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本科就业率现状,大学生就业率是多少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01-27 17:21:42
一、2020年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是多少
97%。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1158万人,毕业生就业情况广受社会关注。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4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7.0%。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5.4%,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6.6%,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7.8%。此外,应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767元人民币。
2021届毕业生909万人,本届毕业生就业心态显“佛系”,单位就业比例不足 6成,毕业后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应届生占比 9.5%。2022届毕业生1076万人,较上一年增长167万人,真实就业率为63%(即678万人)。
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 1158万,较上一年增长82万人。就业市场人才需求逐年减少(可以说是锐减),而就业竞争逐年加剧,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或拥抱当下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等多元的就业形态,拓宽自己的未来选择。
单位就业比例上升,自由职业比例下降
高学历、双一流毕业生对经济形势更敏感,单位就业比例提升更明显
深造毕业生“文转码”意愿强,但“缺乏基础”是最大障碍
求稳心态持续上升,国企仍是“香饽饽”
对 IT互联网热度依旧,制造业成为新选择
一线、新一线城市是毕业生首选,高学历毕业生对新一线更加青睐
疫情放开后,春季毕业生求职行为活跃
薪资福利仍是求职首要关注点,毕业生对稳定性的偏好持续提升
高学历毕业生对求职紧迫性的认知更强、行为更积极
工学专业对技术/研发类岗位的偏好持续提升
招聘网站为主流求职方式,疫情放开后视频面试普及率仍在上升
截至 4月中旬,50.4%求职毕业生获得 offer,比去年小幅上升
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在面试机会、offer进程均处劣势
工学毕业生获得 offer比例最高,人文社科进展较慢
男生求职进展好于女生,且差距随学历升高而加大
“逆向考研”教育回报率低,普本硕士就业进展不及双一流本科
工学、经管类专业深造回报率高,人文学科较低
二、2022年大学生就业率数据
2022年大学生就业率数据为23.6%。
根据公开信息,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突破1000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高校就业率官方数据为23.6%,不足30%,即76.4%毕业即失业。
20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考研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占比为40.78%,较2021届增长6.57个百分点。2022年选择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企业就业,占比为34.21%,较2021届下降了7.21个百分点。
2022届高校毕业生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占比为17.57%,较2021届增长0.73个百分点;创业占4.25%,较2021届增长0.58个百分点;出国深造占2.07%,较2021届减少0.58个百分点;其他占1.12%,较2021届减少0.03个百分点。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注重职业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应该参加各种实习、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学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渠道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发布招聘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创业是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学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和支持,包括创业政策、创业资金、创业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三、2021大学生就业率官方数据是怎么样的
报告指出,2021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34%!
教育部召开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新闻通气会。据介绍,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目前,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总体平稳。
1.工程管理—半年后就业率:97.3%(男生就业率:98%;女生就业率:96.2%)。
2.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半年后就业率:97.2%(男生就业率:97%)。
3.信息安全—半年后就业率:97.2%(男生就业率:97.1%)。
4.麻醉学—半年后就业率:96.8%。
5.信息工程—半年后就业率:96.6%。
6.预防医学—半年后就业率:96.4%。
7.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半年后就业率:96.4%(男生就业率:96.9%)。
8.交通运输—半年后就业率:96.4%。
9.能源与动力工程—半年后就业率:96.2%。
1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半年后就业率:95.7%(男生就业率:95.8%;女生就业率:95%。)。
四、大学生就业率是多少
据权威部门统计,202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仅仅是23.60%,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从各省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来看,绝大多数省市的就业率都低于50%。这50%中,恐怕也有很大的水分。
不仅大学生就业难,青年人(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4%,这个还不包含大学毕业生,要是把离校的大学生算进来,估计更可怕。
虽然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政策,更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比如将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等,但因为受到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202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仍然不容乐观。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顶峰,就业难问题非常突出,一方面出生人口数量在减少,根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仅1062万人,创下了近年来新低。48万人的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近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全国总人口已经快达到负增长的警戒线。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不应将就业率作为高校考核的紧箍咒和指挥棒,否则就会本末倒置,使考核失去意义甚至适得其反。就业率反映的仅仅是高校的就业数量,就业的质量被忽视了。
随着兼职、副业、零工等自由职业的日益流行,针对传统职业的统计指标已失去反映就业真实情况的标度意义。
因此,在对就业率进行考核的同时,不应仅仅关注这个核心绩效指标,而应采集和考虑更多的指标,使弄虚作假无所遁形。
监测和考核指标的增加,一方面会使高校造假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通过不同考核指标的关联分析来发现弄虚作假的蛛丝马迹。
其次,在考核方式上应采用新工具和新技术,使数据造假的难度加大。比如,对考核指标的采集不应集中在某个时点或时间段,而应将其作为一个长期监测的指标,避免高校毕其功于一役地集中造假。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毕业生追踪调查,并发布调查就业信息。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