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章素材(八一勋章聂海胜航天英雄事迹素材10篇)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11-13 12:20:29
一、八一勋章人防专家钱七虎先进事迹素材
1、八一勋章人防专家钱七虎先进事迹素材(精选7篇)
2、原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钱七虎等同志荣获“八一勋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一勋章人防专家钱七虎先进事迹素材,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3、国歌里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生的。”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钱七虎的家乡江苏昆山陷入战乱。
4、那一年,母亲在逃难途中的小船上生下他。“在那条小船上,母亲怕我的啼哭引来日本兵,不得不把我的嘴捂住,心疼地留下泪水。”钱七虎忘不了在日军铁蹄下生活的8年童年时光,“我们小时候常常看见日本的‘啪啪船’去农村抢军粮。”
5、“为什么老百姓叫它‘啪啪船’?”钱七虎解释道,“因为日本的兵船有柴油发动机,发动机工作时会啪啪作响。”这是留在童年钱七虎心中“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印记。
6、高中毕业那年,上海中学团委书记找到钱七虎问:“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需要人,你想不想去?”他毫不犹豫选择去哈军工,他要建造有力的武器保家卫国,不管犯我中华者是哪里来的“啪啪船”。在这里,他与防护工程专业结缘,走上国防事业生涯,用一生的时间做一件事——为国家铸就“地下钢铁长城”。
7、“为国家科技进步发光发热,是我一生的梦想”
8、 20世纪70年代初,核爆蘑菇云在戈壁荒漠升腾,中国某个核武器爆炸试验成功。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便迅速进入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他们在做实验,观察和解决飞机洞库门在核爆冲击下的质量问题。
9、如果说核弹是军事力量中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那时,30多岁的钱七虎受命设计空军飞机洞库门,为了找准原有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他专门到核爆试验现场调查研究。
10、“防护门严重变形,打不开了。飞机飞不出去,怎么展开反击?”钱七虎马上优化方案,从优化计算精度入手开始攻关,他认为防护工事必须向现代计算理论和计算设备的水平迈进。
11、那时,先进的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还是新鲜事物,很多科学家还没有接触过。钱七虎毫不犹豫,马上学习。历经艰难,他利用大型晶体管计算机和有限单元法进行工程计算,解决了控制大型防护门变形计算的设计计算难题。
12、像这样的技术攻关,钱七虎经历过无数次,他一路披荆斩棘,解决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和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不断引领着防护工程事业向前迈进。
13、从学习到工作,钱七虎热衷于攻坚克难,沉浸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哈军工学习的6年里,他没有游览过哈尔滨冰灯、松花江的融冰;在莫斯科学习的4年里,他从没有去过需要排长队参观的列宁墓,没有去莫斯科之外的任何城市游玩。
14、多年之后赴俄罗斯的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中,钱七虎才去了列宁墓,弥补了当年的遗憾。“为国家科技进步发热发光,是我一生的梦想。”他说,“我是中国的军事工程科学家,我的学习机会是国家给的,我的学习生活是很多中国农民用辛勤劳动供养的。我要对得起国家和人民。”
15、“我只有一个目的,回馈培养我的国家和人民”
16、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800万元。
17、前脚刚获奖,后脚便把奖金捐了出去——他把自己荣获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捐献给了自己设立于家乡昆山的“瑾晖”基金,重点资助边远贫困地区的贫困学生。这个爱心基金设立于2006年,而他慈善之举不是从2006年开始的。他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用自己的获奖奖金或者工资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孤寡老人。
18、那个时候,钱七虎的收入并不算高,但他每年都会拿出几万元,用于公益事业。“这是我一贯的行为。”钱七虎说,“平时就捐,捐给国家需要的地方。军队的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奖金、‘何梁何利奖’的奖金,还有平时的一些科研项目奖励我都捐出来了。我做这些只有一个目的——回馈培养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9、“瑾晖”基金“瑾”和“晖”二字,分别取自钱七虎的母亲和妻子的名字。“一个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好,要关心更多的人。”母亲质朴的教诲、贫困时仍然帮助他人的举动,成为钱七虎一生的榜样;妻子袁晖始终支持自己捐助、帮助他人,因工作需要而夫妻分隔两地的16年里,妻子赡养老人、抚育孩子,为自己全身心投入国家国防科技事业创造了温暖的家庭环境。钱七虎早早做了决定,把自己接收到的大爱传递给更多的人,送往更远的地方。
20、这一生他培养了很多青年科技人才,他言传身教,把“不怕艰难、不怕挫折、不怕干扰”的人生格言留给了学生。“爱这个国家,就要爱人才;爱人才,就要让他们坚持这样的状态。”学生们眼中,钱七虎就像永动机一样,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从不停歇。他把这种追求理想永不停歇的状态,视为最大的幸福。
21、“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只有始终不忘初心、心怀感恩,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
22、——钱七虎院士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感言
23、不闻军号激越,不见战旗飘扬,眼前耄耋之年的长者埋首青灯黄卷之间,却以穿山入海的雄魄,筑起“地下钢铁长城”,把一生献给了“顶住敌人来犯的风险和压力,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这项伟大的事业。
