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总结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5-01-24 13:20:29
一、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方程式是高一化学必修二的重点知识。该如何进行总结?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总结(一)
1、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Mg(HCO3)2 2Ca(OH)2══2CaCO3↓ Mg(OH)2↓ 2H2O
2、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氢镁溶液反应:
Mg(HCO3)2 Ba(OH)2 Mg(OH)2↓ BaCO3↓ 2H2O
3、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人过量氢氧化钠:
Mg(HCO3)2 4NaOH Mg(OH)2↓ 2 Na2CO3 2H2O
4、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NH4HCO3 2NaOH(过量)══Na2CO3 NH3↑ 2 H2O
5、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NH4HSO4 Ba(OH)2══BaSO4↓ NH3•H2O H2O
6、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
NH4HCO3 Ba(OH)2══BaCO3↓ NH3↑ 2H2O
7、在亚硫酸氢铵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NH4HSO3 2NaOH Na2SO3 NH3•H2O H2O
8、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溶液pH=7:
2Na HSO4 Ba(OH)2══Na2 SO4 BaSO4↓ 2 H2O
9、硝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NO3)3 3NH3•H2O=== Al(OH)3↓ 3NH4NO3
10、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2KAl(SO4)2 6NH3•H2O 2Al(OH)3↓ K2 SO4 3(NH4)2 SO4
11、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钡溶液与明矾溶液混合:
6Ba(OH)2 6KAl(SO4)2 6BaSO4↓ 3K2 SO4 4Al(OH)3↓ Al2(SO4)3
12、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CO2气体:CaCO3 2HCl══ 2CaCl2 CO2↑ H2O
13、碳酸钙中滴入醋酸溶液:w.w.w.k.s.5.u.c.o.m
CaCO3 2CH3COOH==(CH3COO)2Ca CO2↑ H2O
14、乙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铵溶液:
CH3COOH十NH4HCO3 CH3COONH4 CO2↑ H2O
15、硫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Na2S 2HCl 2NaCl H2S↑
16、碳酸氢钙溶液和盐酸反应: Ca(HCO3)2 2HCl CaCl2 2CO2↑ 2H2O
17、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与之等物质的量的盐酸:Na2CO3 HCl NaCl NaHCO3
18、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乙酸:
Na2CO3 CH3COOH== CH3COONa NaHCO3
19、适量的稀硫酸滴入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
2Na [Al(OH)4] H2SO4 2Al(OH)3↓ Na2SO4 2H2O
20、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硫酸:CuSO4 H2S=== CuS↓ H2SO4
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总结(二)
1、Na2O2投入水中:2Na2O2 2H2O=4Na 4OH- O2↑
2、Na投入水中:2Na 2H2O=2Na 2OH- H2↑
①少量:Ca2 2OH- CO2=CaCO3↓ H2O;②过量:CO2 OH-=HCO3-
4、稀NH4Cl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①混合:NH4 OH-=NH3•H2O;②共热:NH4 OH-=NH3↑ H2O
①少量:2AlO2- CO2 3H2O=2Al(OH)3↓ CO32-;②过量:AlO2- CO2 2H2O=Al(OH)3↓ HCO3-
6、H2S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2Fe3 H2S=2Fe2 S↓ 2H
7、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Fe3 3H2O Fe(OH)3(胶体) 3H
8、AlCl3溶液中加入(NaAlO2、Na2CO3、NaHCO3):
①Al3 3AlO2- 6H2O=4Al(OH)3↓;②2Al3 3CO32- 3H2O=2Al(OH)3↓ 3CO2↑
③Al3 3HCO3-=Al(OH)3↓ 3CO2↑
CH3CHO 2[Ag(NH3)2] 2OH- CH3COO- NH4 2Ag↓ 3NH3 H2O
①少量:2Fe2 Cl2=2Fe3 2Cl-;②过量:2Fe2 4Br- 3Cl2=2Fe3 2Br2 6Cl-
①少量:Fe 4H NO3-=Fe3 NO↑ 2H2O;②过量:3Fe 8H 2NO3-=3Fe2 2NO↑ 4H2O
12、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AlO2- HCO3- H2O=Al(OH)3↓ CO32-
13、NaOH溶液中滴入AlCl3溶液:
①少量:4OH- Al3 =AlO2- 2H2O;②后续:3AlO2- Al3 6H2O=4Al(OH)3↓
14、Ca(ClO)2溶液中通入(CO2、SO2)
①少量:Ca2 2ClO- CO2=CaCO3↓ 2HClO;过量:ClO- CO2 H2O=HClO HCO3-
②Ca2 ClO- SO2 H2O=CaSO4↓ Cl- 2H
15、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
①至中性:2H SO42- Ba2 2OH-=2H2O BaSO4↓
②至SO42-完全沉淀: H SO42- Ba2 OH-=H2O BaSO4↓
16、NaOH与Ca(HCO3)2溶液反应:
少量:Ca2 2HCO3- 2OH-=CaCO3↓ CO32- 2H2O
过量:OH- HCO3- Ca2 =CaCO3↓ H2O
17、CO2通入苯酚钠溶液 C6H5O- CO2 H2O→C6H5OH HCO3-
18、Al投入NaOH溶液中 2Al 2OH- 2H2O=2AlO2- 3H2↑
19、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 2Na CO32- CO2 H2O=2NaHCO3↓
20、Mg(HCO3)2溶液中滴加Ca(OH)2
Mg2 2HCO3- 2Ca2 4OH-=Mg(OH)2↓ 2CaCO3↓ 2H2O
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总结(三)
1、硫酸工业:4FeS2 11O2 2Fe2O3 8SO2 2SO2 O2 2SO3 SO3 H2O=H2SO4
(氧化还原反应)设备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
2、合成氨工业:N2 3H2 2NH3(氧化还原反应)设备合成塔
3、硝酸工业:4NH3 5O2 4NO 6H2O 2NO O2=2NO2 3NO2 H2O=2HNO3 NO
(氧化还原反应)设备氧化炉吸收塔
