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二中陈星强(高要市第二中学的详细资料 50分悬赏)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11-08 18:16:22
一、高要区的教育
广东理工学院,位于肇庆市高要区祈福大道,2007年,学院迁入现址。广东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它也是粤西地区唯一一所理工类本科高校。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各专业以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为专业带头人,并聘有欧美、日本等国的专家担任专任教师。有教师712人,其中专任教师568人,兼课、兼职教师329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52人。学校设有11个二级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30个。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要县城内端溪书院改为肇庆中学堂(即今肇庆中学),学生4班,学制5年,为肇庆有中学之始。光绪三十四年改星岩书院为高要阖邑公立中学堂(即今肇庆市一中),招收本科1班,学制5年,预科1班,学制2年。民国元年(1912年),肇庆府中学堂改称肇庆中学,高要阖邑公立中学堂改称高要县立中学。民国7年,葡属天主会创办培志学堂,设专修班及完全小学,后称海星中学。
民国20年(1931年),改高要县女子师范学校为高要县女子初级中学。民国24年并入高要县立中学为女子部,为中学男女同校之始。
抗日战争时期,农村中学相继兴办。民国31年(1942年)二区办起新江中学,三区办起宋隆中学。民国32年一区办起禄文中学。民国37年,在肇庆西门成立圣罗撒女子中学,为教会所办。
1949年高要境内有完全中学2间(含省立肇庆中学),初中6间(含教会办的3间),学生1350人,入学人数仅占当时全县人口0.27%。
建国后,人民政府对中学分批接收和改造。1950年改县立中学为高要县第一中学,改禄文中学为高要县第二中学,改新江中学为高要县第三中学,改宋隆中学为高要县第四中学。同时停办所有教会办的中学。1957年,增办3间初中(乐城中学、广利中学、宋隆华侨中学),全县共有中学8所(含省立肇庆中学),学生3677人(其中高中641人,初中3036人),比1949年增长2.7倍,占当时全县人口的0.6%。
1958年后,中学发展较快,新办初中10间(莲塘中学、永安中学、大湾中学、沙浦中学、金利中学、白洞中学、白诸中学、活道中学、蚬岗中学、金渡中学),原高要县第一中学改称肇庆市第一中学,原二中、三中、四中分别改称禄步中学、新桥中学、宋隆中学,且都办成完全中学。1960年底统计,全县有完全中学5间(含肇庆中学),学生1087人;初中12间,学生6033人;半日制农业中学5间,学生926人。其时学生总人数达8046人,占当年全县人口的1.76%。
1961年,原省立肇庆中学和肇庆市第一中学划归肇庆市管辖,同时执行部颁《全日制中学工作条例》(50条),贯彻调整方针,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压缩一些条件较差的全日制中学,发展半日制农业中学和林业中学。从1961年起,裁减白诸、白洞、沙浦3所公社办的戴帽子初中,把莲塘、永安、大湾、金利4所初中改为农业中学。1963年又裁减大湾农中,停办禄步中学高中班。据1966年统计,全县全日制中学保留10间(其中普通中学7间,农业中学3间),学生3482人(其中高中495人,初中2987);公社办半日制农业中学12间,林业中学11间,学生1847人。两类学校共有学生5329人,占全县人口的1%。
“文化大革命”时期,半日制农林中学先后被解散,全日制中学迅猛发展。1969年全县各大队小学普遍附设初中班,各公社普遍办起高中。1976年,全县有完全中学2间(乐城、马安),高中18间(河台、水南、禄步、笋围、小湘、大湾、新桥、白诸、活道、莲塘、回龙、白土、金渡、蚬岗、广利、永安、沙浦、金利),大队办的小学、初中、高中九年制一条龙教育有7间(禄步1间、金渡1间、广利2间、永安3间),大队联办的初中1间,小学附设初中班298间。初中有641班,学生22464人,高中129班,学生6444人,中学生总人数达29808人,占全县人口的4.3%。由于急速发展,加之“文化大革命”中,运动多、劳动多、停课多、学制缩短(初、高中各2年制),取消了考试制度,学生知识质量严重下降。
1977年开始拨乱反正,贯彻部颁《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979年开始对中学进行调整,先后把水南、小湘、笋围、白诸、沙浦、大湾、金渡、河台、蚬岗、蛟塘、活道、回龙等12间高中调整为初中,其时剩下乐城、禄步、新桥、莲塘、白土、广利、永安、金利、马安等9间高(完)中;同时先后摘掉305间小学附设初中班的帽子,联办成65间独立初中。
1980年定新桥中学为重点中学。1983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对普通高中进行结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先后改永安、莲塘、乐城等高中为农业职业高中。到1986年底统计,全县有普通高中6所,学生2255人;农业高中3所,学生929人;初中50所,学生26442人;中学生总人数达29526人,占全县人口的4%。
2015年有5间高中,分别为高要市第一中学,高要市第二中学,新桥中学,肇庆市实验中学,高要市复读中学。
民国元年(1912年),学堂改称学校,本县仍以私塾为多。民国17年,县教育会议决定“禁塾设校”,以后,小学有所发展。民国25年发展到589间(其中县立小学1间)。
民国29年(1940年),县推行国民教育,高级小学改称中心国民学校,初级小学改称国民学校。民国34年统计,全县有国民学校436间,私立小学10间。1949年国民学校减为316间,学生21540人,占当时总人口数的4.3%。
建国后,彻底取缔私塾,接收改造国民学校。学校名称一律冠以地名,统称小学。据1950年底统计,全县有小学403间,学生23200人。土地改革后,农民迫切要求学文化,学校发展加快。到1952年已有小学502间,学生4569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71.5%。同年,本县执行部颁《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小学全部改为公办。1954年调整小学布局,学校减为354间,学生40968人,入学率61.92%。1957年又回升为383间,学生50068人。入学率64.47%。
