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角速度 地球自转角速度是多少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3-12-16
一、地球自转角速度是多少啊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在赤道是1670KM/H,而在两极为0。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15度每小时,两极点除外。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
格林威治时间所说的一秒是一天的8.641万分之一,而1972年制作的地球时钟所定义的一秒是从铯原子中放射出的光振动91亿9千2百63万1千7百70次所需要的时间。
与铯原子振动数能维持一定速度相比,以地球的自转为准的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是发生变化的,闰秒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产生的一种时间概念。
二、地球自转角速度是多少
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6米/秒。
20世纪50年代从天文测时的分析发现,地球自转速度有季节性的周期变化,春天变慢,秋天变快,此外还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约为20~25毫秒,主要是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6米/秒。
地幔最深层处矿物的导电性能远高于下层地幔的其他部分,这可能是使地球自转速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重要原因。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但是科学家们尚不清楚自转周期发生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
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广濑敬的研究小组人员之前发现与地核相邻的地幔最深层处存在厚约200公里的矿物层,他们给这种矿物起名为后钙钛矿。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模拟了后钙钛矿在地球内部所处的环境,即约130万标准大气压、2500摄氏度,并在这种状态下测定了后钙钛矿的导电率,他们发现后钙钛矿层的导电性能是下层地幔其他部分的10倍至1000倍。
研究人员认为,流经后钙钛矿层的电流较强,这加强了固态地幔与液态外层地核之间的电磁耦合作用,结果导致地球自转发生周期性的微小变化。
三、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多少每小时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因各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赤道为1670km/h,北纬30度为1447km/h北纬60度为837km/h。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公式为:
线速度=角速度×半径,角速度都是一样的,半径最大,也就是越接近赤道,线速度越大。
除绕轴自转外,地球还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为一恒星年,约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轨道是一个扁率为1/60的椭圆。
轨道近日点为1.471亿公里,远日点为1.521亿公里,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每日59分,平均线速度为每秒29.78公里,面速度为每日1.92*10的14次方平方公里.其中前两者有季节变化。
四、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速度,线速度分别为多少
自转:角速度是15度/小时;线速度:赤道是1670km/小时;南北纬30度是1447km/小时;南北纬60度是837km/小时,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
公转:角速度是1度/24小时(一太阳日);平均线速度约30km/秒。
地球相对于太阳的平均自转周期称为一个平太阳日,定义为平太阳时86,400秒(等于SI86,400.0025秒)。因为潮汐减速的缘故,现在地球的太阳日已经比19世纪略长一些,每天要长0至2 SI ms。
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以国际单位制的秒为单位,测量了1623年至2005年和1962年至2005年[198]的时长,确定了平均太阳日的长度。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50× 106千米(93,000,000英里),每365.2564平太阳日转一圈,称为一恒星年。公转使得太阳相对于恒星每日向东有约1°的视运动,每12小时的移动相当于太阳或月球的视直径。
由于这种运动,地球平均要24小时,也就是一个太阳日,才能绕轴自转完一圈,让太阳再度通过中天。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大约是29.8 km/s(107,000 km/h),7分钟内就可行进12,742 km(7,918 mi),等同于地球的直径的距离;约3.5小时就能行进约384,000 km(239,000 mi)的地月距离。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