4、氯碱工业 2NaCl 2H2O 2NaOH H2↑(阴极) Cl2↑(阴极)设备离子交换膜
5、侯氏制碱法:NH3 H2O CO2 NaCl=NH4Cl NaHCO3↓
2NaHCO3 Na2CO3 H2O CO2↑(非氧化还原反应)
6、酸性氧化物 SO2 2H2S=3S↓ 2H2O
7、不成盐氧化物NO 2HNO3(浓)=3NO2 H2O
8、酸 HCl HClO=Cl2↑ H2O H2S 3H2SO4(浓) 4SO2↑ 4H2O
9、非氧化还原反应:①NaHSO4 Ba(OH)2→②Mg(HCO3)2 Ca(OH)2→(两种沉淀)
③AlCl3 NaOH→④NaAlO2 HCl→⑤碳酸盐 HCl等
10、氧化还原反应:①单质 H2SO4(浓)→②单质 HNO3→③SO2(或H2S) HNO3→
④Cl2(或S) NaOH→⑤HCl(浓) MnO2(或KClO3、Ca(ClO)2等)→
①CH3CHO Cu(OH)2→②C2H5Br NaOH CH2=CH2↑ NaBr H2O
①AlCl3 NaOH→Al(OH)3 Al(OH)3 NaOH→NaAlO2(X为NaOH)
或NaAlO2 HCl→Al(OH)3 Al(OH)3 HCl→AlCl3(X为HCl)
②NaOH CO2→Na2CO3 Na2CO3 CO2→NaHCO3(X为CO2)(B为其他碳酸盐亦可)
或CO2 NaOH→NaHCO3 NaHCO3 NaOH→Na2CO3(X为NaOH)
③AgNO3 NH3•H2O→AgOH AgOH NH3•H2O→Ag(NH3)2 (A为锌铜等盐亦可)
①Na O2→Na2O Na2O O2→Na2O2②S(或H2S) O2→SO2 SO2 O2→SO3
③N2(或NH3) O2→NO NO O2→NO2④C O2→CO CO O2→CO2(以上X为O2)
④P Cl2→PCl3 PCl3 Cl2→PCl5(X为Cl2)
⑥C H2O→CO CO H2O→CO2(X为H2O)
⑦Cl2 Fe→FeCl3 FeCl3 Fe→FeCl2(X为Fe)
⑧FeCl3 Zn→FeCl2 FeCl2 Zn→Fe(X为Zn)
⑨C2H5OH(或CH2=CH2) O2→CH3CHO CH3CHO O2→CH3COOH(X为O2,B为其他醛亦可)
⑩Fe2O3(或Fe3O4) CO→FeO FeO CO→Fe(X为CO)或CuO H2→Cu2O Cu2O H2→Cu
14、Na2CO3的水Na2CO3 H2O NaHCO3 NaOH
15、硫氢化钠的水NaHS H2O H2S NaOH
16、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FeCl3 3H2O Fe(OH)3(胶体) 3HCl
17、氯化铝溶液中加足量碳酸氢钠溶液:
AlCl3 3NaHCO3 Al(OH)3↓ 3NaCl 3 CO2↑
18、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FeSO4 H2O2 H2SO4══Fe2(SO4)3 2 H2O
19、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
5NaNO2 2KMnO4 3H2SO4══2Mn SO4 5NaNO3 K2SO4 3H2O
二、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化学要在高一的时候就打好基础,有了基础之后学习化学才能不吃力,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 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 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 的存在。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 的存在。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 Ag =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 Ba2 =BaSO4↓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H3PO4>(弱):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8、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 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
高中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想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不仅有较强的规律性,而且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高中学生由于学习经验还十分有限,因此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去归纳总结相关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是不行的,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在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中,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十分重要。学生只有主动去获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也才能更好地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应用知识,学生的化学知识既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获取知识的快乐
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学生如果不进行课前预习,那么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因此会出现知识盲区,影响课堂听课效率。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顺利的完成听课任务,消除知识盲区,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进行课前预习。
四、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归纳与总结
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进行归纳与总结。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习很多化学知识点,并且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进行归纳与总结,那么知识点就会十分凌乱,影响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系统的应用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不善于进行归纳与总结,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五、积极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学生在进行化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能够积极的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个人的见解和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才能有更多看待问题的视角,进而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首先要能够积极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因为教师不仅掌握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而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学生在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不管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在学习经验方面都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三、化学高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易于挥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⑴计算⑵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摇⑺定容⑻摇匀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3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9物质的质量 m m=M×n n=m/M M=m/n