1958年,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发展了民办小学。1959年全县有小学481间,学生70594人,入学率80%。
1960年,国家出现暂时经济困难,部分学生退学,学校贯彻“调整、充实、巩固、提高”八字方针,辞退超龄学生,在校学生下降至58531人。
1961年,部分公社中心小学开始办“五年一贯制”试验班。1963年贯彻《全日制小学工作条例》(40条),稳定了教学秩序,教学质量逐步有所提高。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加大办耕读小学早午晚班,巡回教学,全日制与半日制同时并举等,小学又有较大发展,据1964年底统计,全县共有小学817间,学生69356人(其中半日制315间,7012人),入学率77.74%。
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小学停课“闹革命”,学校处于混乱状态。197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把普及小学作为一项大政来抓”,小学才逐步得到稳定和发展。1976年,全县小学发展到758间,学生115296人,入学率达到96.6%,成为建国后小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但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影响下,学生知识质量下降。1978年贯彻《全日制小学教学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把课堂教学作为重点来抓,县、区分级办重点校。当时定广利、禄步、新桥三间中心小学为县重点小学,定各区小学为区的重点小学。从此,学校秩序纳入正轨,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至1983年统计,全县小学在校学生100400人,入学率96.68%,巩固率93.53%,成为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县。
1986年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县有小学468间,学生85457人,入学率98.05%,巩固率98.39%,毕业率97.08%。1993年,全县有小学449间,学生78053人。
二、高要市第二中学的详细资料 50分悬赏
高要市第二中学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属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创建于1998年,肇庆市重点中学,学校分为初中部、高中部两个校区,校区总面积12.36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高中62个,初中36个,在校学生5643人,教职工364人。现在市二中正开始第三轮扩张之路,高中部再征地100亩,届时高中三个年级达到90个班的规模。二中正在形成一个多校区组合,追求教育品牌经营模式的格局。
2006年新一届校领导班子将多年的办学实践提炼成“二中没有差生,二中人潜力无穷!”的信心教育新理念,追求“一个学生都不放弃”的教育目标,追求构建“和谐、书香、绿色、文明”校园的办学目标,以礼仪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激励教育和理想教育为开展信心教育活动的切入点,开始新一轮育人创新之路,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地稳步提高,上省线率稳居肇庆市前三名,连续七年夺得高要市高考状元,其中2002年胡蔓妮以总分827分列肇庆市第二名,被北京大学录取,从而结束了高要没有考生考入北大、清华的历史;2007、2008年连续两年肇庆市重点中学高考综合排名第二。办学十年,学校共获得了省、市荣誉283项。近年来学校在信心教育的指导下获得多省、市荣誉:“信心教育”被评为广东省第一届创新德育工作一等奖;广东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五四红旗”创建单位;肇庆市“高考培优先进学校”、高考突出贡献奖(五次)、“文明单位”、“人才建设先进单位”、“重点中学建设优质学位奖”、“五四红旗团委”;高要市“依法治市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先进学校”、“引进培养人才奖”等荣誉称号。
高要二中分两个校区——高中部和初中部。两个校区各有各的特色。
初中部临近象山。教学区建的如一高字,是一栋5层高的建筑,校园有篮球场4个、足球场1个和四百米跑道。校园绿化很好。绿化面积达到30%。是高要中学里绿化较好的中学之一。
高中部教学楼呈纵列分布,现有教学楼3幢,实验楼2幢,主教学楼为7层建筑。三面环山占地60多亩;拥有篮球场10个、羽毛球场15个、足球场一个和四百米跑道。绿化面积达35%。是南岸唯一拥有塑料跑道的中学。
彭司先,男,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共党员,中学地理高级教师。 1969年 2月生于湖南省保靖县, 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 1991年毕业分配到高要市第一中学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 1998年调入高要市第二中学。现任高要二中校长、党支部书记;兼任高要市教育学会地理教研会会长,广东省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 CAIG(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是高要市地理学科带头人,肇庆市地理学科骨干教师,肇庆市名校长培养对象。
