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50字概括?一字千金的典故故事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5-02-05 01:37:24
一、一字千金的典故故事
1、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下面是我整理的一字千金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2、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3、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作,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4、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5、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6、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7、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8、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9、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10、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二、简单概括一字千金的故事
1、【解释】: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2、【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3、【举例造句】: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
4、【近义词】:一字千钧、一字一珠、字字珠玑
5、【用法】:作定语、宾语;指文章或字写得好
6、【英文】: one word is worth a thousand taels of gold
7、【故事】:战国时期,秦王嬴政年幼继位,由相国吕不韦辅政,为了笼络人心,增强实力,吕不韦组织人编写《吕氏春秋》,并把这一部10多万字的书挂在咸阳的门市上,宣布谁能指出书中不足,增加或删除其中一字者,赏给千金。
三、一字千金是什么故事
1、一字千金,意思是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2、这个成语的典故与战国末期的吕不韦有关系。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四、一字千金的故事是什么
1、王羲之有个小女儿,经当地一位举人牵线,嫁给沭阳城里一个秀才为妻。出嫁时,女儿要求父亲多多陪嫁一些东西,王羲之满口答应。到出嫁那天,王令家人把准备的大箱子抬来锁了起来,对女儿说:“这箱子里全是黄金,但现时不可开箱取用,我年岁已高,等我辞世,方可取用。”
2、小女儿婚后,按父亲嘱咐,一直未开箱。不久,王羲之去世了。小女儿按父亲嘱咐把箱打开一看,全是先父晚年所写的书法,真草隶篆皆有。小女儿把书写的字全部倒在地上,左翻右找,结果连一两黄金也没有。她恨父亲骗她,一气之下,就点燃了火将父亲所写的字全部烧掉。正在这时,她的丈夫从外面回来望见房中有烟火,跑进去一看,只见妻子正在烧一堆书法,他急忙把火扑灭,从中抢出一块没烧掉的纸片,一看只剩下一个“殿”字,其余皆化为灰烬。她的丈夫平时爱读书爱字画,知道岳父的书法是举世无双,比黄金还贵,常常在沭阳城内听一些文人夸赞岳父的书法,但这时见妻子把所有的字烧掉,悔恨已晚,只好把仅有的一个“殿”字锁在箱子里。
3、时隔不久,皇上要建造“金銮殿”,所有写的“金銮殿”三个字皇帝都没有看好,他一心想用王羲之所书的字。就命文官到各地搜集王羲之的字。费了很多心思,好不容易才搜集到“金銮”两个字,还缺一个“殿”字。皇帝求字心切,就在全国各地张贴皇榜,谁家如有王羲之所写的“殿”字,皇上愿出一千两黄金购买。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沭阳城内王羲之小女儿的耳朵里,她立刻和丈夫把箱子打开,把珍藏的一个“殿”字送到皇宫,经文官验看正是王羲之亲笔所书,与“金銮”二字相配正好合体。王羲之的小女儿仅用父亲写的一个字就得到了一千两黄金。可谓一字值千金。
关于一字千金50字概括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