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聚焦第633期:保研共勉,长路未央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时间:2024-11-27 06:40:37
保研共勉,长路未央
作者:戚润珠 陈瑶瑶 郑艺琳 聂伦喆
编者按:《杭州师范大学报》关注校园,聚焦生活,倾听回音,微言大意,始终遵循“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读者”原则,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传递信息,报道典型,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本期开始,官网开设校报“校史钩沉”栏目,将陆续刊载优秀校史校情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师大校史,增进师生校友对学校的自豪感和归宿感。
理想滚烫,闪闪发光。对于求学四年的莘莘学子而言,保研之路,犹如一场马拉松,既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每一个脚步都刻写着青春的印记,每一个微笑都凝聚着信念的力量。在这里,你将体会到泪水与欢笑,痛苦与喜悦,成长与收获。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些激荡人心的时刻,探寻那一段段保研逐梦背后的故事。
信息收集,“经”心备战
保研是一场信息战,是对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考验。经济学院的周宴竹分享到,在她看来,这一场信息战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对保研夏令营相关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分析归纳。
周宴竹表示,这是一场纯“个人战”。一开始,她对保研夏令营可谓是一头雾水:什么是夏令营?怎么报名夏令营?入营后要做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她都不知道,而作为寝室里唯一一个决定走保研这条路的人,她只能“孤军奋战”,通过互联网搜索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明白具体流程后,从五六月开始,周宴竹就开始关注心仪大学的官网和公众号的消息,以便及时收取有关夏令营的各项通知。信息的检索整理也需要耐心。因为每个学校要求投递的材料和简历各不相同,所以她会花费大量时间来准备不同学校的申请材料。每完成一个学校的材料投递,她就会做好相应标记,然后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接下去要做的准备工作当中。
当在这“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遨游时,周宴竹有着自己的“独门秘方”———Excel表格。在各校发布通知后,她立刻将信息分为学校的材料要求、投递截止时间、公示名单时间等板块,并分栏录入excel表格中,再针对要求准备投递资料、查询自己是否报名成功。“有了excel这个法宝,面对庞大的信息,我也可以进行清晰的规划和筛选了。当然,最重要的不是excel本身,而是要学会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如何高效地处理它们。”周宴竹强调。
“虽然有些耗神,但面对这场艰难的信息战,我没有松懈,而是精心备战,也总算是‘星光不负赶路人’了。我想这是我这一路上最大的收获。”周宴竹腼腆地笑了笑。
挑战自我,文”操胜算
当问及想要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保研之路时,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何怡佳选择以“坚持”一词作为总结。“对于保研,所做出的努力和准备是很多的,每一个阶段都很忙碌,也很充实。”而参与竞赛想必是每个保研人的必经之路。
在2023年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何怡佳所在的团队取得了银奖的好成绩。但是,荣誉的背后,是备赛过程中的辛苦付出,是一次又一次对困难的克服。
“记得比赛前团队需要去实地进行数字化采集,而数字化采集需要操作专业设备。由于我是文科生,对这一领域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并不了解。”于是,何怡佳便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数字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向团队成员和老师请教设备的使用方法,用努力弥补不足,用时间抵抗未知。在比赛一系列经历中,何怡佳通过实践与反思逐渐收获了成长。但在她看来,想要踏上保研的成功之路光靠参赛经历远远不够,还要具备挑战自我、永不言败的决心和毅力,这样,才能稳操胜算。正如同初次参加实地调研的她,对数字化采集任务不甚了解,却在日积月累中坚持学习和实践,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她逐渐学会了组装设备并熟练运用数字化采集,并在正式外出调研时顺利完成了任务。
将保研作为目标起的那一天,何怡佳就做好了要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时间紧任务重,就更需要我们安排好时间,和团队成员一起高效且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何怡佳坚信,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一定会在某一天看见坚持的意义。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何怡佳说,“保研备赛过程是艰辛的,但我也收获了很多。天道酬勤,希望大家都能收获更好的自己。”
凝心专注,斗志勃“法”
法学院的黄陈薇在成功保研至法学界“五院”之一的西北政法大学后,回看自己的保研旅途,她表示,最让她难忘的,是她和同学一起参加浙江省大学生法律职业竞赛征文比赛时的经历。
