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三不知是指哪三不知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3-11-18
一、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指什么
1、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指开始、中间、结局都全然不知。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
2、据史料记载,这“一问三不知”最早来源于《左传》,书中记载,晋国的荀瑶攻打郑国的时候,苟寅告诉陈成子,不能轻举妄动,即:君子之谋,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3、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4、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5、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6、晋军统帅苟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我占卜过攻打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主张撤兵。苟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文出来的。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掠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间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7、陈成子听了使者的活,知道这是苟瑶编造出来的说言,十分生气他说:“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像苟瑶这样的人难道能够长久吗?”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严肃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8、苟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9、《左传》中所说的“三不知”很明白,是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
10、邓拓在他的《变三不知为三知》一文中,对“始、中、终”做了很详细的阐述。
11、就是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阶段,它包括事物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种种情况在内。
12、就是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情形,它包括事物在不断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间各种复杂变化过程。
13、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了,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
14、“三不知”从最初的始、中、终三方面都不知道,逐渐产生了别的意思,后来用“三不知”指对内情一无所知,有时指装糊涂。
15、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说道:“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
16、用“三不知”表示匆匆忙忙、冒冒失失。《金瓶梅》十三回里有“那西门庆三不知正进门,两个撞了个满怀。”可见,“三不知”还有突然、一下子的用法。
17、清代无名氏所作《定情人》中写道:小姐一见彩云,就问她:“我刚与若霞说的几句话,怎就三不知不见了你,你到哪里去了这半晌?”
18、而到现代,“三不知”就只是表示对情况一无所知了。
二、“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1、对于问什么都只会摇头说不知道的人,我们常用“一问三不知”来形容。而这句话中的“三不知”其实非常浅显,就是开始不知道、过程不知道、后果也不知道。只不过在后来人在将其用到炉火纯青之后,便被赋予了更深的意味,那就是明明知道却也装不知道,从而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说起这“三不知”的出典,还是很有趣味的,远不像今天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战国时期,晋国对郑国发起进攻,而齐国就怕晋国胜了之后增强国力,又对自己形成威胁,便派出了大将陈成子去帮助郑国。这时投身于齐国的晋国人荀寅跑来对陈成子说:听说为了消灭我们,晋国准备了千辆战车之巨呢。
3、郑成子一听就急了,厉声说:荀寅你是故意吓唬我们的士兵吗?君主说过,穷寇不追,人多不怕,别说晋国要派千辆战车,就是再多我也不会后退,你这种行为就是灭自己人的士气,我必须告知君主。这下荀寅哭笑不得了,无奈地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4、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说一个有智谋的人在做一件事时,会对其开始、过程、后果都进行全方面考虑,如此才会去谋划,行动。而对此完全不了解的我却在将军临出征前上报此事,不是自找难看,自食后果嘛。这也就是“一问三不知”最早的出处了,怎么样,是不是很有点意思呢?
三、一问三不知指哪三不知
1、“一问三不知”的中“三不知”指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不知道。
2、“一问三不知”,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载于《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一问三不知”由句中的“三不知”演化而来。
3、“一问三不知”原义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三不知:指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不知道),后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一问三不知”的结构为联合式,在句中通常可作分句,含贬义。
4、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必然经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任何事情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欲全面、系统地了解该事情,就应该对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要有所了解,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一问三不知。
5、“一问三不知”这则成语无论对于职业人,还是对于当代青年学子,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要想对某一事物有所了解的话,就应该树立全面、系统、整体的眼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和把握该事物。
6、对事物来龙去脉的清晰把握,靠的是扎扎实实、精益求精的学习、工作态度,由此警示青年学子们,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都要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深入钻研,把脚踩在大地上,不能踩在云端中,切忌急功近利,切忌流于表面,切忌浅尝辄止。
7、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一问三不知
四、三不知是指哪三不知
1、三不知具体是指:不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不知是一个汉语词汇,现指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2、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3、“三不知”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坐大,就派大夫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4、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更多关于三不知是指哪三不知,进入:s://.abcgonglue/ask/8ca86d161609182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关于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