24、钱七虎,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防护工程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25、在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中,“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钱七虎的名字赫然在列。一个甲子的时光,他在中国军事防护战线上绘制了无数工程图,主持攻克了无数军事科技难关,护佑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在自己人生的“工程图”上,他始终坚定不移守护着三个坐标: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军事工程科学家,中国人民的儿子。
26、“爱党信党跟党走,是我一生中最正确最坚定的选择”
27、“国家奖励的奖金还剩下多少,捐给武汉!全部捐给武汉!”新冠疫情暴发后,钱七虎立即向组织提出这样的要求。
28、“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那么多医护人员上前线了,前方需要大量医疗设备和药物,需要建设方舱医院。”钱七虎告诉记者,“我是共产党员,我宣过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我人去不了前线,我的心要去。”
29、 650万元,第一时间捐赠给了武汉抗疫前线。在钱七虎眼中,他与医护人员是“同行”,努力的目标都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只不过医护人员防御的是病毒,他防御的是来犯之敌。
30、“爱党信党跟党走,是我一生中最正确、最坚定的选择。”钱七虎在很多场合说过这句话,他用毕生精力投入国防事业,建立并不断推动我国现代防护工程事业,知道自己往哪里去;他一生坚守保卫国家的梦想,不忘共产党员的使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31、上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之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32、“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有矛必有盾。”当时,我国面临严峻的外部威胁,在钱七虎看来,如果说核弹是对付敌对军事力量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
33、那年,他受命进行空军飞机洞库门的设计,为了找准原有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他专门到核爆试验现场调查研究。在核爆现场,他敏锐地发现飞机洞库的防护门虽然没有被炸坏,里面的飞机也没有受损,但是防护门发生了严重变形导致无法开启。
34、“门打不开、飞机出不去,就无法反击敌人。必须找出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钱七虎首先想到的是改良传统手算模式,使用先进计算理论和设备。那时,有限单元法作为一种工程结构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刚刚兴起,他决定用这种方法解决飞机洞库门的计算问题,这在当时属国内首创。
35、辗转多方协调,钱七虎借来大型晶体管计算机,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工程机构的计算,解决了大型防护门变形控制等设计难题。
36、历时两年多,钱七虎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那年,他38岁。
37、随着侦察手段的不断更新、高技术武器与精确制导武器的相继涌现,防护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战场中,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别是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精确制导钻地弹,给防护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胁。
38、“‘矛’升级了,我们的‘盾’就要及时升级。”经过长达10多年的研究,他和团队构建了破碎区受限内摩擦模型,研究了地冲击诱发工程性地震的不可逆运动规律和深部施工灾变孕育演化机理,为抗钻地核武器防护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战略工程安全装上了“金钟罩”。
39、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满头白发的老院士和蔼可亲,教职员工见到他都主动打招呼。平易近人是钱七虎留给很多人的印象。
40、然而,很多学生提起师从钱七虎的经历,却觉得是“痛苦而有收获的煎熬”,因为经常会受到批评。钱七虎常说:“我要是哪一天不批评你们了,就是对你们失望了。”
41、赵跃堂是钱七虎的一名得意弟子。他写博士论文的过程就“备受煎熬”。“写论文不能仅仅为了拿到学位,你的科研成果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来不得半点马虎,理论和技术都要经得起实践检验。”在导师的严格要求下,赵跃堂的论文先后做了4次大的调整。
42、 1996年,当赵跃堂把自己的博士论文第7次稿交给导师时,钱七虎正好动身去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半个月后,赵跃堂拿回论文时,发现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从观点、公式到表格、数据,遍布200多页的论文。
43、郭志昆于1991年攻读博士,当时导师钱七虎已是学院院长,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仍然坚持给研究生上课。白天会议活动多,就经常利用晚上上课。一直到现在,耄耋之年的钱七虎仍然坚持亲自授课,亲自指导选题、撰写论文。
44、在钱七虎的提议下,他的团队经常举办“学术生活会”,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齐集一堂,开展“头脑风暴”“讲述失败案例”等活动。
45、数十年来,钱七虎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长江学者、勘察设计大师等优秀人才,带领团队建成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军队创新研究群体。
46、 1937年10月,钱七虎出生于母亲逃难途中的小船上。他亲眼目睹过侵略者的残暴,从小就感到,没有强大的祖国,人民不可能有幸福安宁的生活。
47、从上海中学毕业时,我国正急需军事人才,于是,成绩优异的钱七虎就去了新成立不久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因为要跟黄土铁铲打交道,大家都不太愿意选防护工程专业。作为班上骨干,钱七虎带头服从组织分配,选了防护工程,也选了他一生的事业。
48、 1961年,钱七虎被组织选派到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深造。留苏4年,除了莫斯科,他再没去过其他城市。就算上街,基本上也是去书店或图书馆。他相信,天才出自勤奋。
49、留学归国后,钱七虎克服各种困难,依然一门心思做学问、搞研究。当时,我国面临严峻的核威胁环境。从那时起,为祖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就成了钱七虎毕生的追求。他讲了一个小故事。
