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上下联怎么区分 春联怎样区分上下联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01-27 20:50:51
一、春联怎样区分上下联
春联区分上下联的方法有:平仄方法、张贴方法、含义方法、时间关系、范围大小等等。
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如下联:兴xīng一声是上联,旺wàng四声是下联。
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很难区分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所以容易辨别错误。
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
参考资料来源:东街街道党建网-春联应该怎样区分上下联,又该怎样贴?
二、如何区分春联上下联有哪些方法
1、春联又叫对联、对子,是中式古典文学日常应用的一个典型范例。春联都是成对使用的,区分上下联实际上就是区分两句的先后顺序。如果读反了,春联的含义美、音韵美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具体到实际情况中,区分上下联可以从张贴位置、句子含义以及末字的平仄入手。
2、看张贴位置是最简单省事的判断方法。按照传统贴法,当人正对大门的时候,右侧称为上首,贴上联也就是前句,左侧称为下首,贴下联。
3、但是也需要注意,这种贴法与从右到左的老式阅读习惯相对应,放到现代阅读习惯下也并不是绝对的。现在常见的阅读方向是从左到右,所以也有的春联会把左侧位置留给上联。
4、因此,更加稳妥的方式是参照横批的文字方向来确定上下联。
5、横批就是贴在门楣正上方的那一条纸,通常写四个字,例如“福如东海”、“春到人间”等等。
6、横批的文字方向通常与上下联的顺序方向保持一致。
7、假设横批文字从左到右,那么上下联的阅读顺序也应当是从左到右。如果横批文字从右到左,上下联的顺序自然也跟着变成从右到左。
8、这样的设置才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看起来也更顺眼。
9、以上这个办法虽然简单明了,但也有局限性,那就是只能用来判断已经贴好的春联。
10、如果是从店里买来、刚刚拆封的春联,就无法使用这个办法。此时就可以先看看春联这两句话所表达的含义——原因是上联,结果是下联。时间早的是上联,时间晚的是下联。
11、比如新年到来的时候,辞旧迎新是春联常见的主题。
12、“旧岁又添几个喜”是上联,“新年更上一层楼”就是下联。
13、“金牛辞旧随冬去”是上联,“瑞虎迎新踏春来”就是下联。
14、这都是按时间先后来区分上下联的例子。
15、还有一些春联,并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和时间先后区分。要区分上下联就要用到最终的办法:看每一联的最末一个字是什么声调,实际上就是区分平仄。
16、用汉语拼音的一二三四声来对应平仄,一二声为平声,对应下联,三四声为仄声,对应上联。
17、这是符合古典诗词格律要求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整个句子念起来顺口又动听。
18、比如常见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句“雪”字,是三声仄声,后句“船”字,是二声平声。
19、判断春联的时候也用这个规律来判断,就基本不会出现错误了。
三、怎么区分上下联
1、平仄方法区分,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的最后一个是三声和四声的话,那就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的话,那就是平声。
2、张贴方法区分,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古代人写字都是从右往左写的。
3、含义方法区分,普遍把含义深刻的放在下联。时间关系区分,旧时在前面的是上联,新时在后面的是下联,在春联上有体现。
4、范围大小区分: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四、怎么区分对联的上下联
1、一是按音调平仄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三声四声为仄,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二声为平。
2、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因为先有因后有果。
3、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4、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
关于春联上下联怎么区分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