10标准状况气体体积 V V=n×Vm n=V/Vm Vm=V/n
11物质的粒子数 N N=NA×n n=N/NA NA=N/n
12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1000×ρ×ω\M
13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要点诠释:我们在初中化学中学过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在这个反应中,铜失去氧变成了单质,发生了还原反应,碳得到氧变成CO2,发生了氧化反应。我们也可以从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反应
还有一些反应,虽然没有得氧、失氧的变化过程,但也伴随着化合价的变化,这样的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由此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不在于有没有得氧失氧,而在于反应过程中有没有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时,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角度,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如CaCl2 Na2CO3== CaCO3↓ 2NaCl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要点诠释: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转移密切相关。例如钠与氯气的反应: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Na ,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成为Cl-,这样双方的最外电子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在这个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金属钠失去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氯气得到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
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属于非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由于氢元素和氯元素的原子都倾向于获得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而且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取电子的能力相差不大,在反应时,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共用电子对,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稍强,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而偏离氢原子。这样,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在这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可见,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表现为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过程;还原反应表现为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也可以表示为:
氧化剂和还原剂作为反应物共同参加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氧化剂是得到(或偏向)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还原剂是失去(或偏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即“升被氧化,降被还原”。
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氧化铜是氧化剂,碳是还原剂。
铁和硫酸铜的反应中,硫酸铜是氧化剂,铁是还原剂。
氢气和氯气的反应中,氯气是氧化剂,氢气是还原剂。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本身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本身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常见的氧化剂有O2、Cl2、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常见的还原剂有活泼的金属单质、H2、C、CO等。
氧化剂和还原剂不是绝对不变的,要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同一种物质可能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作氧化剂,在另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作还原剂。例如在盐酸和铁的反应Fe 2HCl= FeCl2 H2↑中,盐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 1降低为0,盐酸是氧化剂;而在盐酸和高锰酸钾的反应2KMnO4 16HCl= 2KCl 2MnCl2 5Cl2↑ 8H2O中,盐酸中氯元素有部分化合价由-1升高到0价,盐酸是还原剂。盐酸还可能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如HCl NaOH= NaCl H2O。
总结起来,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比较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判断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如反应Fe 2HCl= FeCl2 H2↑中,铁是还原剂,H2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Fe>H2;HCl是氧化剂,FeCl2是氧化产物,氧化性:HCl>FeCl2。这个反应还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 2H = Fe2 H2↑,根据上述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故还原性:Fe>H2;氧化性:H > Fe2 。
金属活动性越强,其还原性越强,即:
还原性:K>Ca>Na>Mg>Al>Zn>Fe>Sn>Pb>(H)>Cu>Hg>Ag
