专业介绍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作为技术科学的基础,现代力学将伴随着我国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蓬勃发展!――摘引自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复旦力学校友李家春院士,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天津大学周恒院士对我系进行学术访问时的演讲稿。
力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科学,她是独立于数学、物理学等的一级学科。
如果说,物理学研究的对象需要用“望远镜”(如宇宙等)或者“显微镜”(如粒子、纳米等)才能接触到,力学研究的对象则是我们自身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包括飞机、卫星、火车、轮船、汽车、血液流动、心脏跳动以及河流、风沙、台风等等,它们都同水、气体或者固体等的运动紧密联系。
马克思曾指出“力学是大工业的真正的科学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力学的研究范畴从传统的刚性机械运动延拓至可变形的复杂介质运动,从纯机械世界延拓至到机械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过程的相互作用,甚至渗透至经济、管理、医学等领域。
2007年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贺文中写到,“力学有两方面的服务对象:一是为工程技术服务,另一是为发展自然科学服务,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力学同时具备鲜明的基础性和技术性两大特征,由此力学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人们以数量观点认识自然、甚至人类社会所获得的知识,这种思想和方法可深远地提升个人认识、处理复杂事务的综合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周培源院士、钱伟长院士、郭永怀院士等都是具有坚实的力学知识体系并将此在解决实际科学与技术问题时发扬光大的典型代表。
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源于1958年在数学系设立的力学专业。
随着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于1984年在力学专业基础上建立应用力学系,1998年更名为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已具五十余年历史的复旦力学诞生有一批批德才兼备、思想活跃、热情和蔼的教师。
他们中有的是国内生物力学、计算流体力学、航空航天高端技术等领域的先驱;有的为我国第一架大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系里的教师长期坚持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的大方向,承担有国家“973”项目、“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攀登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的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具有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本科培养设有理论与应用力学(理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学)两个专业。
研究生培养设有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固体力学、生物医学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飞行器设计共6个硕士点;流体力学、生物力学2个博士点。
博士后方面设有力学博士后流动站。
o人才培养我们秉承“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要求:(1)知识结构上,具备系统和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特别注重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2)在注重数理、专业知识体系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极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基于坚实基础上的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我们认为,学生具备上述素质,将有益于成为科学技术的领导者,有益于真正实现尖端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创新。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源于1958年在数学系设立的力学专业,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复旦大学谷超豪院士是本专业的创始人之一。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为应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需求,于2002年在上海地区高校中率先成立。
力学是航空航天的核心学科,在航空航天具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两个专业各有特色、相辅相成。
o专业知识体系数学基础方面,两个专业按:微积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数理方程+概论统计等数学或数学相近专业教学路径,以强化数理基础。
力学基础方面,力学专业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等理科力学教学路径。
飞行器专业侧重于上述力学理论的应用,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工程固体力学+结构振动基础等教学路径。
计算机应用方面,两个专业均包括:程序设计(含数据结构)、CAD与工程图形学、数值方法、计算力学等。
我们充分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计算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专业深化方面,力学专业可选择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等方向进行理论及应用的深入学习。
飞行器专业注重飞行器总体、结构分析与设计、控制原理及应用等专门化学习。
实践环节方面,我们积极安排学生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家级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习,合作进行毕业论文等。
两专业学生可进入飞行器设计与制作学生工作室,基于专业知识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研制模型飞机,进入金工实验室实践机械加工等。
o学生毕业去向两专业毕业的学生因“厚基础”,而“宽口径”。
既适合本专业领域的继续深造或就业,也适合攻读机械、能源、环境、计算机以及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硕士、博士学位或进入上述行业工作。
我们每年都不乏本科生、研究生到世界一流大学深造,到世界一流企事业单位就业,逐渐成为我国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事业中的中间力量。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网站:www.mech.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