50、上世纪70年代初,钱七虎受命进行某飞机洞库防护门设计。为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他赶赴核爆试验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数据收集。在现场,钱七虎发现,核爆后飞机洞库门没有被炸毁,飞机也没有受损,但防护门却出现严重变形,无法开启。为解决这一问题,他率先引入当时世界上刚兴起的有限元计算理论,加班加点学习计算机语言,编制出电子计算机计算程序,翻译整理出十多万字的外文资料。
51、为了能在七机部五院、中科院计算机所的大型计算机上计算,钱七虎只能趁人家不上机的午饭时间和晚上使用。长时间饮食不规律,他得了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后来又诱发了痔疮。“但这些困难我都克服了,坚持了下来。”钱七虎说。
52、后来,他设计出了当时跨度最大、抗力最高能抵抗核爆炸冲击波的机库大门,还出版了专著《有限元法在工程结构计算中的应用》,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53、如何做到不怕苦难、不怕挫折、不被干扰?钱七虎认为,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才能有坚强的事业心,才能有巨大的动力,才能沉得下心气、耐得住寂寞,不断拼搏进取,始终走在科技前沿。
54、而且,这份理想,一定要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55、奥斯特洛夫斯基、卓娅和舒拉、吴运铎、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也一直在激励着钱七虎。“烈士英雄一直活在我心中,是他们的思想言行照亮了我永远前进的道路,让我永葆我革命的青春。”
56、 2018年,钱七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把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资助我国西部的贫困学生。“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由烈士先辈流血牺牲奋斗换来的。他们把生命都献给了党和国家,我还有什么不能贡献呢?”钱七虎说。
57、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钱七虎又把江苏省配套奖励给他的800万中的650万捐给了武汉抗疫一线,其余的150万分别捐给了母校上海中学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能够贡献我的一点力量,也是在回报社会、回报党的恩情。”
58、他是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之一获得者,他用自己的一生为我国的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科技报国的一生,他的事迹感人至深,深深影响到一批批科技工作者。学习钱七虎先进事迹,感受六十年初心不变
59、钱七虎,男,1937年10月生,江苏,中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61年赴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留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院长、总参科技委常委;现任军委科技委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60、在国内首次应用动力有限元法对防护门进行应力分析。在国内提出将运筹学应用于防护工程的破坏概率确定、抗力论证及方案比较,开创了我国国防与人防工程的软科学研究。建立了我国的三自由度土中结构相互作用计算理论及防护结构概率设计理论。主持实施了世界最大药量的多层多列条形装药峒室大爆破工程——珠海炮台山大爆破。主持了“21世纪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及对策”的国家咨询课题研究。
61、钱七虎一直致力于防护工程及军事系统工程、岩土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防护工程的研究中,解决了孔口防护等多项难点的计算与设计问题,率先将运筹学和系统工程方法运用于防护工程领域。
62、以他为主建立了我国第一套《全军工程兵发展趋势动态模型》和我国确定人防工程防护标准的若干模型,开创了我军工程兵工程保障及我国人防工程领域的软科学研究。
63、钱七虎院士在完成我国一系列防护工程科技攻关中,成功地研制出柔性帆布工事大挠度大变形的抗爆设计计算方法,解决了地下飞机库大跨度钢和钢筋混凝土防护门有限元理论分析。
64、他带领的课题组设计了我国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地下飞机库防护门,主持了世界最大当量的珠海炮台山大爆破等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工程实践。
65、在防护工程及有关领域里,有7项成果获国家或军队科技进步奖和优秀科技成果奖,l项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二、八一勋章聂海胜航天英雄事迹素材10篇
1、八一勋章聂海胜航天英雄事迹素材(10篇)
2、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聂海胜等同志或颁“八一勋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一勋章聂海胜航天英雄事迹素材10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3、没过多久,聂海胜的机会就来了。
4、 1983年,空军部队到枣阳一中招募飞行员,聂海胜轻松达标,成功考入长春飞行学院。
5、当时的条件不如现在,各种器械非常粗糙。手脚磨起泡,甚至渗出血水都是常有的事。
6、好在聂海胜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最后,聂海胜终于成为了一名歼击机的飞行员,还是同行中第一个单飞的人。
7、在部队训练期间,聂海胜每隔几年会回家探望一次。其中有一次,还闹出了不小的笑话。
8、当时,聂海胜像往常一样,回家帮母亲干农活。心血来潮之下,借了邻居一辆手扶拖拉机。
9、结果,从没开过拖拉机的他,刚一上手,差点给开翻了。
10、乡亲们看到后不由得起哄:“会开飞机,不会开这个?”
11、聂海胜则是尴尬地挠挠头,说:“这玩意儿确实不好弄。”
12、聂海胜驾驶歼击机升到4000多米的高空时,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
13、聂海胜凭借强大的心理素质,一边向指挥部报告状况,一边在脑海里想解决办法。
14、然而,各种办法都试了个遍,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飞机还在下坠。
15、由于速度过快,聂海胜的双眼甚至出现了黑视现象。
16、在最后一刻,深知局面无法挽回,聂海胜才按下了弹射开关。等到他看清时,发现飞机已经坠毁了。
17、为了表彰聂海胜在这次飞行中,努力挽救歼击机的精神,部队给他颁发了三等功。
18、此后,聂海胜驾驶各种型号的歼击机,累计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 1980年,聂海胜的父亲不幸离世,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身上。
20、年纪轻轻的聂海胜非常懂事,帮母亲揽下了许多农活,像放牛、割麦子等等。
21、也因此,聂海胜耽误了不少学业。这么一个好苗子,每天在地里忙农活,可急坏了老师们。
