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改革发展意见和建议?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01-29 19:23:01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哪些新举措
1、第一,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是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要着眼于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强化国有资本在战略性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按照国务院出台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的要求,紧紧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培育发展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产业,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支柱、特色产业及行业的龙头企业集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强做大优势国有企业。
2、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布局结构调整重点,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推进并购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3、推动企业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推进非主业资产的剥离重组,推动优势资源向主业集中。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开展跨国、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鼓励、支持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特别是有实力、有信誉的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劣势企业关闭破产,努力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劣势企业依法、有序、平稳退出市场的通道。
4、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企业重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通过国有资本的有序合理流动,有效配置国有资本,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构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和中央企业重组的新平台。探索科研院所与大企业集团结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完成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的组织实施。
5、第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国有企业内在发展活力是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要继续加大公司制改革力度,通过重组上市、合资合作、相互参股等多种途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整体上市,推动优势资源向绩优上市公司集中,提高企业资本的证券化比重。
6、继续推动规范董事会建设,坚持外部董事占多数的原则,选好配好外部董事,真正实现决策层和经营层分开;推进董事会规范运作,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作用,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开展对董事会、董事年度和任期评价工作,对董事会运作较为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将经营班子管理权下放董事会,逐步将部分属于股东的权力下放给董事会;根据企业股权结构的不同,依法正确处理好国资委与董事会的关系,建立健全董事、董事会与国资委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建立完善董事会向国资委报告年度工作制度。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进一步加大企业领导人员选聘方式改革力度,继续深化用人、考评、激励制度改革,加快市场化选聘人才步伐。
7、第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保障。推动国有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以《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建设,依法促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合理界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准确把握国资委的机构性质和职能定位,依法规范国资委与所出资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国资委履职的形式和国有资本的运营管理模式。
8、继续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坚持考核指标少而精和目标管理,探索推进经济增加值考核,稳妥做好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负责人的中长期激励和职务消费。继续深化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强化财务预决算管理和总会计师职责管理,加强投资、担保等重大事项监督,深入开展财务绩效评价。加快国有资本收益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国有资本收益权。继续完善产权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实现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在全国范围内联网交易和动态监测。加强和改进监事会监督,继续推进监事会当期监督,积极探索监事会当期监督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监督的时效性、灵敏性和针对性。
9、第四,推进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把推进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引导国有企业将发展方式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
10、一是引导企业强化管理控制风险。严格现金流管理,做好资金筹划,减少资金占用。强化投资管理,严把投资方向,严格投资程序,严管投资项目,严控投资成本,切实降低投资风险。
11、二是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将品牌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进一步确定品牌定位,做好品牌推广,强化品牌识别,切实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品牌影响力。
12、三是引导企业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节能减排组织、监测、考核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监测与分析,使国有企业成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表率。引导重点耗能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大力开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技术研发,切实抢占新一轮节能减排技术制高点。
二、简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1、第一,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是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要着眼于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强化国有资本在战略性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按照国务院出台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的要求,紧紧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培育发展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产业,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支柱、特色产业及行业的龙头企业集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强做大优势国有企业。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布局结构调整重点,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推进并购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企业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推进非主业资产的剥离重组,推动优势资源向主业集中。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开展跨国、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鼓励、支持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特别是有实力、有信誉的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劣势企业关闭破产,努力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劣势企业依法、有序、平稳退出市场的通道。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企业重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通过国有资本的有序合理流动,有效配置国有资本,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构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和中央企业重组的新平台。探索科研院所与大企业集团结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完成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的组织实施。
2、第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国有企业内在发展活力是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要继续加大公司制改革力度,通过重组上市、合资合作、相互参股等多种途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整体上市,推动优势资源向绩优上市公司集中,提高企业资本的证券化比重。继续推动规范董事会建设,坚持外部董事占多数的原则,选好配好外部董事,真正实现决策层和经营层分开;推进董事会规范运作,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作用,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开展对董事会、董事年度和任期评价工作,对董事会运作较为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将经营班子管理权下放董事会,逐步将部分属于股东的权力下放给董事会;根据企业股权结构的不同,依法正确处理好国资委与董事会的关系,建立健全董事、董事会与国资委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建立完善董事会向国资委报告年度工作制度。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进一步加大企业领导人员选聘方式改革力度,继续深化用人、考评、激励制度改革,加快市场化选聘人才步伐。
三、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及《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冀发〔2018〕40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深化渤海新区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及《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冀发〔2018〕40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深化渤海新区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五次、六次、七次和市委九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突破口,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核心,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着力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好渤海新区的港口建设、产业发展,服务好黄骅新城建设、园区功能提升,服务好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新时代全面建设沿海强区、壮美港城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确保改革有力、有度、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落实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把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增强活力与强化监管相结合,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灵活高效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国有企业在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在服务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功能支撑能力稳步发挥,切实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有力、实力雄厚的地方骨干企业。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运作能力,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明显进展,国有经济控制力不断增强,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经营管理体制灵活高效。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更加成熟,监管手段和方式不断优化,股东会、党组织、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落实。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机统一,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