彭司先同志为人师表,关爱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处处以身作则,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勇挑重担。全心身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为高要市教育事业的发展默默耕耘,成绩显著。彭司先同志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素质高,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强,成果显著。 2000— 2006年连续七年担任高三教学、高三备考管理以及高考研究工作。如 2000年担任高三综合科地理教学,平均分居肇庆市第一名; 2001年地理班上省线率达 80%,平均分超过肇庆市平均分 30分,同时所教综合科地理名列肇庆市首位; 2002年和 2003年所教地理班高考平均分分别列肇庆市第一名和第二名。 2002年廖冠球同学以 840分列广东省地理单科第二名。先后主持“园地教学法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运用 CAI加强学生智能素质教育”和“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等多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成果显著。积极总结并形成论文,先后在全国刊物发表论文 3篇,论文获全国性奖励 7项、省级奖励 5项、地级奖励 4项、县级奖励 7项。曾荣获“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黄华奖三等奖”、“广东省一级用(地理)园先进个人”、“南粤优秀地理教师”、“广东中华文化基金奖章”、肇庆市“优秀教师”、“肇庆市‘三有一好'优秀共产党员”、“高要市教改积极分子”、“高要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荣获高要市教育局“高考达标贡献奖”称号,获肇庆市“高考培优突出贡献奖”,连续荣获高要二中“教学质量一等奖”。彭司先同志自调入高要二中以来就一直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先后任史地学科组长、教务处副主任和主管教学教研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教育行政管理经验丰富,教育行政管理水平高,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学校发展迅速,从 98年创办至 2006年仅仅 8年时间,在校教职员工由 40多人增加到了现在的 450多人,在校学生人数由 420多人增加到了现在的 5600多人,学校由一个校区发展到两个校区,校园面积由 50多亩增加到了近 200亩,由一年普通的面上中学发展成为肇庆市的重点中学,上本科人数由 2001年的 119人增加到了 2006年的 509人,上专科 A线人数由 2001年的 197人增加到了 2006年的 713人。基本实现了“把高要二中办成‘社会放心、家长倾心、学生安心'”及“把高要二中办成肇庆乃至西江流域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中学”的初期目标。现正致力于实现高要二中的下一个目标,即“加强学习,构建书香校园;加强沟通、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教育、构建文明校园;加强建设,构建绿色校园”。彭司先同志作为学校领头人,他坚持“科研兴校”的思路,在教学教研管理既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又不墨守成规,特别是高考备考研究及高考方向把握方面有自己独到之处,多年来指导高要二中高三备考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八年办学,六年高考,六年蝉联高要市高考状元,实现了“六连冠”;五年高考上线率居高要市第一, 2003年高考上线率更居肇庆市第二;四人次高考综合总分超过 800分, 2002年胡曼妮以 827分被北京大学录取,实现了高要考生上清华、北大零的突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肇庆市高考突出贡献奖”; 2004年邝丽芬同学分别以综合总分 814(英语 2)和 802分(物理)夺得高要市高考历史上第一个双料状元;区文静同学以 900分的成绩夺得高要市高考史上第一个广东省单科状元。六年来学校本科上线率一直保持在 50%左右,专科上线率一直保持在 95%左右,位居肇庆市前列。彭司先同志作为校长,“创造一流、追求卓越”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积极主持制定了高要二中各项管理制度、教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目标管理和奖励方案、高要二中高考奖励方案、高中学生过程性评价方案等规章制度。为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期间,积极加强党的建设,先后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等活动,进一步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保垒作用。 2006年 1月担任校长以来,学校共获得肇庆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肇庆市“高考突出贡献奖”、肇庆市“新增优质学位奖”、高要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和高要市“推进高中教育发展先进奖”等荣誉。彭司先同志为人诚信,能团结教师,善于与人沟通,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善于处理好上级和同事的关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关爱学生,有较强的学生管理能力。工作中能廉洁自律,认真落实两个条例的精神,自觉抵制社会的各种不良风气,有很强的防腐抗变能力。
