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曲江晖?雨雪曲原文_翻译及赏析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01-27 17:29:24
一、雨雪曲原文_翻译及赏析
1、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南北朝·江总《雨雪曲》雨雪曲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2、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边塞,写景思乡译文及注释
译文
3、雨雪纷飞成了边塞的隔离,跟着军队度过了陇西。
4、绕着营地能看见狐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
5、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显得低沉。
6、乌云漫漫愁绪绵绵,路途苍茫迷失了回家的路。
7、“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首联破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为下文营造了特定的氛围。首尾照应,前说下雪隔断了边塞,指隔断了回家的路,后说不要忘了回家的路。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鲍照《芜城赋》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8、“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传说狐之将死,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与荒凉形成对比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
9、“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10、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边塞爱国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代·李益《从军北征》
从军北征
11、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写水,边塞,抒情愁苦
二、千家诗:江总《雨雪曲·雨雪隔榆溪》原文译文赏析
1、
雨雪隔榆溪①,从军度陇西②。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2、雨雪隔榆溪①,从军度陇西②。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3、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③,苍苍别路迷④。
4、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③,苍苍别路迷④。
5、
雨雪纷飞成了边塞的隔离,跟着军队度过了陇西。绕着营地能看见狐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渐渐变低。漫漫路上愁云出现,苍苍道途,可不要迷路。
6、雨雪纷飞成了边塞的隔离,跟着军队度过了陇西。绕着营地能看见狐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渐渐变低。漫漫路上愁云出现,苍苍道途,可不要迷路。
7、
①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隔:阻隔,隔断。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
8、①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隔:阻隔,隔断。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
9、
②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0、②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1、
③漫漫:广远无际。愁云:云气阴霾暗淡。
12、③漫漫:广远无际。愁云:云气阴霾暗淡。
13、
④苍苍:空阔辽远。别路:离别家乡之路。迷:迷失。
14、④苍苍:空阔辽远。别路:离别家乡之路。迷:迷失。
15、
《雨雪曲》是乐府横吹曲辞其中的一曲。横吹曲辞是乐府,来源却是胡曲,本是军中之乐。
16、《雨雪曲》是乐府横吹曲辞其中的一曲。横吹曲辞是乐府,来源却是胡曲,本是军中之乐。
17、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首联破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为下文营造了特定的氛围。首尾照应,前说下雪隔断了边塞,指隔断了回家的路,后说不要忘了回家的路。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鲍照《芜城赋》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18、“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首联破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为下文营造了特定的氛围。首尾照应,前说下雪隔断了边塞,指隔断了回家的路,后说不要忘了回家的路。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鲍照《芜城赋》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19、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传说狐之将死,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与荒凉形成对比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
20、“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传说狐之将死,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与荒凉形成对比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
21、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22、“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23、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正因为有了这个主题,则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也找到了落足点。“愁云”和“迷”,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
24、“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正因为有了这个主题,则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也找到了落足点。“愁云”和“迷”,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
25、
我历任显达之职,只是徒占其位而已,既不追求实利,也不涉足权势。我曾抚身仰天叹息说,庄青翟官至丞相,无事迹可纪;赵元叔只是任掌计簿的小吏,却光耀列传。我自从在陈朝任职以来,未曾奉承任何人,干预任何事。风尘岁月,身处世俗之人中,多招致怨憎,宦海浮沉,都不放在心上。太建之时,国家权力被下移至众多宵小之手,谄媚嫉妒之风盛行,我屡被排斥罢免,面对命运无可奈何。后主过去在东宫,留心文章的风采,我一向承蒙开导,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后主继位之日,时常指责我的过错,仰遵天文,改定各种事功,八法六典之制度,无一不亲自统管。昔晋武帝为荀公曾作策说:“周代陈书的冢宰,今日之尚书令。”何况我的才能不及古人一半,而居位食禄不理政事则同于古人。晋太尉陆玩说:“让我做三公,可知天下实在无人。”官位爵禄本是无意得来之物,哪里是我刻意要追求的呢?
26、我历任显达之职,只是徒占其位而已,既不追求实利,也不涉足权势。我曾抚身仰天叹息说,庄青翟官至丞相,无事迹可纪;赵元叔只是任掌计簿的小吏,却光耀列传。我自从在陈朝任职以来,未曾奉承任何人,干预任何事。风尘岁月,身处世俗之人中,多招致怨憎,宦海浮沉,都不放在心上。太建之时,国家权力被下移至众多宵小之手,谄媚嫉妒之风盛行,我屡被排斥罢免,面对命运无可奈何。后主过去在东宫,留心文章的风采,我一向承蒙开导,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后主继位之日,时常指责我的过错,仰遵天文,改定各种事功,八法六典之制度,无一不亲自统管。昔晋武帝为荀公曾作策说:“周代陈书的冢宰,今日之尚书令。”何况我的才能不及古人一半,而居位食禄不理政事则同于古人。晋太尉陆玩说:“让我做三公,可知天下实在无人。”官位爵禄本是无意得来之物,哪里是我刻意要追求的呢?
27、
少年时潜心于佛教,二十多岁时,到钟山从灵曜寺则法师学佛法。晚年在陈朝任官,与摄山布上人交往,彻悟佛教苦空二境,再次详习戒律,对自己维持一颗善心,对别人广施慈悲,颇知自我勉励,然而不愿食素,并且浸染尘世之烦劳,因此抱愧终生。
28、少年时潜心于佛教,二十多岁时,到钟山从灵曜寺则法师学佛法。晚年在陈朝任官,与摄山布上人交往,彻悟佛教苦空二境,再次详习戒律,对自己维持一颗善心,对别人广施慈悲,颇知自我勉励,然而不愿食素,并且浸染尘世之烦劳,因此抱愧终生。
29、
江总的自叙,当时人称之为实录。
30、江总的自叙,当时人称之为实录。
三、卢照邻《雨雪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1、雨雪曲原文: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2、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3、卢照邻这首《雨雪曲》是一首边塞诗。此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诗中所包含的戏剧化元素,表现为自相矛盾及对立世界的混合。
4、诗中写冰雪将长城装扮成一个银和玉的宫殿,神仙的宫殿。然而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中国的军队正覆没在这里。诗中恰当地保持了「省略战争」的手法,但长城的肃穆景象后面隐藏着征人大量死亡的残暴事件,而长城上空云层「平」展,「平」的另一意义是「平定」。「节旄零落」具有讽刺意义,「零落」一词经常与秋天树木的落叶相联系。征人们全部牺牲了,他们的旗帜像秋天的树叶一样轻柔地飘落地上,而皇帝并不知道这一切,若只看到平静景象和琼玉般关塞的读者也未观察到这一点。他们的「名」,功名,在字面上又指征人的名字,但除了不知名的死者外,整个场面空无一人。
5、诗词作品:雨雪曲诗词作者:【唐代】卢照邻诗词归类:【边塞】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