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突破!学院张康博士在ZJU100期刊《Chemical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性论文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时间:2025-02-22 19:05:56
第一作者:张康
通讯作者:张康 Simon Duttwyler(浙江大学)
发表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
期刊5-Year Impact Factor:4.3
第一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论文DOI:https://doi.org/10.1039/D5CC00077G
研究简介
日前,学院张康博士在国际著名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 (ZJU100期刊,Nature Index期刊,南大版学科卓越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 σ,π-type monocarborane copper acetylide for regioselective 1,4-disubstitued 1,2,3-triazoles”的研究论文,这是我院首次以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为第一单位,在ZJU100期刊上成功发表的学术成果,标志着我院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该团队在碳硼烷功能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温和的铜催化叠氮-炔烯环加成反应(CuAAC)方法,实现了对碳硼烷阴离子([CB11H12]⁻)B12位置的区域选择性功能化。该研究不仅提高了碳硼烷衍生物的合成效率,还为其在新型光电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图文介绍
在现代合成化学研究的前沿,寻找创新合成方法构建复杂分子结构一直是科研人员的核心任务。碳硼烷阴离子[CB11H12]⁻作为一类具有独特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化学物质,在配位化学、合成化学、材料科学和药物化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然而,由于其多面体结构和高度电子缺乏的性质,碳硼烷特别是在其不同位置的选择性功能化上,面临诸多技术挑战。
近年来,碳硼烷衍生物的功能化成为了化学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单一碳硼烷阴离子[CB11H12]⁻的B12位置,由于其较高的反应活性,一直是功能化的重点,但现有的功能化方法通常依赖苛刻的反应条件或专门的试剂,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温和、可控的功能化策略成为了化学家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1. 研究亮点
1.1高效铜催化反应,合成方法便捷
该团队通过使用商用有机叠氮和σ,π型单碳硼烷铜炔基复合物,成功实现了[CB11H12]⁻在B12位置的区域选择性功能化。反应在温和条件下(25°C,Me2CO/EtOH溶剂体系)进行,产率高达90%至97%。该方法避免了使用复杂的试剂或添加剂,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1.2光物理性质突出
合成的部分衍生物表现出优异的固态光致发光特性,特别是[Et₄N][3l],其在室温下的固态发光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为基于碳硼烷的光电材料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此次研究突破了碳硼烷功能化的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B12位置的精确功能化。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新型衍生物有望成为先进材料的关键组成部分,为能源存储、光电子设备等领域提供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该项研究不仅展示了合成化学的创新潜力,也为未来的分子材料设计和催化剂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科研团队将继续探索更多高效的功能化策略,推动碳硼烷材料的实际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碳硼烷功能化、铜催化、叠氮-炔烯环加成反应、光电材料、区域选择性功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