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赛】弦歌不辍在山城
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时间:2025-02-11 01:41:40
小说创作记:心香一瓣祭先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我素来敬仰君子,曾两度前往抗战时期长汀厦门大学旧址,抚今追昔。嘉庚先生可谓“素履以往,人生澄明”,即便抗战期间喧嚣嘈杂,他仍将教育伟业安排得清爽明白。抗战时期的厦大师生,弦歌不辍,都把长汀当成第二故乡,他们就像天空璀璨的群星,光耀了长汀的历史。
我久久地在长汀徜徉,在抗战实物资料和《长汀文史资料》等史料中,苦苦追寻先生们陈年的踪迹。嘉庚先生、萨本栋校长,力在细微幽隐,功垂盛世千秋。他们有理想有担当,使厦门大学成为了“加尔各答以东之第一大学”。对于他们在山城长汀止于至善、自强不息的乱世风华,我期望以我拙笨的笔墨记叙下来,使之成为后世学子的楷模。于是在夕阳西下、乱山明灭之际,我试图贴近当日嘉庚先生心情的甜蜜与忧伤,与先生一道沉思冥想,试着酝酿创作这一篇小说《弦歌不辍在山城》。
云山苍苍,汀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谨以这心香一瓣,至诚遥祭我们的校主嘉庚先生。
当时长汀县城全景,厦大校舍散落于长汀北山麓。
在闽西长汀县城的颁条门外,厦门大学萨本栋校长接到了陪同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员来长汀视察的校主陈嘉庚先生。萨本栋校长招手喊来几顶小轿,扶陈嘉庚上去坐,与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路易·艾黎先生一起,三人光着头坐轿,轿子一前两后,直往长汀县城走去。
1940年11月,陈嘉庚(右)与萨本栋(左)合影于长汀
陈嘉庚缓缓戴上斗笠。问道:“本栋校长,我记得新加坡华侨捐赠了一辆卡迪拉克轿车给你,为何你还乘这种小轿?”
路易·艾黎代为回答道:“我们长汀县城经常停电,萨校长将自己小汽车上的发动机拆卸下来发电,给教师们和学生自习室供电。萨校长原是美国俄亥俄大学的顶级教授,是他亲自动手拆的发动机。哈哈。平时在这山城里,他就天天陪我一起走路了。校主先生,据我所知,贵校抗战期间教材不太够,学生轮流在自习室阅读,人停书不停,学生们日以继夜地读书,抄书,以强化记忆,这没有电灯可不行。为了不饿到孩子们,我们工业合作社每天给贵校所有学生捐一个馒头做夜宵。虽说学生可以申请战区学生贷金,但每月只有8元,毕业后就业了清还,但萨校长把学生介绍到校外兼职,也算在积极解决学生们的燃眉之急哩。”
萨校长接话道:“校主,自抗战军兴迁来长汀小县,我最首要的任务是解决孩子们的肚子问题。但专员公署、军队、省、专区各类机构都迁到长汀县,粮食确实紧缺。我跑政府、求富户,派校工穿越烽火线到产粮区采购糙米,总算让同学们吃上了糙米饭,给孩子们提供了早餐配黄豆、中餐配一份青菜的食谱。就这些,厦大的教师们都不一定能经常吃上。夜宵,确实是艾黎先生发动工友们捐助的。您,在民国十年创校时定下的规矩,孩子们中、晚餐免费饮肉汤、吃精米饭,我实在无力办到。是我对不起日夜苦读的孩子们。”
萨校长在轿子中显得非常的局促不安,好似他的两条长腿,总不好安顿。
陈嘉庚在轿子里也默然良久。随后叹一口气道:“艾黎先生真是君子人。都说国家是母亲,如今这个母亲还在濒死挣扎、多灾多难,以至于让我厦大的孩子们苦成这个样子。想我若不是因为新加坡、印尼的橡胶价格一落千丈这10多年,我的生意遭到惨重打击,我何至于请求把我的心头肉厦门大学无偿交归政府经办,我又何忍让我的孩子们连一口肉都吃不到嘴!——本栋校长你多辛苦了,你当初如果肯答应美国那边大学的聘任,一直待在美国,又哪里要受这许多苦?你能在抗战时回国效力尽责,在这小山城担当大任,吃很多辛苦委屈,为我厦门大学续命而艰难支撑,已经足以对得起国家、尽可对得起孩子们了!”
