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职校,职校招生和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择校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择校网

>

职校资讯

>

招生百科

农业院校排行 农业大学排名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10-09 00:49:24

一、农业大学排名

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这11所大学均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山东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青岛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天津农学院、北京农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信阳农林学院、西藏农牧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肇始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

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合慎搜告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

同年11月漏局,平原农学院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1953年7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宽明大学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

二、农学专业大学排名

1、基本学制:四年|招生对象:|学历:中专|专业代码:090101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科学、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具备开展与农学有关的教学、科研、技术设计、推广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有创新、创造和敬业精神的农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3、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作物生产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育种、种子生产与检验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4、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5、1.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作物遗传特性与性状分析、作物与环境互作、作物栽培与耕作、现代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6、2.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作物生长发育、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的试验设计、研究与分析方法及实验技能;

7、3.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生命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农业信息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8、4.熟悉农业及其相关部门或单位与农学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9、5.了解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育种、种子生产与检验、现代农业产业等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10、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

11、核心课程:遗传学、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生物化学、农业生态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种子学。

1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13、主要专业实验:植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植物保护学实验、土壤肥料学实验、植物生物技术实验、作物学实验(综合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实验)等。

14、《农业微生物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农业生态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实验》、《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农业经济管理》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功能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与营销

15、农业类企业:栽培耕作、作物育种、农业规划、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农场经营。

16、发展前景:随着国内绿色景观神态的逐渐重视和深度开发、农业、园林、绿化、环保,园林/园艺景观设计建筑规划类人才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宠,也是当前人才市场供求的热点;从而绿色之旅和以人文为主题的农家之旅成为当今旅游的业的时尚,与园林,环保形成了就业链;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人才近两年来也备受社会的关注。以往作为冷门的农学也开始回暖。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农学作为培养农业生产很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7、农学专业要学习的课程,主要包括:农业微生物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农业生态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实验、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农业经济管理、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植物病虫害学等。农学专业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植物生产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18、农学主要研究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农作物的栽培与耕作、农作物转基因育种、种子生产与检验、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科学、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具备开展与农学有关的教学、科研、技术设计、推广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有创新、创造和敬业精神的农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三、农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前十

农学专业的毕业之后可以到国家机关、高等院校、跨国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教学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农业院校排行 农业大学排名

static/uploads/yc/20211129/db62ef2789134eeb7b065b7dc914dba2.jpg"width="484"height="300"/>

南京农业大学(排名第1)、浙江大学(排名第2)、中国农业大学(排名第3)、福建农林大学(排名第4)、华中农业大学(排名第5)、贵州大学(排名第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排名第7)、山东农业大学(排名第8)、华南农业大学(排名第9)、西南大学(排名第10)。

农学主要研究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农作物的栽培与耕作、农作物转基因育种、种子生产与检验、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例如:玉米的人工授粉,水稻的栽培与育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加工成食用油,农场的经营与管理等。

农学专业就业可以去农业类企业:栽培耕作、作物育种、农业规划、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农场经营。

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植物病虫害学。

农学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涉及农业环境、作物和畜牧生产、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等多种科学而具有综合性,其中林业科学和水产科学有时也包括在广义的农业科学范畴之内。

随着国内绿色景观神态的逐渐重视和深度开发、农业、园林、绿化、环保,园林/园艺景观设计及建筑规划类人才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宠,也是当前人才市场供求的热点;从而绿色之旅和以人文为主题的农家之旅成为当今旅游的业的时尚,与园林,环保形成了就业链;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人才近两年来也备受社会的关注。

以往作为冷门的农学也开始回暖。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农学作为培养农业生产很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全中国总人口13亿人,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和不断减少的耕地,唯有农业科学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的农学人才,将会是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公务员。毕业生可在国家、省、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等工作很普遍,大学生“村官”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基层。农学专业的毕业生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农业科研单位。除了公务员以外,该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到各省市、乡镇的农业、园林及植物等部门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等工作。

三、农业类院校。除此之外少部分毕业生会进入各类农业院校,从事相关教学及科研工作,但这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一般都比较高。

四、还有一大部分毕业生会去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类企业和公司工作。如在种子、农药、化肥公司从事生产、销售、研发等相关工作。

注:想要知道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问题,可通过得道高考,了解更多院校信息,包括历年的院校和专业分数线、院校综合排名、优势学科、院校就业情况等信息都可查询。/vip.ddanl/edu"target="_blank">得道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的数据来源于各省教育考试机构公布的官方数据,数据来源准确。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农业院校排行和农业大学排名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2024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chinazhen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陕ICP备20230103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