22、老师们商量后,决定免除他的学杂费,减轻他家里的负担,聂海胜这才能安心读书。
23、中考时,聂海胜考上了枣阳一中,整个地区最好的高中。
24、进了这所顶尖高中,聂海胜终于感受到了压力,曾经在班级里名列前茅的他,现在只能排在中游。
25、为此,聂海胜学习更加认真。下晚自习后,别的同学都回了寝室,只有他在教室里点着煤油灯,继续读书。
26、老师知道后,劝他回寝室,他就在寝室的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继续读书。
27、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股”那样刻苦,但是效果也非常显著,聂海胜的成绩很快就攀升到班级的前列。
28、由于学业繁忙,聂海胜不能像小时候一样贪玩了。所以,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运动。
29、那时,学校里流行一个游戏——刀蹴,也就是现在的“斗鸡”。刚开始聂海胜还屡尝败绩,等到锻炼了几个月之后,班级里已经没人是他的对手了。
30、聂海胜平时非常乐于助人,每次学校检查卫生,同学们打扫完,他都要帮其他同学再看一遍,偶尔有些遗漏的角落,聂海胜都会帮忙清理。
31、有一次,同班同学肖居成得了重感冒,聂海胜为了照顾他,每天帮他打饭、洗碗,连续做了一周。
32、正是因为这种品格,聂海胜在高中时人缘非常好,交到了不少朋友。
33、聂海胜曾跟好友金邦才吐露心声:“我以后想当兵,最好是飞行员。”他说:“小时候飞机飞过,小伙伴都喜欢看,而我是看得最久的那个。”
34、那时,学校附近有一根十来米长的钢管,只有一只脚那么宽。聂海胜每次都能走完,而且一次比一次快。
35、事实证明,他的平衡能力非常强,再加上常年锻炼养成的身体素质,绝对是当飞行员的料。
36、聂海胜出生于1964年,老家在湖北枣阳。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人口观念”,所以父母连着生了8个孩子,聂海胜排行老六。
37、家里条件不好,再加上一共10张嘴等着吃饭,所以聂海胜经常能体会到饿肚子的滋味。
38、而且,聂海胜经常穿姐姐们的花衣裳,还惹得不少同学嘲笑他。
39、不过,即使饿着肚子,也没耽误他调皮捣蛋。小时候的聂海胜可是远近闻名的捉鱼摸虾小能手,有时一次能摸上来十多斤。
40、当然,他是逃课出去的,这些“战利品”当然不敢带回家。于是,他就带到同学家,跟同学一起分享。
41、鱼虾用清水煮了,再撒一把盐,在那个年代可是绝顶的美味了。
42、面对生活的窘迫,聂海胜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他一直学习非常好。以至于在初中时,还获得了一个“数学王”的称号。
43、当时,考试满分是100分,老师说最先交卷的人能多得5分,聂海胜就成了每次都考105分的那个人。
44、 1998年1月,聂海胜跟杨利伟等一共14人,成为了我国首批航天员。
45、从那以后,聂海胜跟妻子就开始了“两地分居生活”。
46、作为宇航员,光是基础课程,就要学习58门。还要经常在失重的环境中训练,为将来进入太空做准备。
47、虽然,家属楼跟基地之间只有500米的距离,但是聂海胜忙得很久都不着家。
48、近在咫尺的家属楼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枣阳老家了。
49、 2004年,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聂海胜才千里迢迢赶回老家。
50、看着床头虚弱的母亲,面对生命危险都毫不畏惧的硬汉,终于留下了眼泪。
51、好在经过救治,母亲的性命保住了,在母亲身边陪伴了三天之后,聂海胜又回到基地,投入到训练中。
52、 2005年,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出征太空,乡亲们都聚集在老家的空地上,跟聂海胜的母亲共同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
53、 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再次执行任务,乘坐神州十号升空。老家的乡亲们拉起横幅,写道:海胜在天揽四海盛景,举国欢庆贺神州腾飞。
54、时至今日,聂海胜已经是57岁的老将了。这次神州十二号任务,已经是他第三次进入太空。
55、临行前,聂海胜还染黑了白发,告诉人们:我还年轻,我还能为国争光。
56、不光是聂海胜,已经56岁的杨利伟,虽然多年没有接受航天任务,却仍然在保持训练训练,时刻等待祖国的召唤。
57、尽管我国第一代航天员已经上了年纪,但是我们还有第二代,第三代,甚至之后的无数代航天员前仆后继。
5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像聂海胜一样,为祖国无私奉献的老一辈爱国人士还有很多,希望他们的事迹能够一直传唱下去。
59、“航天精神”也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一样,一代代传承下去,鼓舞着一代代中华人民。
60、 1991年,聂海胜正在南昌工作,27岁的年纪已经老大不小了,却还没有个对象。
61、聂海胜有一套自己的择偶标准:首先两人必须得合得来,而且最好是在南昌本地,这样两人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了解。
62、有意思的是,当时他因病住院,看到医院里的女护士很多,于是就请护士长帮他挑一个。
63、护士长思来想去,决定把聂捷琳介绍给他,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64、聂海胜朴实厚道,聂捷琳心灵手巧、大大方方。第一次见面,两人就对彼此很满意。
65、没过几次,聂海胜就见到了女方的父母,二老对他也非常看好。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结了婚,聂海胜成了“江西女婿”。
66、两人婚后一直非常恩爱,吵架都很少有。然而,有一次两人却闹得险些离婚。
67、 1996年,两人结婚第5年时。我国准备进行航天员遴选,聂海胜作为国家特级飞行员,自然对这个机会非常渴望。
68、可是,等他回到家对妻子一说,聂捷琳的态度却非常坚决:不同意。
69、聂海胜也很无奈,一边是结发的妻子,另一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实在让人为难。
70、于是,聂海胜想了一个办法:先斩后奏,等通过了选拔,再征求妻子的原谅。
71、可是等选拔人员登门的时候,聂捷琳直接把他们“扫地出门”,就是不同意丈夫做航天员。
72、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聂捷琳甚至拿离婚来威胁聂海胜。
73、婚当然是不能离的,可是聂海胜也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后来,经过聂海胜多次软磨硬泡,聂捷琳才终于同意了丈夫的请求。
74、三度飞天,荣誉等身。景海鹏收获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他仍然十分清醒:“我是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名航天员,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教育培养的结果,我没有别的方式来回报,只想尽我最大的可能多干几年、多飞几次。”
75、如今,航天员中有7人已是年过半百的将军,每次训练他们仍然带头参加,高难科目抢着上,航天生理功能、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备战“神九”任务的那年春节,刘洋在模拟器训练馆遇到了正练得热火朝天的聂海胜,他笑着说:“年纪大了,只有多花点时间才能不落后你们年轻人啊!”
