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军校毕业的中国人?中国人能考德国柏林军事学院吗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01-29 19:34:09
一、中国第一批到德国柏林军事学院学习的成员名单
1、第一批留德学生为李鸿章所派。共有7人,即卞长胜、朱耀彩、王得胜、杨德明、查连标、袁雨春、刘芳圃,均属天津海防各营内年力少壮之游击,即下级军官。
2、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远赴德国的留学生要追述到光绪初年,选择德国作为军事留学生的目的地源自清朝对德国军事的推崇,中国对德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则是逐步形成的。1861年第一个《中普条约》签订,19世纪70年代中德双方互派外交使节,1873年随着王韬《普法战纪》的出版,中国对突然崛起于欧洲的德国越发产生了浓厚兴趣。从ZZ地位来看,李鸿章认为“德国发奋为雄,其军政修明,船械精利,实与英、俄各邦并峙”。而从地理因素上分析,“该国距华较远,并无边界比连”,在两国关系上“亦无传教与贩卖洋药等事”,且“该国素敦友谊”,因此,“亟应及时联络,师彼长技以助我军谋”。洋务派人士最初对德国的军械制造和军事教育颇为青睐。左宗棠在1874年3月22日的《与沈葆桢书》中便认为:“愚见布乐斯(普鲁士)近出后膛螺丝开花大炮,精妙绝伦,最为利器。……实为洋中所罕见,似可乘遣赴各国使,亦到布乐斯讲习制炮造子弹之法。”李鸿章则对德国的军事学院盛赞有加,称其“为发展德国作战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德国海陆军培养了一代代杰出军官和军事领袖”。当然,除了军事知识,德国的普通教育也受到有识之士的推崇。
3、除此之外,清朝看好德国还有另一层原即希望抵消留学生在日本学习期间所产生的那种对清朝的不利影响。1896年后,中国留日学生急速增加,1902年人数甚至超过留学欧美学生的总和。1902年,中国驻日公使和留日学生之间发生摩擦。特别是留学生在学习之余谈论时事政治,秘密支持和展开反清活动。清朝越来越担心这些学生回国之后传播GM思想最终会危及其统治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清朝中的一些亲欧派人士开始转向欧洲,欧洲逐渐代替日本成为各地派遣留学生的主要对象国。其中以湖广总督端方为最。在德国人眼里,他并不盲目尊崇日本,而是崇尚德国的军事、科学和技术,主张发展德国在湖广的影响。
4、早期留德学生主要“学习水陆武备,此外专意语言文字,其余各种学问均未能涉及”。光绪二十五年“同文馆原奏”提出应注重学习西洋的农、工、商、矿等实业。然而就赴德学生而言,学科分布状况并无根本改变。坚甲利兵思想仍充斥于大员的头脑之中,加之德国以军事尤其陆军见长,因此留学生派遣仍以军事学员为主。根据驻德大使杨晟的奏报,光绪二十二至三十二年70名登记在册的留德学生中,在军校学习的学生为38名,学习制造技术的17名,其余的分别学习矿学、法律学、电学和德语语言文学。由湖北选派的留学生清一色地学习“马队、步队、炮队和工程队”,以及军械制造技术。而21名江南学生也皆“习陆军”。而在荫昌所奏报的77名留学生中,所攻科目也以军事和理工为主,但也有学美学的,进柏林文科大学的有7名。
5、洋务运动时期送往德国的第一批学生7名,查连标、袁雨春、刘芳圃三人学有所成,1879年回国后经李鸿章面试,认为“所习步队、技艺、纪律尚为娴熟”,又据李凤苞鉴定,“该弁等在洋均各谨守礼法,见重于外人,营哨教习均具考语信凭,是其材器颇堪造就”。因此授予查、连二人五品蓝翎,“以千总尽先补用”。而袁雨春则“以守备尽先补用”,并赏换花翎军功。三人均留于直隶,仿照德国之制,训练新军。
6、清朝留德学生归国后作为群体所做的贡献不如留日学生,后者为反清提供了骨干力量;其贡献亦不如在科学技术领域独占鳌头的留美学生。清朝留德学生中卓有成效者并不多。1903年派往德国的湖北学生马德润在柏林大学获得了政治学博士头衔,而宾步程曾担任过湖南专门学校校长。朱和中1912年归国,任南京陆军参谋部第二局局长,曾翻译过《德国宪法》一书。胡均1911年前回国, 1912年担任北京大总统府秘书。在早期留德生中段祺瑞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中国叱咤风云的人物,成为北洋三杰中的"北洋之虎"。
二、柏林军事学院的简介
1、19世纪初期,拿破仑的法国军队采用了新的军事体制,使武装起来的法国农民成为欧洲武装力量的核心,这对当时腐朽的普鲁士军制和军事教育影响很大。1810年,终于在柏林成立了普军第一所培养高级参谋人员的军官学校,这也开创了世界先例。它的名称为:德国军事学院,第一任校长是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将军。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在该校任校长达12年(1818-1830年),并写出举世闻名的《战争论》。1859年,该校更名为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停办,1935年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被取消。1957年4月1日,在原军事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建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任务是培养和轮训三军高级参谋人员和中级指挥官。
