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的作者 七步诗的作者是谁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3-11-17
一、流传千古的七步诗,它的作者究竟是谁
1、说起曹植留下的这首《七步诗》诗,名声之大可谓是无人不知,周总理在皖南事变中也化用过,说的是“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相煎何太急就是来源于《七步诗》。
2、但这首诗可能,哦不,基本确定不是曹植写的。
3、先看看这首诗的出处。首先豆子诗这首不在曹植的个人作品集里。身为一个文艺青年,自费出书可以说是必经之路,曹植也不例外。他一辈子出了两个本子,一个是曹植亲自编的,在《前录自传》里,他说自己少年有才,写了好多诗,现在删减一些,定稿出书;一个是魏明帝下令给曹植编的,说有百余篇。这俩里面都没有见到关于“豆子诗”的描述。
4、市面现存的《七步诗》有好几个版本,都出自于《世说新语》。这是一本采集汉晋以来生活奇谭的内容,相当于古代版《故事会》。上面的文章,放现在也就相当于网上流传的“主席亲过我爷爷”之类的地摊文。从真实性来看,《世说新语》的历史价值远不如正史,鲁迅先生更是将《世说新语》和《幽明录》这种小说视作同流。
5、再来进一步瞧瞧,《世说新语》里描绘“豆子诗”,说的是曹丕难东阿,遂有《七步诗》。但实际上,曹植是在曹丕死后才受封为东阿王的,总不至于死人掀开棺材板给活人出题吧。
6、说完诗的来历,再说说曹植与曹丕的关系。七步诗的创作场景,是曹丕继位后兄弟二人见面之时。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考据,这时候他俩就见了几次,其中一次是曹植喝了假酒说了些胡话,做了些胡事,醒酒之后觉得不太对,于是去曹丕那儿告罪道歉。曹丕对曹植的处罚是“削爵士,免为庶人”。依法治国嘛,曹丕既然都上位了,就完全用不着使些小伎俩,公开治罪就够曹植受得了。而曹植有才是公认的,搞个七步诗不是自取其辱嘛,这可是个笨办法。
7、更何况曹植曹丕的关系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曹丕上位后,曹植乖巧得不行,还把曹操赏给自己的许多宝物献给了曹丕。曹丕也挺懂行,东征孙权回来路过曹植封地,也赏钱赏马给曹植,哥俩“欣笑和乐”,气氛看上去还挺融洽。
8、那现在问题来了,这豆子诗总不至于是自己蹦出来的嘛,为啥越传越有名呢?它和历史上的两次反曹风波有关。
9、许多从《三国演义》了解三国历史的人可能在接触史料后发现,我去!曹操其实不是阴险狡诈的啊,这就和反曹风波有关了,豆子诗也是一样。
10、第一次反曹高峰是在刘宋时期,也就是南朝。有个叫习凿齿的人,写了本《汉晋春秋》,首次提出了曹操是“篡逆”的说法,他把蜀国列为正统,把魏国列为反贼。而刘宋王朝自称是汉王的后裔,曹操夺了汉朝的权,那就相当于打了他祖宗,自然是各种不开心。《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算起来是刘宋开朝皇帝刘裕的侄子,他写书,对曹操父子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好话的。除了《七步诗》描写曹植曹丕的矛盾,他还写了曹操曹丕争夺甄姬的事儿,但这些实际上都是不太准确的。
11、而到了宋朝,曹操的反贼形象更加清晰。官府牵头大肆贬低曹氏,后来的《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把《七步诗》也就给写了进去,放在了第七十九回。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曹操的形象及《七步诗》就越来越深入人心,于是假的便成了真的。
12、回头来看,《七步诗》的创作流传其实也是政治需求,真真假假,人们想要的或许也只是个态度,心里觉得帝王争权,恰好有这么个感人的诗,附和着说几句也就心满意足了。但事实就是事实,假的还就是假的咯。
二、古诗七步诗的作者是谁
1、《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写的一首诗。那么,古诗七步诗的作者是谁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2、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3、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5、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
6、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7、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8、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9、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10、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11、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
12、⑵羹:指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13、⑷菽(豉):是指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14、⑸萁:是指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15、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16、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就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17、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就是与其于你所作为?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谋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担当?望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18、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就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三、《七步诗》的作者是谁
1、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2、曹植“七步成诗”的广为流传:“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于《三国演义》)。然而这首诗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世说新语》记载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四、七步诗的作者是谁
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的文学家。他是曹操的第四子,曹丕的同母弟,封陈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
2、他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存诗九十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曹植的诗歌善用比兴,辞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对五言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4、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