二、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关系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慎重谋划稳步推进,制定改革方案要充分吸收国有企业管理层、各行业监管单位、企业职工代表、外部专家学者的意见,统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理清改革推进思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组织实施、资产处置、职工安置和风险应对办法,切实做好改革总体设计、系统规划。要坚持渤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改革工作的总体领导,国企改革的方案需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二)合理界定国有企业功能分类。结合实际,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其中商业类细化为商业一类和商业二类。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并对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实行动态调整。
(三)推进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通过财务投资、增资扩股、产权转让、出资入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
1.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积极引入其他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股权比例不设限制,并着力推进资产证券化。对这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创新发展能力。
2.主要承担渤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其他资本参股,支持企业内部特殊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实行业务板块有效分离,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分类管理、分类推进。要加强落实渤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服务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地方优势产业的考核。
(四)推进公益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公益类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为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具备条件的,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对公益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重点考核国有企业落实渤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服务发展和建设情况,考核中要逐步引入社会评价。
三、拓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途径
(一)明确国有企业发展方向。要进一步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围绕服务黄骅新城建设、港口建设、园区建设,服务好招商引资,稳步推进企业转型发展等中心工作,继续优化基本指标、分类指标、综合性指标的设定,强化国有企业基础支撑、战略引导与公共服务功能。支持国有企业通过参股入股、股权收购等方式参与管理方式优、资源掌控优、市场前景优企业的发展,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加大国有企业转型力度,借助渤海新区发展大势,做大做强港口、旅游、工程、物流等支柱产业,在服务园区功能提升和项目建设中壮大提档升级。
(二)加大国有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梳理土地、建设项目、股权、实物资产编制资产名录,通过评估注资、股权整合、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和沉淀资产,促进优质资源向主营业务、优质主体集聚,打造主业突出、产权清晰、现金流稳定的核心子企业。以优质子企业为载体,筑巢引凤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休眠空壳企业清理力度,支持企业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清产核算等市场化方式,发挥好中介机构的鉴证作用,加快国有资本从低效无效、无发展前景的企业退出。
(三)打造国有资本运作平台。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将除三集团及其代管企业之外的其他国有企业的股权评估划转成立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实现股权、资产、人员的统一监管,放大资产的聚合管理效应,提升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健全完善运营平台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各管理、治理层级关系,提升股权运作水平,规范股权管理关系,形成分工明确、主业突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有实力的实体型企业,实现与三集团抱团取暖,打造与三集团并列的大型综合性国有企业。
(四)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充分考虑国有资本布局要求、企业所处行业领域、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把上市和挂牌作为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渠道,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设时间表,要坚持一企一策,不搞一刀切,条件成熟一家推进一家。三集团对所属国有企业优质资产、优势业务板块进行全面梳理,制订上市公司培育计划,通过并购重组、配套募资等形式进一步完善股权结构,实现再融资,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五)引入多形式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集体、外资等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出资入股、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增资扩股,有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注重采取增量改革的方式,积极引进具有产业、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优势的非国有战略投资者投资入股。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支持非国有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组建混合所有制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梳理党组织、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事权管理关系,完善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好董事会决策和监事会监督作用,规范董事会运作,严格选派和管理股东代表和董事、监事,保证监事会依法行使监督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经营层执行公司职务行为等职权。加强外部董事、监事队伍建设,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外部董事、外部监事的评价办法,继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开展专职外部董事试点。
(二)厘清国资管理边界。依法依规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专司国有资产监管,落实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保障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将国资部门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行政部门和单位。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履行出资人职责,强化所出资企业的章程管理,体现出资人意志和国有资产监管要求。
(三)推进企业内部用人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企业各类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制度,以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人均成本费用等指标合理确定企业的用工规模,坚持出资人管控总规模、董事会制定用工计划、经营层具体实施、监事会全程监督的运行模式,形成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切实做到员工能进能出、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归属感。
(四)完善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机制。坚持企业自主决策,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目标完成管理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按照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原则,逐步推进企业职工薪酬总额管理,落实好经营层的管理责任和董事会的重大事项决策责任,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以业绩为导向,科学评价不同岗位员工的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切实做到收入能增能减、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
(五)健全企业领导人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与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逐步建立完善市场化聘用管理人员薪酬管理方式和制度,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市场化薪酬,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建立与激励机制相配套的董事决策制约、委派会计、财务审计、监事监督、信息披露等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制度。
(六)加强国资监督管理。强化对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使权力等的监督,坚持挺纪于前,强化执纪监督,切实加大纪律审查力度,狠抓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外部审计、纪检监察等监督力量,加强统筹,创新方式,共享资源,提高监督效能。认真处理人民群众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来信、来访和检举,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对企业管理中不良行为的有效震慑。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意见整改机制,形成监督工作的闭环。
五、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一)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保证党组织工作机构健全、党务工作者队伍稳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有效发挥。企业党组织要在深化改革中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并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改进管理方式,增强管理效果。
(二)切实承担好、落实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坚持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聚精会神抓好党建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党组织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党组织班子其他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党建工作。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企业,党委书记同时担任企业其他主要领导职务的,应设立1名专职副书记抓企业党建工作。
(三)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企业党组织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发挥好企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深入细致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根据不同类型混合所有制企业特点,科学确定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职责定位、管理模式。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公司改革发展意见和建议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