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师行】余玉:玉不琢 不成器
来源:南昌大学 时间:2025-01-15 00:03:48
在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以中师学历作为人生的起点,一路披荆斩棘,经历了中师(全日制)、大专(函授)、本科(自考)、双本科(进修)到硕士(全日制)、博士(全日制)的人生历程。其职业身份也从乡村小学老师、中学老师、二本院校讲师,再到大学教授和博士后导师。其所教的学生,遍及小学、中学到大学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与此同时,他还经历了漫长的职称评定之路,从小学三级一步步走到教授,完成了职称评审闭环。他就是余玉老师,在跨越式发展的人生历程里,不变的是他不断进取的心。
十五六岁那年,余玉初中毕业,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中师),这在当时的中国农村,等于是吃上了“皇粮”。上学前,村里为表祝贺,放映了一部露天电影,四邻八舍的乡亲都跑来看。家里为此还特意杀了一头猪,大摆宴席。那是余玉人生的第一次高光时刻,他瞬间成为村里人瞩目的中心,沉浸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狂喜。然而,他当时并不知道,这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跳出农门堪比是鱼跃龙门。为跳出农门,余玉在初中过着“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生活。每日摸黑起床,挑灯夜读。当时他在学校的成绩排名一直稳居前列,于是学习目标也逐渐明确:考师范,拿工资,吃商品粮。
师范的生活无疑是丰富多彩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掌握多种的艺术才能。在中师,余玉学起了口琴、二胡、笛子、脚踏风琴,每日打着拍子唱着歌。不仅如此,他还在学校里骑摩托、弹吉他,肆意青春。
十八九岁时,余玉被分配工作,先是教小学,然后教中学。站在学生堆里,他和学生几乎一样高,当然也一样地稚气。
余玉至今还记得,在停电时支起油灯用钢板蜡笔刻试卷的场景。一张试卷要刻到深夜,刻完后把蜡纸拿到油印室,滚筒油印机一推,试卷就出来了,印完试卷时常弄得一手油墨。经过自己的专心投入,余玉教学业绩显著,只是,他似乎对于自己的生活状况总有一种不甘,于是他急切地想要寻找新的突破。
这种不甘,最初是来自当年的初中同学,他们有些走的是读高中、上大学的道路。在寒暑假相聚时,余玉常常深感到他们的谈吐和眼界,已经进入到他所不能企及的层次,他顿时有一种被时代抛弃的恐惧。
那时,中师生提升学历的路子主要是函授和自考,偶然从同事那里获知的信息,也为余玉的人生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于是,新一轮挑战开始了。余玉开始继续挑灯苦读,一门一门刷成绩,通过函授专科、自考本科、脱产双本科、攻读硕士,食髓知味,最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一路披荆斩棘,奋勇拼杀。
在接下来的许多年,余玉总是干着和同龄人不一样的事。同龄人已经大学毕业了,他才开始继续考学深造;别人三十岁结婚生子了,他还在考着硕士;别人四十岁事业有成了,他一头扎进书堆里攻读博士。真可谓是:一步慢,步步慢。余玉花了半辈子光阴,其实不过是在追赶大家的脚步。
然而,要考研,英语是少不了的。早期的中师生没有受过系统的英语训练,复习英语时也是费出了吃奶的劲。只是天不遂人愿,余玉多次在考研时总是败在英语。好在他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只好从高中课本开始,一点一点提分数,后来,余玉依次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硕和考博入学英语。
这段坎坷的经历,也使余玉对于中师生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每次他看到有人自我介绍时说是中师毕业,他甚至两眼放光:“啊,你也是中师的?”只是,没读过高中,似乎成为他一生的心结。
在教育界,教小学、中学、大学,带硕士、博士,成为博士后合作导师。这种经历,大约是只有中师生起点的人才会懂。也因为此,余玉在各类评级和评职称过程充满了传奇。他常常在前一阶段刚站稳脚跟,马上又跑到后一个阶段去“打怪升级”。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生”。回望这半生,余玉也逐渐释然。他至今还记得,当初考研时,全国第一次实行差额复试,他揣着复试通知书第一个走进考场,兴冲冲去、蔫耷耷回。不看好他的人大有人在,他并没有怨天尤人,只好用时间去证明。余玉一直认为,能走到今天,应该归功于自己执着的信念以及对于求学的深刻兴趣。他天生不是一个“躺平”之人,因为人生路上总是充满着无限挑战,而只有把兴趣当作是人生奋斗的方向,拼搏就不会感到那么劳累。
这些年来,余玉已出版了几本专著,发表了多篇代表性论文(其中包括新闻传播专业顶刊论文),主持过十六项课题,其中三个国家社科项目,且2024年申获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不论成绩如何,余玉始终保持着一种不满足的精神,他至今也仍然保留着少年时考试的拼劲,每天在书房坐到十一二点。
这样的成长经历,使余玉对待学生更多了几分温厚与亲切。“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自己走过的弯路,尽量不让学生走。给学生多一点帮助,他们也就可以少几分辛苦。近年来,余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过省级校级的各项教学质量奖。他的学生说,“您谈及学术时会瞬间出现光彩的眼睛,让我看到一位学者的温润与炙热。”学生的口碑是对余玉从教生涯的最高肯定。
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无法预估,有时选择错误,有时命运捉弄。余玉很庆幸自己没有停留在原地自怨自艾,而是一直通过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来书写人生,他坚信:不必害怕比别人走得慢,因为,方向比速度更加重要。
审核:邱晓怡 许航 涂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