周世安,男,中共党员, 1974年出生,广东省高要市人。 2000年广东省教育学院物理系毕业,本科学历。 2004年被评为物理一级教师,担任过班主任、级组长、团委副书记, 2006年担任团委书记兼政教处副主任, 2009年 9月担任校长助理。周世安同志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团干部、高要市优秀团干部;多次获肇庆市高考突出贡献奖、高要市高考达标贡献奖、高考培优突出贡献奖;多次获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及优秀级组长。以创建未成人教育基地为目标,围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中心工作,通过“信心教育法”创新地开展德育工作,形成了“发现——赏识——激励”的育人方法,取得显著的效果,为学校构建“和谐、书香、文明、绿色”校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以来周世安同志所担任的级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信心教育工作、安全文明工作、团委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03年担任高三级组长,高考上本科率达 56%,上专科率 78%均居肇庆第二位高要市第一位; 2004年团委获“肇庆市五四红旗团委”; 2005年担任高考备考领导成员获“肇庆市高考突出贡献奖”; 2007年学校获“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信心教育获广东省创新德育工作一等奖; 2008年获“广东省书香校园”; 2009年担任高考备考领导小组副组长获“肇庆市高考突出贡献奖”; 2009年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荣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高要二中创业简史
1997年初,为了高要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适应普及高中教育的需要,上个世纪末,高要市委、市府决定在南岸城区再建一所完全中学,命名为高要市第二中学。学校于 1997年 3月开工建设。
1998年秋,便在并没有完全建设好的“工地”上开始招收第一届高中和初中学生,共计招收高中五个教学班 267名学生,初中三个教学班 116名学生,教职员工 43人,然后师生就开始了将近三年的边建设边教学的时期。
1999年秋,高中 13个教学班、初中 5个教学班,学生近 900人;教职工 8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 3人,中学一级教师 25人。
2000年秋,高中 21个教学班,初中 8个教学班,学生近 1700人;教职工 106人,其中高级教师 3人,一级教师 49人。
2001年 7月第一届初、高中学生毕业,分别参加中考与高考,全面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并夺得了高要高考和中考的状元,“一炮打响”,学校也因此逐渐为社会、家长和学生认可,招生形势也一路看好。
2002年 7月高考、中考继续辉煌,胡蔓妮成为第一个高要自己培养的北大学子,学校名声大震,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可是学校的设施却跟不上发展的形势,特别是学生生活设施严重不足,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2003年 6月,上级决定二中主要发展高中教育,停止招收初中新生。
2003年 9月,由于二中连年高考、中考成绩十分突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要求来二中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上级决定扩大二中的教学规模,开辟新校区。
2003年 10月,二中高中校区正式动工建设。
2004年秋,新校区迎来了第一届高中新生,一千二百余师生又开始了新轮的边建设边教学时期。全校共有教学班 61个,其中高中 45个,初中 16个,在校学生 3400多人;教职工 22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 31人,一级教师 93人。
2005年秋,全校共计 78个教学班,其中高中 56个,初中 22个,在校学生 4263人;
2007--2008年度学校共获得 20项省、市、县集体荣誉和 20项个人荣誉,其中包括有:广东省创新德育工作“一等奖”、“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肇庆市“高考突出贡献奖”、高要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高要市“文明单位”、高要市“先进基层团委”等荣誉称号。彭司先校长被评为肇庆市基础教育系统首批名校长;郑志平副校长等 9人被评为肇庆市基础教育系统首批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周圣军等 10人被评为高要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办学理念:二中没有差生,二中学生潜力无穷,二中学生聪明无比!
二中人精神:团结拼搏,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办学目标:加强沟通,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学习,构建书香校园;加强建设,构建绿色校园;加强教育,构建文明校园。
用辛勤汗水圆大学梦,用优异成绩报养育恩。
教在兴邦,干洒一腔血;学为报国,苦钻万卷书。
怕吃苦另寻他地,图安逸莫入此门。
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息留给自己。
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
让优秀成为习惯,让目标成为常规。
同住一室,亲密如姐妹;遵纪守规,人人争当优宿。
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一份信铸就一生辉煌,一个梦想托起一份希望。
今天送我一个学生,明天还你一个栋梁。
副校长:郑志平邓伟源张勇周世安
总务处主任:何建辉副主任:刘建华冯甲明
让信心教育在校园遍地开花------再进安丘四中校园有感校长:彭司先
2006年 10月,我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到山东安丘四中参观学习的,安丘四中貌不惊人,典型的农村学校,却连年创造出山东高考神话,有什么秘诀?有,这就是信心教育法!