这项竞赛的形式是写纯论文,并且它需要参赛团队在短时间内完成项目选题、论文写作、易稿修改等工作。这对第一次参赛的黄陈薇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繁重的任务和初次参加比赛的懵懂无法打倒黄陈薇,她马上调整好心态,与组员讨论比赛的“战术”和具体安排。立刻和组员一起围绕确定的话题搜索相关时事资料、查阅文献。“那段时间,我心里只想着一件事,手上也只做着一件事,这种体验十分难得与可贵。”她这么说到。
为了写好论文,她还经常向老师和各位学长学姐取经”。作为小组里的“年轻人”,黄陈薇还主动提出由自己负责把同类型主题的文献整合在一起进行分类标记,并概括出每篇文献的思维导图。起初她的整理还不够熟练,因此常常出现太过繁琐、与话题紧密度不够等问题。为此,黄陈薇经常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屏气凝神,以昂扬的斗志与之“决斗”。在一次又一次的改进中,她的能力越来越强:她不仅能高效完成文献整理工作,对论文主题的把握能力也越来越高了。
比赛期间,她一直保持着高度专注的状态,全力备赛。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陈薇所在的小组取得了省级三等奖的好成绩。
“这份经历使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持专注。唯有宁心静神,方能斗志勃发。而且在这次比赛中培养的专注能力也为我后续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黄陈薇对自己在比赛中的收获颇有感慨。
抓住机遇,“物”必向前
对于成功保研本校物理专业的杨伟宁同学来说,在梦想与坚持中,他认为保研之路最关键的便是抓住机会,乘势而上。
九月中旬,杨伟宁收到辅导员的通知,告知他有了保研的机会。“那个时候,我几乎整个晚上都没睡觉,在网上查找有哪些符合条件的学校,相关文件怎么填写,截至日期是哪天等等。”杨伟宁表示,他需要了解的内容有太多,而时间又很紧迫。但是,他清楚地明白,机遇难得,他必须抓住机会,努力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杨伟宁怀着忐忑的心情参与了保研报名,在收到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第一个电话时,对于总体的面试表现,杨伟宁并不是很满意。之后便迅速调整心态,积极学习面试技巧,以坚持来抵抗焦虑。准备以充足的准备和崭新的面貌迎接挑战。一遍又一遍的模拟面试之下,是一颗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心。后来杨伟宁又接到了本校的保研面试电话。有了之前刻苦练习的铺垫,他在这一轮面试中表现得十分出彩。杨伟宁分享到:“在面试结果揭晓之后,我松了一口气。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什么是“机会”,什么又是“幸运”?在杨伟宁看来,机会也好,运气也好,其实都是由自己把握的。大学三年里,杨伟宁的绩点始终保持在年级前五,平均绩点接近4.10。除了专业学习,杨伟宁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并投身科研,发表数篇专业论文。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没有收获。”杨伟宁说,成功从来不是一夜降临的,只有努力才能让你遇到机会时能够抓住机会。”
心之所向,“海”阔天空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哈尔科夫学院的陈怡宏同学,那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陈怡宏同学来自宁波,一个与海洋密不可分的城市。从小,她就和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大一时,她也在老师的建议下决定了自己的目标———攻读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加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陈怡宏积极联系外校老师,主动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她就在老师的引导和推荐下找到了在海洋事业实践中有着丰富经验、对海洋事业充满热情并且和自己在这个领域上有着强烈共鸣的导师。在对海洋遥感技术和近海工程的共同兴趣的“牵线”下,陈怡宏和导师建立了联系。
“当然,如果要实现我的目标,只有导师的指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丰富科研经历锻炼我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陈怡宏深谙追梦之路的漫长与艰难。于是,陈怡宏加入了与她志同道合的科研小组,开始了她的科研实验求索之路。
在确定研究方向后,每一次实验之前,她都会阅读大量论文资料,先提取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再与科研小组一起把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转化,运用到实验当中,记录实验数据。“一项实验往往要重复许多次,有时甚至会推翻最开始的定位。但这就是科研,从一开始就要严谨认真,经得起失败和枯燥。”聊到科研,陈怡宏的目光闪烁着坚韧与自豪,实验数据不准确,那就再做一遍;论文不够有说服力,我就再找更有力资料和证据;语言太过直白,我就学习用更严谨的科学用语去描述数据和结论。一直以来,我都告诉自己,要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最终,陈怡宏所在的团队也如愿以偿,成功获得了理想的成绩。
现在的她,已经成功被推免至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继续为未来奔赴。
穿越时光的长廊,回首那段难忘的岁月。我们用心去聆听,用情去感悟这些发生在保研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如今,旅程即将落幕,而他们的故事仍在我们心头回荡。“保研共勉,长路未央。”愿这句话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座右铭,激励着我们一路奋进,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杭州师范大学报》电子版
(校报6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