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多措并举开展系列活动助力学子多元化成长成才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 时间:2025-02-15 21:21:28
寒假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提升综合素养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通过理论学习、读书打卡、社会实践等多维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天知识进阶 打卡成就蜕变
寒假的钟声敲响,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了让同学们在假期也能保持学习热情,提升自我,启动了“21天知识进阶,打卡成就蜕变”读书打卡活动。活动一经发布,各班同学积极报名参与。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且极具深度,经典著作研读是其中的核心环节。同学们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经典著作展开深入学习。为了促进交流与分享,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门设立了打卡群。在经典著作研读中,同学们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群内分享读书心得,碰撞思想火花。除了经典著作研读,每日英语单词打卡也成为同学们寒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借助各类学习软件,如百词斩、墨墨背单词等,制定了个性化的单词背诵计划。从基础词汇到高阶词汇,大家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在打卡过程中,同学们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21天的坚持,同学们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更养成了自律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春影像志 年味里的文化寻根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在这个充满欢乐与温馨的节日里,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社发起了“新春影像志:年味里的文化寻根”年味儿视频拍摄活动,鼓励同学们用镜头记录家乡春节的美好瞬间,探寻年俗文化的魅力。
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拿起手机、相机,化身“记录者”,穿梭在家乡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捕捉那些充满年味的画面。从热闹非凡的传统习俗,到温馨感人的阖家团圆,每一个场景都被同学们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下来。
通过这次视频拍摄活动,同学们不仅记录下了家乡春节的热闹场景,更深入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他们用镜头展现了年俗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春节的独特韵味。同时,活动也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与传承意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青春之我 筑家乡之兴
在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加强宣传引导,鼓励青年学子踏上“返家乡”社会实践之路,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他们深入高铁站、社区、团县委等部门参与社会实践,在公益服务、政务实践、社区服务等方面成果显著,覆盖10余个省份、30余个市区。
活动期间,学生志愿者坚守“好人岗”,为过往群众提供暖心帮助,耐心解答生活疑问,帮忙处理突发状况,收获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村委会,通过主动承担文件整理、会议筹备等工作,协助村干部高效推进日常事务。为提升村民交通安全意识,他们走进集市、村口,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手册,通过典型事故案例警示,让安全出行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学院学子积极投身社区服务,走进群众宣传防诈骗、防火等安全知识或是参与义诊志愿服务,协助医护人员为居民健康把关。学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暖心行动,为他们送去物资与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4级(2)班强巴卓嘎积极报名参加了西藏拉萨市社会工作和志愿者协会举办的关于关爱“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她说道,“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工作的不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藏族大学生,我以后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师范生技能,毕业后回到西藏为建设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本次寒假系列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和实践服务体验工程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激发了青年学子对家乡的热爱与责任感,为家乡长远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撰稿:张欣雨 王雨欢 编辑:江伟 审核: 邹斌 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