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职校,职校招生和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择校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择校网

>

职校资讯

>

高考信息

【高校思政网】思政精品案例|南昌大学:“微言大义”推进高校自强文化育人体系构建

来源:南昌大学   时间:2025-02-02 21:51:45

编者按:近日,高校思政网策划推出“思政精品案例专栏”,邀请项目入选高校围绕理论武装、文化育人、心理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队伍建设等将典型做法总结凝练为工作案例并面向战线宣传展示,以先进经验示范带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总体提升。其中,2025年1月31日推出我校入选思政精品案例:“微言大义”推进高校自强文化育人体系构建。详情如下:

“微言大义”推进高校自强文化育人体系构建

2016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考察期间,专程来到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看望师生,并寄语青年学子:“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把学习成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起来、同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立足百年校史,南昌大学形成“爱国、自强、创新、唯实”的大学精神和自强精神底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南昌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南昌大学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建设和繁荣校园自强文化,协同校内相关部门、联动校院两级,逐步构建和完善“微言大义”校园思政文化育人体系。

四“微”一体激发思政活力

聚焦“言”,突出“微”,体现“大义”,以微课堂、微媒体、微赛事、微实践为切入口,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利用多元形式,形成了学校自强文化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有力探索,是打造具有南昌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育人品牌的有益尝试。

微课堂以学校党团微课活动为载体,从“微”处发力,从“课”上发力,从“实效”发力。发动学校48个基层团委、1900个班级和团支部,在全校40余个基层单位搭建党团微课堂交流展示平台。项目实施4年以来,学校院级系列微课赛事平台共开展了校院两级赛事近300场,产生作品超1500件、直接参赛逾5000人次,共覆盖4.2万人次。《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宣传报道30余次。

80596d621bdc4cbe991e85dc16f05a5c.jpg

2023年“青春开讲”暨五四表彰大会

微媒体依托“南昌大学团学时空”新媒体平台矩阵和校院两级团属新媒体,推出网络思政专栏,让思政工作更加符合青年喜好特点。“时习之”“香樟青年说”等网络思政专栏品牌共推出推文100余篇,“香樟青年说”专栏已有20余位青年教师在发表笔谈文章合计3万余字,打造具有南昌大学特色的网络理论学习交流平台。

南昌大学团学时空“香樟青年说”思政专栏

微赛事是推动学校青年学子将自强精神内化为自身认同、并进行再传播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校团委积极开展校内各项“小赛事”,组织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国家创新发展的“大赛事”中,并参与“挑战杯”等各项全国性的赛事。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3项,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7项,取得历史性成绩。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在省赛阶段,学校获特等奖8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团体总分在江西省高校中排名第一,捧得大赛最高集体荣誉——“挑战杯”。

99c6e826adf54a099c17d1f28d77adf6.jpg

2023年微光音乐节

微实践聚焦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围绕“信仰筑梦之旅”等社会实践品牌,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育人循环。近三年共打造20余个品牌项目、23个志愿服务基地、45个校院志愿服务队,组建423支社会实践队伍,全校数万名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社会实践中,覆盖百万余人次。学校连续3年获评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社会实践工作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央广网等媒体宣传报道。

“天山雪”暑期社会实践队

四“微”一体凝聚育人实效

师生满意、参与广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师生中”。“书记带头讲、师生合作讲”等关键举措与微赛事相结合,扩大微课活动参与度与覆盖面,形成浓厚育人氛围,让党的创新理论更深入地“飞入寻常师生中”。以微课活动为例,每年覆盖学校34个基层单位、1900余个班级与党团支部,产生1000余件微课作品,学校4万余名团员青年在“青春微言”中接受教育,汇聚起校园思政微课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由听到讲、师生齐讲,培育自强文化的“播种机”和“宣传队”。面对传统思政教育中“老师做,学生被动接受”的痛点,微课堂中的青年宣讲团、微媒体中的“香樟青年说”等项目将青年大学生转为思政主体,主动参与到校园思政工作中。一方面,让青年学生走上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线”,让学生这一传统意义的受教育者实现“翻转”、走上“教育者”岗位,成为校园文化的“播种机”和“宣传队”;另一方面,师生共同构成思政工作的核心主体,通过教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传帮带”,既使得宣讲队伍进班级、进社团,又发挥朋辈引领作用,提高青年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主动性。

坚定理想、服务成长,自强文化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好帮手”。围绕青年成长发展和学业就业中的困难和问题,学校积极开展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创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推动学生成长就业,开展全方位精准帮扶,满足毕业生个性化需求,融入学校自强文化育人体系中。在各项政策措施下,学校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其中有就业意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实现就业,助推有意愿就业的毕业生100%就业。

知行合一、关注社会,打好自强文化实践育人的“组合拳”。项目注重社会实践对于思政育人的效用,强调思政微课与实践的结合,以社会为训练场、以实践为强化剂,服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服务社会需要。其中,微课堂项目团队主动将党史理论带出校园、对接基层,切实打造党史微课的“直通车”、形成实践教育的“大课堂”。微实践方面主动瞄准暑期活动的“自由度”,发挥假期学生的“渗透性”,以“信仰筑梦之旅”为品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和动员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投入到家乡的社会中、投入到我国各地的实践中去。近三年,项目荣获国家级荣誉9项,省级荣誉19项,11名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南昌大学“稻渔工程”团队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南昌大学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3人次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

四“微”一体激发育人新思路

一是要充分激活青年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积极引导青年学子主动走上微课讲台,走上社会实践平台,让青年这一传统意义的受教育者实现“翻转”,变成实践的亲历者,促进青年学子更加主动地自主学习、消化和吸收先进理论,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在项目过程中有所得、有所获,进一步激活青年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二是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青年作为网络参与的主体,网络已融入到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注重在网络场域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充分重视新媒体平台的构建、运用各种数字化技术,掌握青年人的喜好,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强化青年在思想政治引领上的先锋榜样作用。

三是要充分运用多种表达形式激活赛事育人功效。要注重以多元赛事形式调动青年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设置主体性突出、主题性聚焦、人人可参与、针对性较强等微赛事和竞赛式活动,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全方位开展思政教育,达到以赛促学、以赛检学、以赛展学,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四是要充分运用社会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衔接。要加强对于各种思政育人资源的整合运用,加强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对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融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过度与衔接,系统化体系化推进和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覆盖。让青年在利用自身所学知识、能力投入到社会实践的同时,将习得的理论成果带到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于科学理论的理解,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育人循环。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VVjm_nrj47kSPZA2wf5YQ

审核:邱晓怡、许航、涂金凤、刘水龙


标签:      

2025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5 www.chinazhen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陕ICP备20230103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