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职校,职校招生和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择校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择校网

>

职校资讯

>

招生百科

山西大同大学教务处 山西大同大学教务处电话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11-27 11:33:27

一、山西大同大学教务部官网首页:

一、山西大同大学教务系统地址山西大同大学教务部官网首页:

山西大同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美丽的文瀛湖畔,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和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校合并筹建,2006年3月正式成立,7月1日挂牌。现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山西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山西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由御东校区和新平旺校区构成,校园总占地面积2121.3亩,建筑面积94.0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81.14万册、电子图书130万册、电子期刊100.6万册。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1976人,硕士研究生249人,继续教育学生9747人。教职员工2677人(其中附属医院501),其中专任教师159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82人,博士教师301人。设有21个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有本科专业70个,涵盖文学、历史学、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70门。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山西省一流学科12个。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学校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近年来,与华为集团、人民网、晋能集团等220多家企业开展高端合作,建成244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获国家新工科教学改革项目2项、新农科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省级教学改革项目9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70多年来,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育结合、重在培育。现有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4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131”人才12人、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人、山西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三晋英才”67人、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1人。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5人,特聘教授18人。

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推进科研提质增量。建有2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创新团队、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重点智库,10个市校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有2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项国家级服务产业创新学科集群建设项目、1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A类)、1项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产业学院)建设项目。近三年主持校外科研课题795项,发表学术论文346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72篇、SCI收录论文521篇,出版著作205部,获省级奖励50项。

二、山西大同大学教务处网站登陆地址

1、山西大同大学教务处网站登陆地址:

2、9月11日,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慎思楼学术报告厅召开。校党委书记、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弓永华在讲话中强调,全校党员干部、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结合起来,与更加有力推进厅市共建大同大学,更加有力培养时代英才,更加有力服务师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奋斗精神和革命精神。

3、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七巡回指导组副组长刘钢出席并讲话。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孙彦主持。

4、弓永华首先传达了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精神,并结合9月10日省委召开的全省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和省委书记骆惠宁对第二批主题教育提出的四点要求,对我校主题教育作了全面部署。

5、弓永华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主题教育重大意义。他指出,主题教育是我们党持续强化创新理论武装的重大举措,是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是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是山西大同大学持续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就是要贯彻******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把学校党组织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做到政治忠诚更加纯粹,政治定力更加坚强,政治纪律更加严格。就是要教育引导全校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勇担职责使命,坚守人民立场,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6、弓永华强调,要聚焦目标要求,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找准开展主题教育的着力点,真正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切实把开展主题教育的成效,转化为引领推动全校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

7、一要聚焦“守初心”,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要抓好党员领导干部个人自学和领导班子集中学习研讨。要在学思践悟、学用结合上下功夫。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入开展革命传统与党性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警示教育,开好学用经验交流会,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的目标。

8、二是聚焦“担使命”,把调查研究贯穿全过程。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我校应用转型、层次提升等重大任务,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党建重大问题,确定重点课题,深入开展调研;要聚焦突出问题,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并通过专题党课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

9、三是聚焦“找差距”,把检视问题贯穿全过程。要在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对照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初心使命和人民群众新期待,认真检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形成检视剖析材料,扎实有序推进各种问题解决。

10、四是聚焦“八加五”,把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重点抓好对贯彻落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置若罔闻、应付了事、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8个方面问题的专项整治;重点抓好加强定点脱贫攻坚、对口教育扶贫工作推进力度等5项整改落实工作;重点从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等10个领域入手,深入推进10项正在开展的工作,解决相关问题,确保主题教育在抓工作落实中见成效。

11、五是要聚焦“基层党组织”,把加强“三基建设”贯穿全过程。组织好普通党员参加主题教育,确保把基层党组织的主题教育组织好。要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12、六是聚焦“三服务”,把为师生谋利益贯穿全过程。要深入一线开展好“服务地方、服务基层,服务师生”工作。校领导班子要积极回应基层一线和师生关切,开展1—2项事关基层发展、师生利益的服务事项;各部门单位、各学院也要开展符合师生关切的服务事项。

