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质事件1979(1979年伊朗人质事件怎么解决的)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5-01-08 05:09:16
一、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的起因是什么事件
1951年,穆罕默德·摩萨台成为伊朗民选首相,把被美国与英国占有的石油资源,实现了国有化,归伊朗人们所有。
英美岂能白白让自己利益受损,于是,英国军情六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共同策动了一场‘阿贾克斯行动’,成功在1953年推翻时任总统摩萨台,让巴列维国王重新上台。
巴列维上台后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国蓝图来进行改革,同时打压国内宗教势力,还签下了美国军事人员在伊朗的治外法权。
那时的德黑兰俨然成了西方文化大都市,妇女着装西化,可口可乐大广告牌随处伫立。这引起民族、宗教人士的极度不满。
伊朗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在德黑兰,有数万示威者被打死,
1979年,宗教领袖发动伊斯兰革命,全国各地大规模示威和罢工,交通中断,伊朗军方宣布中立,巴列维被迫流亡,巴列维王朝覆亡。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国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举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同年10月,流亡国王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的消息被传回国内,愤怒的德黑兰穆斯林群众冲入了美国大使馆,扣留了使馆人员,自此美国与伊朗断交。
这场人质危机始于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续到1981年的1月20日,长达444天。
电影《逃离德黑兰》讲述的就是这一伊朗人质危机事件。
路透社称,为遏制伊朗导弹与核计划并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核协议,8月重启对伊非能源领域制裁,现在又宣布新制裁,试图用一系列“组合拳”令伊朗最终屈服。
美国财政部发布通告称,从5日起对涉及伊朗金融、航运、航空、能源等领域超过700个个人、实体、飞机和船只实施制裁,其中包括50家伊朗银行及其境内外分支机构、伊朗国有航空公司及旗下67架飞机和伊朗原子能机构。
此次制裁重点瞄准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蕴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仅次于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产油国。按特朗普所说,制裁是要“迫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为零”,以限制伊朗介入也门、叙利亚等国,并迫使伊朗同意就核问题重新谈判。
此外,美国国务卿蓬佩奥5日宣布,美国将暂时允许8个国家或地区在美对伊朗制裁后继续购买伊朗石油。这些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印度、意大利、希腊、日本、韩国、土耳其和中国台湾地区。豁免期限只有180天,到期后不会延长。
另据报道,为展示高大形象,特朗普在宣布对伊朗新制裁时,模仿美剧《权力的游戏》“凛冬将至”桥段,在“推特”上发布一张海报图。图中他从层层迷雾中走来,配以“制裁将至,11月5日”字样。
对此,《权力的游戏》制作方美国HBO电视网迅速声明“不希望商标被用于政治用途”。接下来,美国网友轮番斗图,以相同底图绘制“诉讼书将至”“米勒将至”(注:米勒是负责调查特朗普团队“通俄门”的特别检察官),甚至“牢狱将至”。
人民网:美国制裁生效,伊朗见招拆招
二、逃离德黑兰的历史真相
1、电影《逃离德黑兰》是本·阿弗莱克执导的传记剧情片,1979年11月4日,伊朗革命达到顶峰,激进分子猛攻美国在德黑兰的驻伊大使馆,并抓走了52名人质。与此同时,6名美国人趁乱逃脱并躲到了加拿大驻伊大使馆中,不过以当时的局势,他们被找到甚至被处死都只是时间问题。
2、为了营救这六名被困者,CIA任命一名精通伪装技巧的特工Tony Mendez负责人质营救事件。随后他设计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计划。
3、把自己伪装成一名电影制片人,被困的6名人质则谎称是与门德兹一起的剧组工作人员,而他们正在拍摄的电影名字正是《逃离德黑兰》。扩展资料:《逃离德黑兰》是一部庄重大气且精雕细琢,并具有黑色幽默现实主义的政治惊悚片,而所有角色的表演亦堪称完美。
4、《逃离德黑兰》的剧本很完美,有着标准的政治惊悚片的类型片结构,紧张***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道德上善恶分明的美式主旋律,在事件的取舍上也做着减法,让故事尽可能的简单直接。必要的背景铺垫和真实新闻素材的植入让影片的主题变得更加厚重,CIA、好莱坞工业以及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政治问题的种种元素更为影片增添了话题性和可看性。
三、1979年内贾德人质事件
1、伊朗否认当选总统内贾德曾参与扣押美国人质事件。
2、认为内贾德参与了当年扣押美国人质事件,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3、1979年11月4日,伊朗大学生占领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将52名美国人扣为人质长达444天,导致美国与伊朗断交和冻结伊朗在美国的数十亿美元资产。扣押美国人质事件已经过去20多年。上面提到的事件的三个参与者如今已成为改革派人士,譬如米尔达马迪,如今他主张同美国改善关系,甚至曾表示愿向人质道歉。对于那场事件,参与者如今有的认为是正确行动,有的则不然,更多的则认为应当历史地看待它。
4、美国试图干预伊朗政权呗!但这个事件是假的。
5、另外,向你推荐一个论坛,猫眼看人,都是年轻人讨论政治问题的,很有深度!
四、1979年伊朗人质事件怎么解决的
1、1980年底,美国国内政局发生了变化。在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中,里根当选为新总统。他在竞选时就严厉谴责伊朗扣押人质的行为。伊朗政府感到,里根上台后很可能采取比卡特更为强硬的政策,如果在新总统上任前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减少一些麻烦。
2、在这种形势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在卡特离开白宫之前解决人质问题。后来,美国与伊朗经多次接触,双方同意由阿尔及利亚出面调解。
3、美国立即派出一个秘密使团前往伊朗进行谈判,双方终于在1981年1月19日达成协议,持续一年多的人质问题最终得以解决1月20日,一架阿尔及利亚飞机载着被获释的人质离开德黑兰前往阿尔及利亚。
4、人质们立即飞往位于西德法兰克福的美国空军基地。前总统卡特以现总统里根特使的身份在那里接待了他们。在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和事件汇报后,他们飞回华盛顿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个仅仅是为这个国家对里根就职典礼的庆祝增添了一丝喜庆气氛。
5、数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主要支持者。随着民主进程发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摩萨台当选上伊朗首相。在阿贾克斯行动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帮助巴列维国王和保守派发动政变推翻了摩萨台。
6、前后八位美国总统为巴列维国王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用以换取伊朗的石油供应,以及在中东的战略存在。那些反对巴列维国王的人(因为他20世纪60年代早期曾许诺自由及改革,后却食言)对于美国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愤怒。
7、而巴列维国王及其亲信中饱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让国内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愤怒。社会及宗教人士的不满情绪汇合在一起,最终爆发了伊朗革命将巴列维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国外。
8、“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
9、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10、“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
11、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12、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
13、美国曾想减少伊斯兰革命对自身的影响,并也曾尝试与伊朗的新政权建立关系。但是1979年10月,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