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新桥中学校长是谁,高要市新桥中学的学校简介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01-27 17:15:34
一、高要市新桥中学的学校简介
1、高要市委市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学校发展,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拆旧建新,美化校园环境,完善各项设施。
2、学校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125平方米,教学设备完善,拥有三幢3层共36室的教学大楼,一幢6层24室的实验大楼,内有设备先进的物理实验室4个,化学实验室4个,生物实验室3个,又有图书馆、阅览室(有图书18732册)、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电脑室、体育室、地震预测室,还有先进的电教设备和电化教学室,标准的运动场,内有篮球场5个,足球场1个,羽毛球球场3个,乒乓球台一批。
3、第二课堂活动场所有生物园、地理园、气象哨、文学社、活动室、地震观测小组、音乐室和美术室等。生活设施完备,有学生宿舍楼4幢,都是套间式设计,有风扇,各室均安装了电话,可容纳1900多学生住宿,还有饭堂大楼1幢,教师宿舍楼4幢。
4、现有46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343人。教职工教师198人,其中高级教师43人,一级教师71人,二级教师44人;所有教师都在学校或附近住宿,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生活的照顾非常到位,是一所令家长放心的学校。学校现正规划再建设六层学生公寓一幢,可容纳1200人住宿;三层学生餐厅一个,可容纳3000多学生同时用餐;八层教学大楼一幢,可配备64个教学班,每间教室配备电脑及实物投影仪。
二、高要区的教育
广东理工学院,位于肇庆市高要区祈福大道,2007年,学院迁入现址。广东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它也是粤西地区唯一一所理工类本科高校。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各专业以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为专业带头人,并聘有欧美、日本等国的专家担任专任教师。有教师712人,其中专任教师568人,兼课、兼职教师329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52人。学校设有11个二级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30个。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要县城内端溪书院改为肇庆中学堂(即今肇庆中学),学生4班,学制5年,为肇庆有中学之始。光绪三十四年改星岩书院为高要阖邑公立中学堂(即今肇庆市一中),招收本科1班,学制5年,预科1班,学制2年。民国元年(1912年),肇庆府中学堂改称肇庆中学,高要阖邑公立中学堂改称高要县立中学。民国7年,葡属天主会创办培志学堂,设专修班及完全小学,后称海星中学。
民国20年(1931年),改高要县女子师范学校为高要县女子初级中学。民国24年并入高要县立中学为女子部,为中学男女同校之始。
抗日战争时期,农村中学相继兴办。民国31年(1942年)二区办起新江中学,三区办起宋隆中学。民国32年一区办起禄文中学。民国37年,在肇庆西门成立圣罗撒女子中学,为教会所办。
1949年高要境内有完全中学2间(含省立肇庆中学),初中6间(含教会办的3间),学生1350人,入学人数仅占当时全县人口0.27%。
建国后,人民政府对中学分批接收和改造。1950年改县立中学为高要县第一中学,改禄文中学为高要县第二中学,改新江中学为高要县第三中学,改宋隆中学为高要县第四中学。同时停办所有教会办的中学。1957年,增办3间初中(乐城中学、广利中学、宋隆华侨中学),全县共有中学8所(含省立肇庆中学),学生3677人(其中高中641人,初中3036人),比1949年增长2.7倍,占当时全县人口的0.6%。
1958年后,中学发展较快,新办初中10间(莲塘中学、永安中学、大湾中学、沙浦中学、金利中学、白洞中学、白诸中学、活道中学、蚬岗中学、金渡中学),原高要县第一中学改称肇庆市第一中学,原二中、三中、四中分别改称禄步中学、新桥中学、宋隆中学,且都办成完全中学。1960年底统计,全县有完全中学5间(含肇庆中学),学生1087人;初中12间,学生6033人;半日制农业中学5间,学生926人。其时学生总人数达8046人,占当年全县人口的1.76%。
1961年,原省立肇庆中学和肇庆市第一中学划归肇庆市管辖,同时执行部颁《全日制中学工作条例》(50条),贯彻调整方针,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压缩一些条件较差的全日制中学,发展半日制农业中学和林业中学。从1961年起,裁减白诸、白洞、沙浦3所公社办的戴帽子初中,把莲塘、永安、大湾、金利4所初中改为农业中学。1963年又裁减大湾农中,停办禄步中学高中班。据1966年统计,全县全日制中学保留10间(其中普通中学7间,农业中学3间),学生3482人(其中高中495人,初中2987);公社办半日制农业中学12间,林业中学11间,学生1847人。两类学校共有学生5329人,占全县人口的1%。
“文化大革命”时期,半日制农林中学先后被解散,全日制中学迅猛发展。1969年全县各大队小学普遍附设初中班,各公社普遍办起高中。1976年,全县有完全中学2间(乐城、马安),高中18间(河台、水南、禄步、笋围、小湘、大湾、新桥、白诸、活道、莲塘、回龙、白土、金渡、蚬岗、广利、永安、沙浦、金利),大队办的小学、初中、高中九年制一条龙教育有7间(禄步1间、金渡1间、广利2间、永安3间),大队联办的初中1间,小学附设初中班298间。初中有641班,学生22464人,高中129班,学生6444人,中学生总人数达29808人,占全县人口的4.3%。由于急速发展,加之“文化大革命”中,运动多、劳动多、停课多、学制缩短(初、高中各2年制),取消了考试制度,学生知识质量严重下降。
1977年开始拨乱反正,贯彻部颁《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979年开始对中学进行调整,先后把水南、小湘、笋围、白诸、沙浦、大湾、金渡、河台、蚬岗、蛟塘、活道、回龙等12间高中调整为初中,其时剩下乐城、禄步、新桥、莲塘、白土、广利、永安、金利、马安等9间高(完)中;同时先后摘掉305间小学附设初中班的帽子,联办成65间独立初中。
1980年定新桥中学为重点中学。1983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对普通高中进行结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先后改永安、莲塘、乐城等高中为农业职业高中。到1986年底统计,全县有普通高中6所,学生2255人;农业高中3所,学生929人;初中50所,学生26442人;中学生总人数达29526人,占全县人口的4%。
2015年有5间高中,分别为高要市第一中学,高要市第二中学,新桥中学,肇庆市实验中学,高要市复读中学。