说话间,轿子走过宋慈亭、天后宫、乌石山、云骧阁,往长汀县城北山文庙、万寿宫的厦门大学一路走去,陈嘉庚看到接近正午的阳光下,一群群女学生剪齐耳短发、着蓝布衣裙,快乐地在街上奔走,排着队在向行人、商户散发期刊、宣传单,亦有男学生穿破旧中山装、围裙,双手油污,在街旁帮人修自行车。他还听到了厦门大学的校歌: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与之探,输文其藏。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厦大学生在简易的阅览室认真看书学习
看到校主情绪激动,萨本栋校长伸长脖子,放大声说道:“校主,孩子们的爱国热情一直是高涨的,且抗日工作和学习都未耽误。我校学生向来是先爱国、再求学,我们的教学任务的确非常重,但是,抗战,是每个厦大学生必须及格的第一必修课!由于您多方筹措资金,我们从美国订购了48万元国币的仪器和图书,我们的图书馆,中外图书超过6万册,在战时的全国各大专院校中,这些硬件我们是名列前茅的。民国二十九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全国性学业竞赛,厦大名列第一;民国三十二年联合国论文竞赛和全省专科以上学校学生辩论会,我们又获得三个第一名——东南数省学生都以能到长汀读厦大为荣。”
厦大在长汀办学期间,部分教师合影
说话间,来到了长汀厦门大学,站在“国立厦门大学”牌匾下,陈嘉庚深感兴奋和满意。
萨本栋把陈嘉庚引导到学生膳堂。陈嘉庚先生刚在长长的饭桌前坐下,陆陆续续有学生过来深深鞠躬,喊“校主您好”,陈嘉庚都一一颔首致意。桌上,果然只有一盆青菜,一盆糙米饭,一小碟霉豆腐。陈嘉庚愉快地大口吃起来。
夜晚,在长汀文庙内,300多名厦门大学师生齐聚。松油火把之下,热情如潮的掌声后,陈嘉庚先生登台开始讲演。
“我嘉庚有七年未到长汀了!大家知道,嘉庚亦被日寇足足追杀了七年!
“犹记民国二十六年,抗战军兴,9月3日,日军一炮端掉了厦门大学生物大楼,我力主在鼓浪屿借用别校办学,但还未喘一口气,10月26日,日军完全占领鹭岛和金门岛,封死了厦门港的出海口。”
“我借到了迁校经费5000元,当年12月20日,我校全部师生渡过鹭江、九龙江,翻越崇山峻岭,从厦门到长汀的行程800里,斯时,寒气凛冽,土匪出没,车辆罕见,近300位师生肩扛行李、仪器和书籍,足足走了23天,才到达长汀。等人数到齐,我和萨本栋校长一一清点的结果:学生239人,教职员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这是当时我厦大之全部家当。”
长汀厦大学生宿舍求是斋和博爱斋
“我们借这长汀县文庙做办公场所,借一座破楼做女生宿舍,租赁已倒闭的长汀饭店给教授们安身栖息。萨本栋校长一家5口人,一直住在倾颓的仓颉庙,那可是元代留下来的破旧建筑,有600年了。”
厦大在长汀办学期间的生物实验室
“我们的学校没有化学实验室,师生们把旧监狱改成实验室;没有水井,教授们用陶瓷大缸储存雨水,再用竹管导进实验室。化学系主任每天用本地客家米酒提炼三五升酒精,解决了酒精灯的燃料问题。师生们还自己动手,刮旧屋墙角的尿碱,自制出实验用的酸和碱。”
“萨校长祖上是西域色目人,波斯人,他在世界上物理学界享有盛名,但他具有毁家兴国的伟大精神,毅然回国效力抗战。他号召不要因为韩复榘,而小看我国抗战之军人;不要因为汤尔和、郑孝胥,而怀疑我们福建人。战争摧毁不了科学之宫殿,长汀厦大如被乱世的狂风所摇曳之煤油灯,仍顽强地在武夷山东麓亮着、明亮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吃苦咽难,周旋应对,烽火岁月,弦歌不辍,为民族于万难中存这一丝斯文之血脉,为国家育不屈反抗压迫之硬颈精神,这是古君子之风,本栋校长实乃天下第一君子!”
陈嘉庚缓一口气,自上衣口袋取出一只灰黄的馒头,当场吃了两口,吞咽下去后,大声道:“这是孩子们的夜宵,金贵的馒头哩。我从内心感激工业合作社的路易·艾黎先生,这就是君子交,我必还之以君子道。我以前承诺给孩子们,中午晚上喝免费肉汤,何不食肉糜?今日抗战角力最艰巨的时期,我们深陷海底一般的沉沉黑暗,但我们曙光必然在前,且就在眼前!我们就暂且不食肉糜了。抗战胜利大光明之日,我嘉庚把肉糜都还回给大家,大家讲,好不好?”
台下哄堂大笑,师生一起拍手赞成。
“再说一件事——近来,大家也曾听闻,有人欲将我校改为福建大学,欲以权势毁灭、吞并我校。我大声告之,厦大易名,我嘉庚不赞同,谁敢令千万南洋华侨寒心?!我陈嘉庚没有死,谁敢这样做?!”
“世界上称许我校为加尔各答以东之第一大学。孩子们,越是抗战艰苦简陋的环境,都市的一切繁华喧嚣,越不会烦扰我们。在抗战中形成的朴实勤勉之作风,我只在当今的陕北延安亲自见到,此种作风实可以长久滋育我校师生的精神。我们这座群星璀璨、历朝豪杰如云的山城,抗敌反侵略精神永远不死,也誓将令我厦大如凤凰之浴火,而翩翩重生!”
随后,陈嘉庚校主与师生拍掌合唱校歌: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与之探,输文其藏。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歌声在山城长汀的夜空中响彻云霓。
(注:文章略有改动,本文获2024征文大赛“传承嘉庚精神”赛道一等奖。)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
![](/uploads/article/20250210/82ecfa1a24fed332759f8cae70c8eb91.png)
电话:0596-6288506传真:0596-6288214
招生咨询:0596-6288416招聘咨询:0596-6288529
邮箱:jgxy@xujc.com厦门大学ICP:D200017
闽ICP备05026660号闽公网安备35069802000003号
地址:福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邮编:363105
网站总访问量:108,631,347|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