76、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荣誉属于祖国,属于全国人民,属于每名航天科技工作者”;他们做得最多的是回报国家、回报社会。20年来,航天员们走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社会,用上千场报告、数百次公益活动,宣传航天精神,播撒科学种子,诠释了肩负的社会责任。
77、“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完美的太空一课让“教师”成了航天员王亚平的第二职业;这些年,她到过全国近百所学校,与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短短的一堂太空授课,点燃了无数中小学生心中的航天梦想。一个孩子在给她的来信中这样写道:“我的梦想也是当一名航天员,请放心把接力棒交给我吧!”王亚平觉得,这是除了作为航天员飞上太空以外最美好的记忆。
78、计利只计国家利,留名只留集体名。“归零,归零,还是归零……”发射前的读秒倒计时没有“零”,但每次任务结束后,航天员们的心里都会补上这个“零”。“归零”让他们一次次放下个人的成绩、经历、得失,轻装上阵,始终以从零开始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79、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在内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草原,当航天员杨利伟身着乳白色航天服跨出返回舱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此后,聂海胜两度飞天、景海鹏三上太空,每次凯旋后的第一句话,还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80、八个字,字字恳切,重逾千钧,折射出航天员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这份挚爱源于深知:为托举他们一飞冲天,在祖国航天的各条战线上,多少人把铺盖搬到车间,多少人伏在桌案上入眠,多少老专家透支了健康,多少年轻人霜染两鬓……
81、“祖国托举我飞天!”景海鹏记得,为了研制我国自己的舱外航天服,女设计师张万欣先后7次赴俄罗斯参加学习培训,不仅刻苦钻研技术原理,还主动参加操作训练。由于身材瘦小,她穿上充气加压后的舱外服,关节活动非常吃力,每次训练结束后都浑身湿透,累得瘫倒在地,半天也站不起来……俄罗斯专家十分惊讶地问:“她不会就是你们中国选出来的女航天员吧?”科研人员把一天当作两天用,硬是靠着这种坚韧执着的拼劲,只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8年才能干成的事。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后自豪地说:穿着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漫步太空,感觉真棒!
82、说起国家,航天员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提到个人,他们却常常轻描淡写:
83、 20年来,在很多人看来,邓清明是个“消失”的人,甚至不少老家的亲戚都会这样问起:“只听说是航天员,咋不见他上天哩?”作为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邓清明二十年如一日训练备战,3次入选任务梯队,却始终没能圆自己的飞天梦——“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漫长的等待,你后悔吗?”邓清明这样回答:“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84、“神九”出征前,北京航天城里回荡着《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航天员们至今都感动不已……刘洋说:“如今当大家对我说‘你没有变’的时候,我知道我不曾忘记初心,不曾迷失自己。因为我清醒地知道托举我们飞天的双手,一只叫‘科技’,一只叫‘国力’。”
85、从航天员公寓到家属楼,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却成了“最远的距离”。10多年来,除双休日外,航天员都按规定集中管理、训练,经常过家门而不入。
86、“他们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筑梦九天的家才是大家;他们心里不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才是大爱。”一位航天员家属这样说。
87、在神舟六号航天员选拔训练的关键时刻,航天员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这个村里公认的孝子曾经发誓要让母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可为了载人航天事业,他却只能在病榻前守候3天。为了不让哥哥分心,弟弟聂新胜说:“哥,咱俩分个工吧,你尽忠,我尽孝。”
88、“一人航天员,全家航天员。”在学习训练最艰苦的时候,家就成了航天员的“第二课堂”。成为航天员后,转椅是刘洋的第一道“拦路虎”。为提高成绩,刘洋的爱人就陪她一起“打地转”,帮她计数,还要做好保护……
89、王亚平报名参选航天员之初,爱人决定放弃自己钟爱的飞行事业,专心陪伴妻子踏上飞天征程。那段时间,细心的王亚平体会到了他的不舍,她说:“你就自由自在地飞吧,我能照顾好自己。”如今,夫妻二人虽然见少离多,但却正如他们约定的那样,在天空和太空比翼双飞,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人生的精彩。
90、“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不要我了?”在备战“神十一”任务期间,航天员陈冬的爱人为了让他专心训练,不得已,将双胞胎儿子中的一个送回了老家,经常“失踪”的爸爸让孩子心里“犯了嘀咕”。听到电话那头稚气的疑问,陈冬在愧疚之余,只能极力克制自己,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训练任务中,用完美的33天太空表现回馈家人。
91、“太空真的很神奇,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心灵却不会。”20年来,这句话深深铭刻在每一位航天员的心里,激励着他们接续奋斗,一次次地在“重与轻”间做出人生无悔的选择。
92、聂海胜是继杨利伟、翟志刚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梯队成员,也是他们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神舟六号”飞船于10月12日发射,聂海胜成为两名航天员之一……一时间,聂海胜再次成为举世注目的焦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航天英雄竟来自湖北省枣阳市一个偏僻的山村,早年丧父的他,是在母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地走上航天路……众望出品《必刷题》系列,从小学到高中,陪伴孩子成长,助力中考高考,为孩子学习护航。
93、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在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一个贫困的农家,家中共有8个孩子,他排行第六,父亲聂云华、母亲张金秀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勤劳善良。由于靠种地维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尽管如此,但聂海胜却非常好学上进。在当地,他是出了名的“读书狂”,别人家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他从不羡慕,只是一门心思地把心放在学习上。每次临考时,村里的许多学生都在家里玩,他却提着一盏煤油灯到学校里去补习……村里人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正当聂海胜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未来时,灾祸却不知不觉地降临了。1980年6月的一天,正在镇中学上初中的聂海胜突然接到母亲捎来的口信,说他父亲胃疼得厉害想见他一面。聂海胜一听急得要命,撒腿就往家里跑,父亲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呀,要是倒下了,一家人该怎么过啊!当他满头大汗地赶回村里,父亲已经被人用板车从医院拉回来了,再也不能睁开眼睛。从此,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她没日没夜地操劳,养猪、喂鸡、种地……只要孩子们回到家里,她就告诫他们:“家里虽然穷,但我决不会让你们挨饿,你们自己也要争气,保持有一个好身体,免得走你们父亲的老路啊!”