民国元年(1912年),学堂改称学校,本县仍以私塾为多。民国17年,县教育会议决定“禁塾设校”,以后,小学有所发展。民国25年发展到589间(其中县立小学1间)。
民国29年(1940年),县推行国民教育,高级小学改称中心国民学校,初级小学改称国民学校。民国34年统计,全县有国民学校436间,私立小学10间。1949年国民学校减为316间,学生21540人,占当时总人口数的4.3%。
建国后,彻底取缔私塾,接收改造国民学校。学校名称一律冠以地名,统称小学。据1950年底统计,全县有小学403间,学生23200人。土地改革后,农民迫切要求学文化,学校发展加快。到1952年已有小学502间,学生4569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71.5%。同年,本县执行部颁《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小学全部改为公办。1954年调整小学布局,学校减为354间,学生40968人,入学率61.92%。1957年又回升为383间,学生50068人。入学率64.47%。
1958年,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发展了民办小学。1959年全县有小学481间,学生70594人,入学率80%。
1960年,国家出现暂时经济困难,部分学生退学,学校贯彻“调整、充实、巩固、提高”八字方针,辞退超龄学生,在校学生下降至58531人。
1961年,部分公社中心小学开始办“五年一贯制”试验班。1963年贯彻《全日制小学工作条例》(40条),稳定了教学秩序,教学质量逐步有所提高。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加大办耕读小学早午晚班,巡回教学,全日制与半日制同时并举等,小学又有较大发展,据1964年底统计,全县共有小学817间,学生69356人(其中半日制315间,7012人),入学率77.74%。
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小学停课“闹革命”,学校处于混乱状态。197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把普及小学作为一项大政来抓”,小学才逐步得到稳定和发展。1976年,全县小学发展到758间,学生115296人,入学率达到96.6%,成为建国后小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但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影响下,学生知识质量下降。1978年贯彻《全日制小学教学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把课堂教学作为重点来抓,县、区分级办重点校。当时定广利、禄步、新桥三间中心小学为县重点小学,定各区小学为区的重点小学。从此,学校秩序纳入正轨,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至1983年统计,全县小学在校学生100400人,入学率96.68%,巩固率93.53%,成为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县。
1986年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县有小学468间,学生85457人,入学率98.05%,巩固率98.39%,毕业率97.08%。1993年,全县有小学449间,学生78053人。
三、高要市新桥中学的学校校风
1、学校提倡树立“严勤细实、尊师爱生”校风,严谨治校,积极开展教学试验和教学改革,是国家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多年来为高要各中学提供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学校实施“三三三制教学管理”、“一二三四教学管理模式”、“三类课型教学研究”、“高中快速作文试验”、“培优辅差因材施教”的教学经验等。学校成立教学评估小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罗全国各地资料,结合学校实际自编汇成题库,用于单元过关训练及高考备考,容量大、数量多、质量高。高考成绩显著。
2、例如:1997年李健林同学以总分798分,岑晋宇同学以总分789分超过清华、北大分数线(当年两校分数线为760分左右)而分别被中国科学大学和中山大学所录取。李健林同学数学以892分名列广东省第二名;1999年冼广升以826分被复旦大学录取,苏经华考上浙江大学,孔祥照考上中国科技大学,胡建良考上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赵善杨考上武汉大学,梁立贤考上华南理工大学,刘可旋考上中山大学;
3、2003年邓国金高考综合科843分,获肇庆市单科状元,考上电子科技大学,刘羽萍考上中山医科大学;2005年莫建安、李永坚被中山大学录取;2006年4人进入高要市前10名,李顺年、叶汉冰、方舜分别获高要市第二、三、四名,李顺年以数学科809分,综合科821分连获高要市2个单科状元;
4、2007年冼少亮地理科以138分勇夺肇庆市地理科单科状元。陈立妍文科数学科131分,韩宝华生物科128分,陈朝仲美术术科218分,均获高要市单科状元;2008年,李毅超美术术科263分,获高要市单科状元。到目前为止,学校在高考中已连续5年获高要市美术术科单科状元。
5、学校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每学期都举行形式多样的教师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庆校庆文艺晚会、书画大赛、学生篮球赛、足球赛等赛事和活动。学生地学生地震监测小组坚持活动,多次受到省地震局及市县科委的表扬。学校的“新苗文学社”自1976年创办以来,被多次评为县市先进文学社,社员(学生)在全国、省、市杂志上发表作品、文章的有120多人次,有的“社员”现已经成为作家、省作协成员、南方日报社编辑记者等,“新苗文学社”在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文学社”,2007年升格为“高要新苗文学社”;
6、生物科技小组所作的调查报告获省二等奖。学校历年派出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屡创佳绩:2006年参加全国英语竞赛,2人获二等奖(全市4人获此奖);高中生物1人获全国三等奖(全肇庆市仅4人获此殊荣);2007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张桂航同学一举获得广东省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整个高要在这次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当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其它学科获的各种奖励数不胜数。
OK,关于肇庆新桥中学校长是谁和高要市新桥中学的学校简介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