2、在其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先后诞生了西方军事理论鼻祖克劳塞维茨,闪击战基础理论奠基者老毛奇,“施利芬计划”的制订者施利芬,总体战理论的创始人鲁登道夫,闪击战理论家古德里安,无限制潜艇战理论创始人邓尼茨。这些人对德国的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引发了当时军事理论的革命。
3、全院分3个系组织教学,即基本系、参谋系、军种司令部专业系。完成前一系的学习才能进入下一个系的学习,这与其它国家军队截然不同。实际上,一名德军参谋人员经过这里学习后,真正完全成为一名联合参谋,而不仅仅是兵种和军种参谋。因此,学员的训练也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基础科目训练阶段、应用科目训练阶段、专职参谋业务训练阶段。
三、中国人能考德国柏林军事学院吗
首先在德国二战战败后德国柏林军事学院已经不存在了,继承了德国柏林军事学院的是1957年创办的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其次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是只招收军官而不招收高中生的。
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除和各国交流人员外只招收一般招收本国军官和北约国家军官。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招收学员的条件较为严格,首先必须是陆、海、空三军的校级军官其次必须具有坚实的军事基础知识并需国防部人事局挑选,通常只有10%左右的军官被选中。
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应用科目训练
按规定,完成基础科目训练并通过考试的学员,在有关司令部学习至少一年以后,要回到指挥学院参加应用科目训练。应用科目训练分以下3种:
训练时间为8周。主要对专业参谋人员进行基本业务训练。训练科目有计划、组织、训练、检验性作业,此外还有一般军事科目和各军种科目。训练目的是,使学员了解有关的主要参谋业务机构的任务,有针对性地提高学员的参谋业务能力。这种训练不进行结业考试,但学员可得到1张有评语的结业证书,证书记有平时训练的各科目成绩和总成绩。
总参谋部参谋业务训练分陆、海、空3个训练班和一个中级指挥员训练班。学员数量视高级参谋人员的需要量而定。学制2.5年。
各军种总参谋部参谋业务训练班的主要任务是给学员教授本军种的知识、指挥方法和武器性能。各军种训练科目虽基本一样,但具体内容不同。三军共同科目包括安全政策与武装力量、战略、总体防御、联邦国防军计划、指挥常识、作战指挥等。各军种的训练独自进行,训练重点也不同。
学员毕业前,学院还要组织学员去一个或数个北约国家进行14天的出国旅行作业。学员毕业时,学院要对每个学员作出鉴定,其内容包括性格特点、智力和身体状况、业务能力、训练成绩、优点和特长及对学员晋升的意见、缺点和弱点及如何克服的意见。
时间为3周。所有的职业军官都要参加"安全政策进修班"深造。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军网-世界军校巡礼之德国丨军事名校的历史沉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
四、怎么考入德国柏林军事学院
1、德国只接受中国军队选送的人员在德国联邦国防军所属的军事院校和研究机构学习和进修。
2、我刚到慕尼黑总领事馆时,第一件工作就是去慕尼黑联邦国防大学给中国一批学员当翻译。干了5个月,直到柏林使馆武官处过来一个南京籍的小伙子来接替我为止。这批学员军衔最低的都是中校。其中有一个空军的大校,是99年阅兵空军空中收阅编队的领飞和指挥官。
3、再说,柏林军事学院早就不在柏林了。在汉堡,是现在的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哪里也有中国军队的受训军官。居然还有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官。
4、原来东德的军事学院也不在柏林,而是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该校原址现在是联邦国防军档案馆和文献资料研究所及战史所在地。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