94、在8个孩子中,聂海胜是最让母亲放心的,不仅在学校里表现突出,而且还能替家里着想。为了不让母亲过度劳累,只要学校放假,他都回家帮助干活,夏天割麦子、冬天摘棉花,特别是每年的“双抢”,他还像大人一样,到田里挑稻子,浑身上下晒得像个“黑泥鳅”一样。一年后,聂海胜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枣阳市一中,成为村里第一个进城念书的学生。从家里到市区,大约有30公里的路程。为了节省开支,聂海胜每次上学、回家都靠步行,而在学校的干粮则是自带的大米和咸菜。每次看到他脚上磨出的血泡,母亲都心疼得要命,不由自主地落下眼泪,为了减轻他走路的痛苦,母亲还为他纳过一双厚厚的布底鞋。一次开学,母亲好不容易为聂海胜凑了20多元的学费,可是,在他报到时却发现钱包被小偷偷了,这可是母亲半年来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呀!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利用星期天的时间,一个人悄悄跑到火车站扛包,硬是将学费给挣回来了。日复一日,聂海胜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了坚韧的毅力和强壮的身体,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被推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短跑、长跑、单杠、双杠、跳高、跳远……无所不能,赢得了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95、像许多山里的男孩子一样,聂海胜从小就向往军营。他爱看打仗的电影,喜欢听部队的军歌。村庄上空经常有民航飞机飞行,也有尾巴冒烟的战斗机训练。只要听到飞机的轰鸣,他就会马上站立不动,还常对伙伴们说长大了要去当兵、当飞行员、开飞机。没想到,这一天终于变成了现实。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枣阳市一中招飞行员,聂海胜积极报名,他自幼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质就很好,经过近百项的体验、政审,终于如愿以偿。临行时,聂海胜像往常去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带什么行李。他怕母亲难过,拦在门口死活不让她出门送自己。母亲一再地嘱托他:“孩子啊,好好干,要为咱们山里人争气呀!”聂海胜与几位被招飞的同学被送到长春航校后,尽管对当地的气候很不适应,但他时刻铭记着母亲的嘱托,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以致各项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一次,教官让他给大家讲一讲飞行体会,一向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事实上,飞行远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简单,每一次登机前,他都手拿模型将飞行线路、飞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反反复复演练数遍。付出总有回报。初教、高教级飞行结业,他要比别人少飞几十个小时。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南昌某飞行部队。
96、聂海胜深知母亲吃过许多苦,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在他成家之后,总是想办法让母亲多享点福。在南昌时,聂海胜就几次接母亲到部队居住。后来,聂海胜调到北京,又两次接母亲到北京过春节,还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
97、 1998年1月,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聂海胜凭着良好的体质和优秀的飞行能力,在参选的1506名优秀飞行员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98、 2003年2月,聂海胜带着妻子、女儿回枣阳探亲,母亲和姐姐高兴地弄了一大桌子饭菜。饭桌上,母亲从儿子的神色中猜出他肯定接受了重要任务。此后大半年,聂海胜果然没有打过几次电话,后来就一点音信都没有了。原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进入倒计时,聂海胜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闭训练中去了。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终于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而这时母亲却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当她从医院的电视中得知自己的儿子是“神舟五号”三人首飞梯队的一员时,不由得热泪纵横,冲着电视画面中的儿子哽咽着说:“孩子,你是母亲骄傲,你是家乡的骄傲啊!”当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家乡传开后,人们纷纷手捧鲜花涌进医院向这位“航天英雄”的母亲表示祝福,老人一边拱手道谢,一边叮嘱大家:“千万不要把我生病的事传出去,免得影响海胜的工作。”事实上,老人有一个心愿:这一次,儿子没有升空,下一次得争取上去啊!然而,聂海胜还是知道了母亲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亲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回去看看她,在她身边尽一尽孝道。于是,他特意请假,乘飞机回到家乡,当他出现在母亲的病床前时,老人流泪了,冲着儿子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我这把老骨头不争气呀,把你给连累了……”。
99、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今年11岁了,非常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非常和睦,这是飞行员的传统。自从聂海胜紧锣蜜鼓地备战“神六”,每个月都难得回一趟家,聂天翔说她都快忘记爸爸长什么样子了。她还说她非常佩服奶奶,说奶奶不仅养育了爸爸,而且还积极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100、在聂海胜完美归来之时,女儿聂天翔将自己亲手折叠的纸鹤挂在了刚刚在太空中度过四十一岁生日的聂海胜的脖子上。
三、聂海胜航天英雄事迹作文素材
1、聂海胜航天英雄事迹作文素材2022
2、“八一勋章”获得者是全军官兵的杰出代表。聂海胜同志是矢志报国、三巡太空的英雄航天员,他们都是推进新时代强军伟业的标杆楷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聂海胜航天英雄事迹作文素材,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3、三度飞天,荣誉等身。景海鹏收获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他仍然十分清醒:“我是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名航天员,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教育培养的结果,我没有别的方式来回报,只想尽我最大的可能多干几年、多飞几次。”
4、如今,航天员中有7人已是年过半百的将军,每次训练他们仍然带头参加,高难科目抢着上,航天生理功能、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备战“神九”任务的那年春节,刘洋在模拟器训练馆遇到了正练得热火朝天的聂海胜,他笑着说:“年纪大了,只有多花点时间才能不落后你们年轻人啊!”
