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沐冠而猴的意思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3-11-19
一、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的文言文翻译
1、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出自两汉曹操的《薤露行》
2、汉朝自建国到现在已是二十二世,所重任的人(何进)真是徒有其表。猴子虽穿衣戴帽,可究竟不是真人,(他)智小而想图谋大事,做事又犹豫不决,致使君王(少帝)被劫。白虹贯日是上天给人间的凶兆,这应验在君王身上,而(何进)自己也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乱臣贼子(董卓)乘着混乱之际操持国家大权,杀害君主,焚烧东京洛阳。汉朝四百年的帝业由此倾覆,帝王的宗庙也在烈火中焚毁。(献帝)被迫着西迁至长安,一路上迁徙的百姓哭声不止。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
二、沐猴而冠的文言文翻译
1、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
2、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
3、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日:“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4、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5、沐猴而冠 [ mù hóuér guàn ]
6、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7、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8、译文: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
9、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三、沐冠而猴的意思
1、沐猴而冠指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2、沐猴而冠(拼音: mù hóuér guà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近义词:衣冠禽兽、道貌岸然;反义词:正人君子、仁人志士
3、成文用法:“沐猴而冠”指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4、运用示例:清·全祖望《孙武子论》:“当吴人之大举也,楚之来拒者,为子常,斯其人如沐猴而冠.而又罢于奔命之余,以遇常胜之师,兵未交而胆已落。”;清·梁启超《开明专制论》:“夫学识幼稚之民,往往沐猴而冠,沾沾自喜。”
5、成语辨析:“沐猴而冠”与“衣冠禽兽”意义相近,两者皆有徒有外表的意思;区别在于“沐猴而冠”可以用于坏人,也可以用于没有实际本领的人,语意较轻;“衣冠禽兽”则是只能用于坏人,语意较重。
四、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1、沐猴而冠(mù hóuér guàn)意思是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
2、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3、译文:人们说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果然是这样。
4、近义词:衣冠禽兽、道貌岸然、沐猴衣冠
5、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贬义词;指人面兽心的人。
6、衣冠禽兽一词在辞海和成语词典等很多工具书中几乎都被解释为贬义。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即非常直接地解释为:衣冠禽兽,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谓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
7、出自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
8、译文:人人都骂我做衣帽禽兽,个个认识我是文物小偷
9、正人君子,汉语成语,拼音是zhèng rén jūn z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10、出自《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11、译文:我所高兴的品格卑劣的人,所厌恶的正人君子。人人恐惧,朝不保夕。
沐猴而冠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沐冠而猴的意思、沐猴而冠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