13、弓永华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抓思想认识到位、抓检视问题到位、抓整改落实到位、抓组织领导到位,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以优异成绩献礼祖国70华诞。要压紧压实责任,注重统筹兼顾,努力实现业务工作和主题教育“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抓好动员部署、组织学习讨论、讲好党课等12个“关键动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用实实在在的作风推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重视宣传引导,确保主题教育入脑入心,把主题教育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奋斗精神和革命精神。

14、刘钢对我校开展主题教育提出“六个抓好落实”工作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抓好落实。二是要围绕主题主线抓好落实。三是要把握好“十二字总要求”抓好落实。四是要紧扣“五句话目标”抓好落实。五是要选好着力点抓好落实。六是要力戒形式主义抓好落实。刘钢强调,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坚持务实有效,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好的效果。

15、孙彦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自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强烈的担当精神,进一步抓好任务落实;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推动问题解决,在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的进程中,更加富有成效地推进我校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16、省委主题教育第七巡回指导组成员,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各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专职组织员,学校出席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教师代表,校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指导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三、山西大同大学教务处电话

一、山西大同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山西大同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352-7565339,该校联系地址为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山西大同大学教务处、邮编为037009、联系邮箱为dtdxzs@163。

山西大同大学是一所省属全日制多科性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成。学校现为山西省唯一的厅市共建高校,山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中国教育智库联盟、山西省教师教育联盟、山西省高等医学教育资源联盟和“乌大张”高校教育联盟的主要成员,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凤凰教育“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合作院校。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由御东校区和新平旺校区构成,总占地面积2121亩,建筑面积90.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7317人,继续教育学生1万多人。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2亿元,图书馆藏书250.8万册,电子图书548万册。下设23个学院,1所隶属附属医院,6所非隶属附属医院。现有69个本科专业(含5个专业方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立足地方,辐射周边,面向全国,服务社会。为地方各行业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人才,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好评。在上海软科“2016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我校排名全国高校的第222位,位列山西省高校的第7位,2017年武书连全国高校排名中我校综合实力继续位列山西省第7位,2018年武书连全国高校排名中我校综合实力位列山西省第6位。

学校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学科专业学科结构,形成了煤炭化工、生物医药、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现代服务、文化艺术等专业群,多科性专业群优势已经显现。2017年,经国家及省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我校被确定为新增硕士授权单位,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三个学科被授予学位授权点。学校共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3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服务转型综改试验区专项特色专业。现有2个院士工作站,7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市校共建重点实验室。2017年,在省“1331工程”建设中,我校获批1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重点创新团队、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及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省人大常委会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市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

学校始终将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打造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185人,其中专任教师153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01人,博士323人、硕士1155人。学校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8人,省级“333人才”2人,省级“131人才”2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2人。学校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4人,特聘教授10人。

学校积极加强与高校、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联合培养、科学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与南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等建立研究生合作培养关系;与大同市城区人民政府、阳高县人民政府、灵丘县人民政府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2017年学校与太原理工大学成为大同市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核心成员单位;与同煤集团、大齿集团、同药集团、凯德世家集团等大型重点企业建立多层次合作关系,联合建设了一批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在科研项目立项、授权专利、论文论著、成果奖励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突破。近五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部委项目2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7项,SCI、EI收录论文613篇。同时,与美国培普丹大学、布鲁姆斯堡大学,英国贝利学院、伯尔顿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阿穆尔大学,韩国东国大学、草堂大学,日本京都女子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7年12月16日在人民网发布的《2017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中,我校校友影响力位列第8名。

顺应“创一流”和转型发展趋势,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慎思、笃行”的校训,弘扬“关爱学生,敬重教授,崇尚学术,张扬个性”的校风,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大力实施文化引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开放活校和依法治校战略,坚持“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两条主线,坚持改革推动、质量立校、特色发展,强化内涵建设,实现美丽同大、强力同大、智慧同大、和谐同大,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区域知名、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2024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chinazhen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陕ICP备20230103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