5、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荣誉属于祖国,属于全国人民,属于每名航天科技工作者”;他们做得最多的是回报国家、回报社会。20年来,航天员们走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社会,用上千场报告、数百次公益活动,宣传航天精神,播撒科学种子,诠释了肩负的社会责任。
6、“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完美的太空一课让“教师”成了航天员王亚平的第二职业;这些年,她到过全国近百所学校,与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短短的一堂太空授课,点燃了无数中小学生心中的航天梦想。一个孩子在给她的来信中这样写道:“我的梦想也是当一名航天员,请放心把接力棒交给我吧!”王亚平觉得,这是除了作为航天员飞上太空以外最美好的记忆。
7、计利只计国家利,留名只留集体名。“归零,归零,还是归零……”发射前的读秒倒计时没有“零”,但每次任务结束后,航天员们的心里都会补上这个“零”。“归零”让他们一次次放下个人的成绩、经历、得失,轻装上阵,始终以从零开始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8、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在内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草原,当航天员杨利伟身着乳白色航天服跨出返回舱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此后,聂海胜两度飞天、景海鹏三上太空,每次凯旋后的第一句话,还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9、八个字,字字恳切,重逾千钧,折射出航天员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这份挚爱源于深知:为托举他们一飞冲天,在祖国航天的各条战线上,多少人把铺盖搬到车间,多少人伏在桌案上入眠,多少老专家透支了健康,多少年轻人霜染两鬓……
10、“祖国托举我飞天!”景海鹏记得,为了研制我国自己的舱外航天服,女设计师张万欣先后7次赴俄罗斯参加学习培训,不仅刻苦钻研技术原理,还主动参加操作训练。由于身材瘦小,她穿上充气加压后的舱外服,关节活动非常吃力,每次训练结束后都浑身湿透,累得瘫倒在地,半天也站不起来……俄罗斯专家十分惊讶地问:“她不会就是你们中国选出来的女航天员吧?”科研人员把一天当作两天用,硬是靠着这种坚韧执着的拼劲,只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8年才能干成的事。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后自豪地说:穿着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漫步太空,感觉真棒!
11、说起国家,航天员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提到个人,他们却常常轻描淡写:
12、 20年来,在很多人看来,邓清明是个“消失”的人,甚至不少老家的亲戚都会这样问起:“只听说是航天员,咋不见他上天哩?”作为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邓清明二十年如一日训练备战,3次入选任务梯队,却始终没能圆自己的飞天梦——“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漫长的等待,你后悔吗?”邓清明这样回答:“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13、“神九”出征前,北京航天城里回荡着《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航天员们至今都感动不已……刘洋说:“如今当大家对我说‘你没有变’的时候,我知道我不曾忘记初心,不曾迷失自己。因为我清醒地知道托举我们飞天的双手,一只叫‘科技’,一只叫‘国力’。”
14、从航天员公寓到家属楼,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却成了“最远的距离”。10多年来,除双休日外,航天员都按规定集中管理、训练,经常过家门而不入。
15、“他们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筑梦九天的家才是大家;他们心里不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才是大爱。”一位航天员家属这样说。
16、在神舟六号航天员选拔训练的关键时刻,航天员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这个村里公认的孝子曾经发誓要让母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可为了载人航天事业,他却只能在病榻前守候3天。为了不让哥哥分心,弟弟聂新胜说:“哥,咱俩分个工吧,你尽忠,我尽孝。”
17、“一人航天员,全家航天员。”在学习训练最艰苦的时候,家就成了航天员的“第二课堂”。成为航天员后,转椅是刘洋的第一道“拦路虎”。为提高成绩,刘洋的爱人就陪她一起“打地转”,帮她计数,还要做好保护……
18、王亚平报名参选航天员之初,爱人决定放弃自己钟爱的飞行事业,专心陪伴妻子踏上飞天征程。那段时间,细心的王亚平体会到了他的不舍,她说:“你就自由自在地飞吧,我能照顾好自己。”如今,夫妻二人虽然见少离多,但却正如他们约定的那样,在天空和太空比翼双飞,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人生的精彩。
19、“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不要我了?”在备战“神十一”任务期间,航天员陈冬的爱人为了让他专心训练,不得已,将双胞胎儿子中的一个送回了老家,经常“失踪”的爸爸让孩子心里“犯了嘀咕”。听到电话那头稚气的疑问,陈冬在愧疚之余,只能极力克制自己,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训练任务中,用完美的33天太空表现回馈家人。
20、“太空真的很神奇,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心灵却不会。”20年来,这句话深深铭刻在每一位航天员的心里,激励着他们接续奋斗,一次次地在“重与轻”间做出人生无悔的选择。
21、聂海胜是继杨利伟、翟志刚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梯队成员,也是他们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神舟六号”飞船于10月12日发射,聂海胜成为两名航天员之一……一时间,聂海胜再次成为举世注目的焦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航天英雄竟来自湖北省枣阳市一个偏僻的山村,早年丧父的他,是在母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地走上航天路……众望出品《必刷题》系列,从小学到高中,陪伴孩子成长,助力中考高考,为孩子学习护航。
22、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在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一个贫困的农家,家中共有8个孩子,他排行第六,父亲聂云华、母亲张金秀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勤劳善良。由于靠种地维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尽管如此,但聂海胜却非常好学上进。在当地,他是出了名的“读书狂”,别人家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他从不羡慕,只是一门心思地把心放在学习上。每次临考时,村里的许多学生都在家里玩,他却提着一盏煤油灯到学校里去补习……村里人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正当聂海胜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未来时,灾祸却不知不觉地降临了。1980年6月的一天,正在镇中学上初中的聂海胜突然接到母亲捎来的口信,说他父亲胃疼得厉害想见他一面。聂海胜一听急得要命,撒腿就往家里跑,父亲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呀,要是倒下了,一家人该怎么过啊!当他满头大汗地赶回村里,父亲已经被人用板车从医院拉回来了,再也不能睁开眼睛。从此,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她没日没夜地操劳,养猪、喂鸡、种地……只要孩子们回到家里,她就告诫他们:“家里虽然穷,但我决不会让你们挨饿,你们自己也要争气,保持有一个好身体,免得走你们父亲的老路啊!”
