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职校,职校招生和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择校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择校网

>

职校资讯

>

招生百科

专家解读延迟退休如何进行,专家解读延迟退休如何进行,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11-20 08:35:22

一、专家解读延迟退休如何进行,对此你怎么看

1、最近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目的就是为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而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防止我们人口老龄化严重,面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专家也有自己的看法,考虑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结构变化四个方面,所以也导致了专家会提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建议。

2、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合理的,现在的人口基数比较大,而我国现在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工作较少,劳动力较多,现在我们国家有大批的青少年,找不到工作,但是却有那些老年人依旧在岗位上,迟迟不下岗,如果继续推迟法定退休年龄,那么依旧会造成年轻人就业难的情况。

3、而且如果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对于劳动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好的事情,首先,如果推迟法定退休年龄,那么我们需要缴纳的养老金当然会更多,但是自己能享受到的养老金却非常少,有的人可能工作还没有结束,但是自己却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享受到养老金,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对于老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4、所以我认为延迟退休是一个不好的政策,人的年纪大了,应该让他们注重休息,而这些事情让年轻人来干,但是一味的把老年人留在岗位上,只会造成岗位短缺,但是劳动力又过剩的局面,而且对于劳动者来说,大家可能并不希望自己一辈子都处于劳动岗位上。

5、现在我们国家的延迟退休政策还没有正确实施,而退休年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所以这个问题也是大众比较关心,而且比较考虑的,在改革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以及挑战,这些事情都需要我们的国家一一克服。

二、专家解读延迟退休如何进行,主要提出了哪些观点

现如今,随着社会劳动力短缺,很多专家都提出了延迟退休的想法和目标,在十四五的规划当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先小范围的调整,有弹性的实施,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到底该如何进行,到底为什么要延迟退休,专家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人口老龄化社会

国家之所以提出延迟退休的策略,主要是出自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考量,201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我国的总人口比重当中已经占据了将近1/5,在2035年老年人人口将突破三亿,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如果不做出调整的话,那么真正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会极大地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经济。

从1951年我国规定了法定退休年龄之后,70年都没有做出任何调整,而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从最一开始的40岁提高到了77.3岁,因此,按照平均寿命适当的调整退休年龄,也是大势所趋。再加上现如今劳动者接受教育的时间普遍偏长,工作的年龄也不断推后,退休年龄不变,会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必须要提高劳动参与率,改善劳动力配置情况。

从目前来看,我国还不会采用一棍子敲死的策略,并不会在全国大范围的开始延迟退休,而是先在某些范围内进行小规模的试点,以较小幅度逐步实施,比如说每年延迟几个月,将整体节奏放缓一些,让即将退休的人延迟一两个月,而对于年轻的劳动者,将整体节奏放缓,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来调整和适应。

如果我国全面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话,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比如说大龄劳动者难以找到工作,就越力下降等问题,但是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大龄劳动者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而对于难以就业的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国家会加强职业培训,鼓励灵活就业,让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都能得到合法保障。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之下,延迟退休已经是大势所趋,尽管很多年轻人对于延迟退休都有抵触心,但是未来几十年的事情,谁都说不准,有更多的时间调整和适应也是好的。

三、专家解读延迟退休如何进行,专家给出的解读内容是什么

1、专家解读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延迟退休一直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个直接关乎到大家快到退休的年纪,要再做多久才能够安享晚年,所以这一方面的信息还是很受到大家的关注的。

2、专家称延迟退休并不会一刀切,会逐步推行,不会直接强制要求大家必须65岁或者60岁才能退休,现在很多方面的声音是说按照工作年限去走工作年限满25年或者满30年就可以选择主动退休,一般来说实行这种弹性退休的政策是照顾到大家的情绪的,也照顾到生产力的发展的,如果你继续做工作,那你肯定能赚到更多的钱,养老金也会拿到,工作,但如果你不做工作了,这应该也是你的自由。

3、对于很多人来说,他知道自己60岁的时候可能还能继续工作,但他不想工作了,你有自己的想法也是这样的,自己觉得人生苦短本来生命就是有限的,年轻的时候要赚钱养家,要买房子买车子等各方面的经济压力,自己不得不去努力,但是都到了60岁的边缘了,这个年龄正常来说应该退休了,而且退休之后也有养老金,自己的孩子那时候估计也都成家立业了,自己也不需要太多操心的地方了,那时候不是那么迫切的需要钱了,自己就不想再继续干下去了。

4、生命本来就是有限的,这个道理就像是你一天24个小时去了8个小时睡觉的时间去了1~2个小时,吃饭的时间你还剩下14个小时左右,但你能把这14个小时全部用作工作吗,你全都去工作了,你当然能够处理完更多的事情,你能够赚更多的钱,但你仔细想一想,这不是你正常有的生活状态吧,你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说活着就为了工作呀,不能本末倒置。

5、工作确实重,要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环境,也不得不让人们适当延长工作的年龄,但是该注意的还是得注意,因为按照现在年轻人的这个生活作息,平均寿命就算延长到了60岁65岁,还真的不见得有个健康的身体,因为年轻人成天的熬夜到12点一点也不怎么锻炼,想吃什么吃什么,这种情况下估计身体状态也不会太好,还是说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管以后是否会推行强制退休的政策,还是说弹性退休,你都得有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安享晚年,这很重要的。

四、专家解读延迟退休如何进行,具体怎样进行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表示延迟退休不是“齐步走”,而是要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的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对于现有不同职业、地区、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改革后也会保持政策延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统筹兼顾,即延迟退休不能“单兵突进”。退休年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一方面,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机遇、问题和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

专家解读延迟退休如何进行,专家解读延迟退休如何进行,对此你怎么看

例如,如何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措施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如何更大力度地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帮助其再就业等。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其中与退休年龄直接相关的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与之相对照的是,我国职工法定退休年龄1951年确定后,70年没有调整。因此,有必要根据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对退休年龄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两者能够科学匹配。

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如果退休年龄不作调整,意味着工作的人越来越少,退休的人越来越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从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看,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7年,开始工作的年龄不断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导致人力资源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降低,特别是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高学历人员集中的单位和行业,情况更为突出。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在300万人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如果延迟退休政策适时适度推进,开发利用好规模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力资源,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参与率,改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状况。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即将从轻度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这一历史性转变,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多方面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更高层面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做到及早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专家解读延迟退休如何进行和专家解读延迟退休如何进行,对此你怎么看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2024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chinazhen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陕ICP备20230103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