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欢度春节,福满中华”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来源:苏州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5-03-30 21:08
2025年1月至2月,“家乡的年味:欢度春节,福满中华”系列活动顺利开展。活动分为“我为家人做道菜:饭菜暖心,感恩至亲”“共书祝福迎新春:笔墨迎春,福气到家”“镜头里的中国年:光影贺岁,年味共享”等三个子活动,来自不同年级、各个专业的760余名学生踊跃参与,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品年味、忆乡愁,诠释一方乡土情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本活动由学工办、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
在“我为家人做道菜:饭菜暖心,感恩至亲”活动中,同学们亲手烹饪美味,用一桌温暖的饭菜感恩家人、迎接新年!活动中,有的同学精心挑选了家乡特色菜肴,希望家人能够品尝到那份独特的家乡味道;而有的同学则勇敢挑战自我,尝试制作那些自己从未烹饪过的全新菜品,为家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牟芮筱同学为家人们制作了一顿丰富的饭菜,并表示:“清蒸鱼,寓意‘年年有余’,愿家庭生活富足美满;红烧鸡,象征‘吉祥如意’,祈愿家人健康平安;炒虾,红红火火,寓意家庭事业兴旺;凉拌黄瓜,清新脱俗,愿家人心境平和;炒青菜,生机勃勃,象征家庭活力无限;莲藕,寓意团圆和谐,愿家人和睦相处。为家人做道菜,不仅表达了对家人的爱与感激,而且让我对家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当这些满载着爱意的饭菜被端上餐桌的那一刻,那诱人的香气便迅速弥漫至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亲情也在这无比温馨的氛围中变得愈发浓厚,仿佛连空气都充满了甜蜜与温暖。这不仅仅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更是一场亲情的狂欢,让家的味道在每个人的心中久久萦绕,难以消散。
在“共书祝福迎新春:笔墨迎春,福气到家”活动中,同学们用笔墨书写新春祝福,挥毫泼墨,以字寄情,为新年写下最真挚的祝愿,让传统文化在笔墨间焕发新的光彩。陈炳睿同学为家人们带来了“金蛇献瑞家家乐,灵鹤纳福岁岁安”这幅春联,他介绍道:“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每一副春联都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生活的热爱。‘蛇献瑞家家乐,灵鹤纳福岁岁安’这副春联也蕴含着对新的一年家庭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刘淇悦同学为家人们献上春联:灵蛇出洞吐春意,喜鹊登梅报福音,横批:吉祥如意。刘淇悦同学介绍道:“春联选取本年的生肖和喜鹊作为意象,描绘了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有着吉祥的意味,也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此外,还有很多同学亦纷纷呈上他们的精心之作。这些作品不仅寄托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更传承着深厚的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的精髓,为满街印刷精美的春联增添了几分传统韵味与温馨之感。
在“镜头里的中国年:光影贺岁,年味共享”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化身摄影师,用手中的镜头捕捉春节期间家乡的那些独特瞬间,以光影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国年所独有的迷人魅力。覃天翊洲同学为大家带来了一张动人心魄的铁花图,并分享道:“在炉火的照耀下,铁花犹如繁星般绽放。这是对过去一年的告别,也是对新的一年的期待。每一朵铁花都是匠人手中的诗篇,每一颗火花都是他们对未来的祝福。让我们共迎新年,共赏铁花在新年的夜空中绽放最美的光芒。”周宏宇同学也为大家带来了“炭火鎏金耀江南”图,他表示:“通过慢门摄影捕捉炭火划出的流萤轨迹,特写炭块由暗红转为炽白的变化过程。组图既呈现铁笼震荡时火星迸射的磅礴气势,也记录下炭灰飘落沾湿青石板路的细腻画面。炭火打铁花较传统铁水技艺更显质朴,却同样承载着无锡匠人对火文化的独特诠释。”此外,镜头里还有张灯结彩的大街小巷,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五彩斑斓的烟火交替闪烁着,将城市与农村点得如梦如幻;还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温馨画面,长辈们笑容满面地给晚辈发红包,孩子们欢呼雀跃,其乐融融。这些照片不仅展现了各地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更传递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乡的年味:欢度春节,福满中华”系列活动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假期生活,让这个年味更加浓厚,还进一步增进了亲子关系、坚定了文化自信、涵养了家国情怀。(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