发现潜能,造就人才,这是信心教育的终极目的。我想,要使学校做大做强,就得“变法图强”。只要把握了潜能开发的规律,让学生成功,其实很简单。前提是“变”——让学生“变”得更有信心。其实,所有成功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强化学生信念为基础,所有孩子的堕落,无一不是因为信心的缺失!
回来后,就决定在 2007年的高一级实施信心教育,实践一年来,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级风、班风、学风良好,违纪乱纪现象较少,期末肇庆市统考统改成绩全面丰收,特别是高要市学生进入肇庆市三科总分前 100名的 6位学生全都是我们学校的。
今学期初,我和 9位行政、级组长和班主任再次踏进安丘四中取经,我们到达该校,正值学生上操时间,整齐划一的队伍,震耳欲聋的口号,脚踏实地的誓言及学生饱满的精神状态,使所有参观学习者为之震撼。一个人,社会可以忽略你,但是你绝对不能忽略你自己的存在;你可能无法强制地要求社会重视你,但你可以自信地重视你自己。因为唯有你才能使自己变得富有价值,唯有你才能开发自己无穷的潜能,唯有你才能让自己魅力四射。
在坐火车回来的路上,我在想:如何让我们的全体师生真正变得更加自信,如何让自信激发每一位学生,使自己的人生因自信而享受快乐的成长,因自信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自信而走向幸福。
这些天来,我也没有忘记让我们的师生体验自信,督促有关人员尽快编辑好“信心教育园地”,交流大家对自信的理解,促进师生增强对自信的感悟。努力让我们更自信,从而使信心教育在我们的校园遍地开花!
我们坚信:别人做的得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二中没有差生,二中人潜力无穷!
三、高要二中的校长介绍
彭司先,男,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共党员,中学地理高级教师。 1969年 2月生于湖南省保靖县, 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 1991年毕业分配到高要市第一中学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 1998年调入高要市第二中学。现任高要二中校长、党支部书记;兼任高要市教育学会地理教研会会长,广东省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 CAIG(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 2000— 2006年连续七年担任高三教学、高三备考管理以及高考研究工作。如 2000年担任高三综合科地理教学,平均分居肇庆市第一名; 2001年地理班上省线率达 80%,平均分超过肇庆市平均分 30分,同时所教综合科地理名列肇庆市首位; 2002年和 2003年所教地理班高考平均分分别列肇庆市第一名和第二名。 2002年廖冠球同学以 840分列广东省地理单科第二名。先后主持“园地教学法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运用 CAI加强学生智能素质教育”和“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等多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积极总结并形成论文,先后在全国刊物发表论文 3篇,论文获全国性奖励 7项、省级奖励 5项、地级奖励 4项、县级奖励 7项。曾荣获“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黄华奖三等奖”、“广东省一级用(地理)园先进个人”、“南粤优秀地理教师”、“广东中华文化基金奖章”、肇庆市“优秀教师”、“肇庆市‘三有一好'优秀共产党员”、“高要市教改积极分子”、“高要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荣获高要市教育局“高考达标贡献奖”称号,获肇庆市“高考培优突出贡献奖”,连续荣获高要二中“教学质量一等奖”。彭司先同志自调入高要二中以来就一直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先后任史地学科组长、教务处副主任和主管教学教研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学校发展迅速,从 98年创办至 2006年仅仅 8年时间,在校教职员工由 40多人增加到 450多人,在校学生人数由 420多人增加到了5600多人,学校由一个校区发展到两个校区,校园面积由 50多亩增加到了近 200亩,由一年普通的面上中学发展成为肇庆市的重点中学,上本科人数由 2001年的 119人增加到了 2006年的 509人,上专科 A线人数由 2001年的 197人增加到了 2006年的 713人。八年办学,六年高考,六年蝉联高要市高考状元,实现了“六连冠”;五年高考上线率居高要市第一, 2003年高考上线率更居肇庆市第二;四人次高考综合总分超过 800分, 2002年胡曼妮以 827分被北京大学录取,实现了高要考生上清华、北大零的突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肇庆市高考突出贡献奖”; 2004年邝丽芬同学分别以综合总分 814(英语 2)和 802分(物理)夺得高要市高考历史上第一个双料状元;区文静同学以 900分的成绩夺得高要市高考史上第一个广东省单科状元。学校本科上线率一直保持在 50%左右,专科上线率一直保持在 95%左右,位居肇庆市前列。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高要二中陈星强和高要市第二中学的详细资料 50分悬赏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