23、在8个孩子中,聂海胜是最让母亲放心的,不仅在学校里表现突出,而且还能替家里着想。为了不让母亲过度劳累,只要学校放假,他都回家帮助干活,夏天割麦子、冬天摘棉花,特别是每年的“双抢”,他还像大人一样,到田里挑稻子,浑身上下晒得像个“黑泥鳅”一样。一年后,聂海胜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枣阳市一中,成为村里第一个进城念书的学生。从家里到市区,大约有30公里的路程。为了节省开支,聂海胜每次上学、回家都靠步行,而在学校的干粮则是自带的大米和咸菜。每次看到他脚上磨出的血泡,母亲都心疼得要命,不由自主地落下眼泪,为了减轻他走路的痛苦,母亲还为他纳过一双厚厚的布底鞋。一次开学,母亲好不容易为聂海胜凑了20多元的学费,可是,在他报到时却发现钱包被小偷偷了,这可是母亲半年来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呀!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利用星期天的时间,一个人悄悄跑到火车站扛包,硬是将学费给挣回来了。日复一日,聂海胜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了坚韧的毅力和强壮的身体,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被推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短跑、长跑、单杠、双杠、跳高、跳远……无所不能,赢得了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24、像许多山里的男孩子一样,聂海胜从小就向往军营。他爱看打仗的电影,喜欢听部队的军歌。村庄上空经常有民航飞机飞行,也有尾巴冒烟的战斗机训练。只要听到飞机的轰鸣,他就会马上站立不动,还常对伙伴们说长大了要去当兵、当飞行员、开飞机。没想到,这一天终于变成了现实。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枣阳市一中招飞行员,聂海胜积极报名,他自幼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质就很好,经过近百项的体验、政审,终于如愿以偿。临行时,聂海胜像往常去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带什么行李。他怕母亲难过,拦在门口死活不让她出门送自己。母亲一再地嘱托他:“孩子啊,好好干,要为咱们山里人争气呀!”聂海胜与几位被招飞的同学被送到长春航校后,尽管对当地的气候很不适应,但他时刻铭记着母亲的嘱托,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以致各项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一次,教官让他给大家讲一讲飞行体会,一向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事实上,飞行远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简单,每一次登机前,他都手拿模型将飞行线路、飞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反反复复演练数遍。付出总有回报。初教、高教级飞行结业,他要比别人少飞几十个小时。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南昌某飞行部队。
25、聂海胜深知母亲吃过许多苦,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在他成家之后,总是想办法让母亲多享点福。在南昌时,聂海胜就几次接母亲到部队居住。后来,聂海胜调到北京,又两次接母亲到北京过春节,还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
26、 1998年1月,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聂海胜凭着良好的体质和优秀的飞行能力,在参选的1506名优秀飞行员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27、 2003年2月,聂海胜带着妻子、女儿回枣阳探亲,母亲和姐姐高兴地弄了一大桌子饭菜。饭桌上,母亲从儿子的神色中猜出他肯定接受了重要任务。此后大半年,聂海胜果然没有打过几次电话,后来就一点音信都没有了。原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进入倒计时,聂海胜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闭训练中去了。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终于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而这时母亲却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当她从医院的电视中得知自己的儿子是“神舟五号”三人首飞梯队的一员时,不由得热泪纵横,冲着电视画面中的儿子哽咽着说:“孩子,你是母亲骄傲,你是家乡的骄傲啊!”当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家乡传开后,人们纷纷手捧鲜花涌进医院向这位“航天英雄”的母亲表示祝福,老人一边拱手道谢,一边叮嘱大家:“千万不要把我生病的事传出去,免得影响海胜的工作。”事实上,老人有一个心愿:这一次,儿子没有升空,下一次得争取上去啊!然而,聂海胜还是知道了母亲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亲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回去看看她,在她身边尽一尽孝道。于是,他特意请假,乘飞机回到家乡,当他出现在母亲的病床前时,老人流泪了,冲着儿子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我这把老骨头不争气呀,把你给连累了……”。
28、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今年11岁了,非常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非常和睦,这是飞行员的传统。自从聂海胜紧锣蜜鼓地备战“神六”,每个月都难得回一趟家,聂天翔说她都快忘记爸爸长什么样子了。她还说她非常佩服奶奶,说奶奶不仅养育了爸爸,而且还积极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29、在聂海胜完美归来之时,女儿聂天翔将自己亲手折叠的纸鹤挂在了刚刚在太空中度过四十一岁生日的聂海胜的脖子上。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