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如何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3-12-18
一、如何做一个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教育”观
“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育知为本,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考分。教育本是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然而,当今的学校已把教育退化为教学,把教学退化为传授知识,把传授知识退化为追求考分,以学生考分高低考核教师的业绩,决定教师的优劣。把大教育变成了小教育,把全面发展教育变成单一的智育。好老师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念,让教育回归教育,改变以教学、以传授知识取代教育的狭隘的教育理念,应把德、智、体、美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规划、逐项落实、综合测评,改变一育定“乾坤”、一育统“天下”的现象。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明确基础教育不仅包括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现代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和实践的能力等。如果我们只为升学服务,把学生引入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歧途,就不可能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中小学教师的职责是使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获得充分的发展。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应当是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大教育观念,才能彻底扭转传统教育的倾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相信学生都能教育好。教师要尊重并承认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尊重并承认学生的差异。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教师对“差”的学生也就一定要学会宽容。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学生的成长要因材施教,各展其长。一是我们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不能要求学生平均发展、要求学生每门课都优秀,这是不现实的;二是要教好每个学生,但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按照一个模式去发展,而是要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不同的长处;三是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把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看成是同等重要的、同等光荣的、同样有价值的事情。有位著名教育家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育好。
3、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教师眼中的一些差生往往只是某方面智力因素较差,而在其他智能方面,在意志品质、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则可能是好学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闪光点,要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要变看不到学生的优点、讨厌学生为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长处和每一点进步。古话说:“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批评十次不如表扬一次。要相信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有一位行家说得好:“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4、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工作由教与学两部分组成,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否学习好,与他的主观能动性有直接的关系。
学生学习的时候是有选择性的。他有兴趣的,就接受;他没有兴趣的,就接受不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愿望的激发。兴趣是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也是一个人终生追求事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像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丁肇中,是在中学的时候,物理教师的教学引起了他的兴趣,所以以后就选择了物理,而且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感到了乐趣。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少年儿童有旺盛的求知欲,孩子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们的求知欲可以因为教师教育得法,而越来越强烈,也可以因为教师教育不得法,而被窒息了。
5、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与创新是新世纪的主流。哪一个国家和民族具备了合作和创新精神,就能在信息时代抢占制高点,开发新技术;否则只能跟在人家后面跑。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抛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陈旧做法,真正转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轨道上来。”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敢于创新,要有善于吸收、加工、储存、应用信息的能力,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有推陈出新的资本,才能打破教师在讲台上、学生被动地学的旧模式。比如:教学过程可以不固定在课堂上、实验室里,可以到农作物栽培基地和工厂……让学生在实地感受知识,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听讲知识。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多渠道地去寻找、去探索、去体验、去分析、去思考,然后经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发现和赏识学生创造的火花、引导和培养学生探索钻研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贯穿在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贯穿在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
6、把教育学生做人放在首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这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一个人在知识上的缺陷,不至于影响他的一生,而在做人方面的缺陷则会影响他一辈子。因此,教师应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把每个学生培养成爱祖国、爱人民、有社会公德、有责任心的合格公民。要对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教育,把“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强化做人教育,“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塑造合格公民,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7、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差别的爱,不管是“学优生”,还是“潜能生”,不管是富家子弟,还是寒门学子,不管是健康学生,还是残障儿童,都需要教师用同样的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在美国的学校里,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甚至在课堂上你分辨不出哪个是老师;而在中国,老师常常是站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成为学生们的中心。在中国的课堂上,学生一般总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在美国,老师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是把老师问倒了,老师非但不会不高兴,反而表扬这个学生。教师表现方式的不同,反映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学习方式是以创新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老师被学生问倒,用中国老师的话说,老师被学生“挂”在黑板上的现象会经常发生。对老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收智慧力量,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中国教师长期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不少教师师生民主、平等观念淡薄。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大教育发展要求,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伙伴关系、朋友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应是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进入新世纪的观念与行为方面的重要转变。
二、如何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1.要有理想信念:身为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2.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3.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
4.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
三、如何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1、教师的基本职责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教师的爱心,既是激励学生成长、学习的催化剂,更是一颗种子,把同样的爱心播撒、扎根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同样,只有充满爱心的人,才会懂得教师存在的价值,乐于做教师并享受教师生活的乐趣。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很重要的是体现在热爱学生身上,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有他们自己不同于成人的生活,但在他的世界里会如鱼得水。如果硬是象成人式的说教与灌输,便是赶鸭子上架。作为老师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发展,一起走过他们年幼生命里那一段至关重要的岁月,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就便于对学生的情况作深人了解,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做细致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接触到学生真实的情感,也是沟通和传递情感的渠道。这样也有助于教学。
2、教师要有一双爱的慧眼,去发现、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自信,肯定他们都是最棒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法宝,我们要把爱的目光注入到塑造一个“人”的身上。在教学中,要用真情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用爱去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当孩子在课堂上因紧张而回答不上问题时,你的鼓励就是轻松的引导,等待的笑容;当孩子的回答超乎常理,甚至是与教育信条背道而驰时,我们也要保护他的想法,用爱的目光理解他,委婉地进行否定。我们要教会学生懂得爱,理解爱,学会去爱父母,爱老师,有了爱心,这个人才会变得生动,才会把爱投向社会,投向未来。
3、其次、教师要爱岗敬业,有责任感
4、一名优秀教师要爱岗敬业,有责任感,也就是要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尽管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平淡的,然而在这平凡与平淡的背后,却蕴含着无限的艰辛以及丰富的内涵,这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进行持久不懈的探索,这需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需要凭良心做事,要有职业责任感,对教师这个职业怀有深挚的爱。不论是遇到挫折还是险阻,都决不放手,决不回头。优秀的教师大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才成就其毕生追求并甘愿为之付出一切的教育事业,这中间最可贵的就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这种热爱最先是想把工作做好的朴素的愿望,然后慢慢地演变成一种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最后发展成为一种融入个人生命价值系统的专业情感。这样的专业情感使这群教师的自我追求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与特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之间发生持续的、积极的、动态的相互作用。我应当学会不要找任何借口,学会把责任放在自己的肩头,这样可以促使自己振奋起精神,努力争取去做一名好教师。
5、最后、加强师德修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随令不从”。要时刻做学生的表率,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7、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能力。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这个说法对现在和将来的教师已经不够了。因为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大大降低。所以,当教师要有过硬的本领,首先必须“学问”高,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首要条件。这既包括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广泛而渊博的非专业知识。其次,“教学能力”高,这是优秀教师的生命。教学工作出色的教师,大都是“学问高”的教师,但“学问高”,并不能决定教学工作就一定出色,这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种较常见的现象。而要想获得优秀的教学能力,就需要学习如何教学,研究并有选择地尝试各种教学思想与方法,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理念、方法,从而最终形成有着自己特色的教学。
8、当好教师难,当好小学教师更难,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积极的态度,努力做一名好教师,上好课,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明辨是非,做一个真正的“好孩子”。我会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怎样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如何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怎样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