金属的还原性越强,其失去电子后形成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即
氧化性:K Fe3 可以和铜反应:2Fe3 Cu= 2Fe2 Cu2 ,因此氧化性:Fe3 > Cu2 。 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还有其他方法,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逐渐掌握它们,从而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了解。 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主线 1.与非金属反应:如与O2、Cl2、Br2、I2等; 2.与水反应:较活泼的金属可与水反应,如K、Ca、Na等; 3.与酸反应: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将氢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来(浓H2SO4、HNO3除外); 4.与盐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的熔沸点和硬度相差很大。 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可用小刀切割的金属,比水轻,熔点97.81℃,沸点882.9℃ 学性质①与氧气反应:4Na O2=2Na2O(常温下缓慢氧化) ②与其他非金属反应:2Na S=Na2S(发生爆炸) 2Na Cl2 2NaCl(产生大量白烟) ③与水反应:2Na H2O=2NaOH H2↑ (浮于水面上,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不停地游动) ④与盐反应:2Na CuSO4 2H2O=Cu(OH)2 Na2SO4 H2↑ (钠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其他金属) 1、Al(OH)3的物理性质:Al(OH)3是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沉淀,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又有吸附色素的性能。 H AlO2_ H2O Al(OH)3 Al3 3OH- 当与强酸反应:Al(OH)3 3H =Al3 3H2O 当与强碱溶液作用:Al(OH)3 OH-=AlO2- 2H2O 用铝盐与可溶性弱碱氨水反应制Al(OH)3:Al3 3NH3·H2O=Al(OH)3↓ 3NH4 说明:制取 Al(OH)3也可用铝盐与强碱作用,但应严格控制加入碱的量,因为强碱过量会使制得的 Al(OH)3转化为偏铝酸盐:Al(OH)3 OH-=AlO2- 2H2O。所以,实验室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制Al(OH)3。 Al(OH)3胶体中胶粒有吸附水中悬浮杂质的作用,使其质量增大,沉降水底,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7不完全 Fr—112号(118) 26(32) 7 第七周期原子序数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个位数=最外层电子数ⅢAⅣAⅤAⅥAⅦA 0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主族 A 7个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 副族 B 7个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第Ⅷ族和全部副族通称过渡金属元素 零族 1个稀有气体元素非常不活泼 碱金属锂、钠、钾、铷、铯、钫(Li、Na、K、Rb、Cs、Fr) 结构因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显 1价, 化学性质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越活泼 卤素氟、氯、溴、碘、砹(F、Cl、Br、I、At) 结构因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显-1价, 颜色状态颜色逐渐加深气态~液态~固态 化学性质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越不活泼 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F2>Cl2>Br2>I2 氢化物稳定性 HF>HCl>HBr>HI 氢化物水溶液酸性 HF 氢化物越稳定,在水中越难电离,酸性越弱 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 电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元素性质 水(酸)反应放氢气越剧烈越活泼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越活泼 与氢气化合越易,生成氢化物越稳定越活泼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越活泼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1 A、越左越下,金属越活泼,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离核越远,还原性越强。 越易和水(或酸)反应放H2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B、越右越上,非金属越活泼,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离核越近,氧化性越强。 越易和H2化合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2、推断短周期的元素的方法(第二、第三周期) C B D第三周期若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 二、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两种非金属原子间) 非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对不偏移)(两种相同的非金属原子间) 极性共价键:不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对发生偏移)(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原子间) He、Ar、Ne、等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 共价化合物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有离子键可能含共价键 原子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 十中子数(N) 核素把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质子数相同,周期表中位置相同,核素是指单个原子而言,而同位素则是指核素之间关系 特性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丰度(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反应时旧化学键要断裂,吸收能量 在反应后形成新化学键要形成,放出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 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铝热反应 NH4NO3溶于水(摇摇冰) Ba(OH)2·8H2O 2NH4Cl==BaCl2 2NH3↑ 10H2O 负极 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 2H 2e-=H2↑(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Zn→ Cu电流流向 Cu→ Zn 原电池:能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活泼的作负极失电子 ②活泼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二次能源:经过一次能源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常见电池干电池铅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燃料电池(碱性)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L·s)或mol/(L·min) 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所表示的表速率与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成正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颗粒大小 化学反应的限度:研究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不能进行到底) 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当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在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 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原料利用率,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氧化反应 CH4(g)+2O2(g)→ CO2(g) 2H2O(l) 取代反应 CH4+Cl2(g)→ CH3Cl HCl 烷烃的通式:CnH2n 2 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 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加成反应 CH2=CH2 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 nCH2=CH2→ [ CH2- CH2 ]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 2 C6H6 15 O2→12 CO2 6 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 Br2→-Br H Br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 Na→ 2CH3CHONa H2 完全氧化 CH3CH2OH 3O2→ 2CO2 3H2O 不完全氧化 2CH3CH2OH O2→ 2CH3CHO 2H2O(Cu作催化剂) 乙酸 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 CH3COOH NaOH→CH3COONa H2O 2CH3COOH CaCO3→Ca(CH3COO)2 H2O 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CH3COOH C2H5OH→CH3COOC2H5 H2O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 C6H12O6葡萄糖多羟基醛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双糖 C12H22O11蔗糖无醛基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麦芽糖有醛基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C6H10O5)n淀粉无醛基 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遇碘变蓝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 C17H33-较多,不饱和液态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盐析:提纯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显色反应:加浓硝酸显黄色灼烧:呈焦羽毛味 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电解法很活泼的金属 K-Al MgCl2= Mg Cl2 热还原法比较活泼的金属 Zn-Cu Fe2O3 3CO= 2Fe 3CO2 3Fe3O4 8Al= 9Fe 4Al2O3铝热反应 热分解法不活泼的金属 Hg-Au 2HgO= Hg O2 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制盐提钾提溴用氯气提碘提取铀和重水、开发海洋药物、利用潮汐能、波浪能 镁盐晶提取 Mg2 ----- Mg(OH)2-------MgCl2 氯碱工业 2NaCl 2H2O= H2↑ 2 NaOH Cl2↑ 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主要含有碳元素 干馏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煤焦油焦炭 液化 C(s) H2O(g)→ CO(g) H2(g) 焦炉气 CO、H2、CH4、C2H4水煤气 CO、H2 天然气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水合甲烷晶体(CH4·nH2O) 石油烷烃、环烷烃和环烷烃所组成主要含有碳和氢元素 分馏利用原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 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环境问题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工农业和人类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 酸雨: SO2、、NOx、臭氧层空洞:氟氯烃赤潮、水华:水富营养化N、P 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只有一种产物的反应 氧族元素氧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上的ⅥA族元素(IUPAC新规定:16族)。 这一族包含氧(O)、硫(S)、硒(Se)、碲(Te)、钋(Po)五种元素,其中钋为金属,碲为准金属,氧、硫、硒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标准状况下,除氧单质为气体外,其他元素的单质均为固体。 在和金属元素化合时,氧、硫、硒、碲四种元素通常显-2氧化态;但当硫、硒、碲处于它们的酸根中时,最高氧化态可达 6。 一些过渡金属常以硫化物矿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如FeS2、ZnS等。氧、硫、硒的单质可以直接与氢气化合,生成氢化物.例如,硫与氢气反应时,生成硫化氢. (3)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氧化性依次减弱. (2)均能与氢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 (1)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2)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3)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 氧(O)硫(S)硒(Se)碲(Te) 常温色态无色气体淡黄固体灰色固体银白固体 常见化合价-2、-1/-2、 4、 6/-2、 4、 6/-2、 4、 6 H2R稳定性 1000℃ 300℃加热易分解极易分解 最高价水化物╱ H2SO4 H2SeO4 H2TeO4 关于高一化学总结和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