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医学人文教育实践》课程之第七届医学人文竞赛圆满举行
来源:苏州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5-02-03 16:21:00
近日,由苏州医学院教育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主办,医学生国际交流联合会(SMSA)、本科生临床五年1支部承办的《医学人文教育实践》课程之第七届医学人文竞赛决赛经过顺利举行。本次竞赛旨在促进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伦理和人文关怀精神。
本竞赛吸引了各年级各专业共52支小队参加,经初赛审核,共15支小队进入决赛。本竞赛以“医学人文关怀”为短剧核心立意,帮助同学们提高对医学人文素养的关注,鼓励同学们结合社会热点和自身经历,创作出具有科学性、通俗性、艺术性、创新性、启发性的短剧作品。
这一次比赛很多同学对罕见病患者这一群体抱有极大的关注,彰显了医学人文关怀。短剧《蝴蝶之翼:生命的守护》介绍了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通过小蝶--这样一位蝴蝶宝贝的视角,展现了罕见病患者从无助、恐惧,到坚强、勇敢,在医疗过程中的挣扎与成长。同学们精彩的演绎让我们不禁深深地思考起生命的尊严与价值。《记忆的舞蹈》则讲述了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的故事。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还侵蚀患者的记忆与人格。在这种双重的丧失中,患者与家属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而通过该小组同学的演绎,让我们感受到了即使面对难以治愈的疾病,但通过医生、家属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人类情感与精神支撑仍然可以提供力量和希望。短剧《天使的微笑》是以天使综合征患者小悦的故事,他们精湛的演技,让我们更加关注天使综合症,愿患天使综合症的患者终有一天能发自内心的微笑,而不是被疾病扯起痛苦的嘴角。
同学们的灵感来源也五花八门。《医者关怀传温暖,患者希望重点燃》是因为朋友的母亲患癌症,通过两次探望时对方精气神的不同,感悟到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再通过精彩的表演,让我们也产生了不少的感想。《加沙救援》则借鉴了网络上的报道,演绎了一位名为苏衍霈的医疗援助人员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亲身经历。在战争和冲突中,医疗人员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紧急医疗救援,情节引人入胜、跌宕起伏。《乳此健康》源于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甲乳外科的实习,因为遇见男性乳腺癌患者,后查阅资料了解到男乳癌病人的数量非常少,而且病人通常都不会向这方面考虑,以至于延误病情。让我们看到一名医学生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医史长卷中的启明星》则是在历史书上寻找到灵感,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义妁的生活,她对女性的生理健康发展的贡献,鼓舞了无数女医生的大步向前。
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现在,同学们也不再把目光局限在儿童或是中年人的身上。《暮年失智海,拥抱作归舟》通过护士给老年痴呆的奶奶的拥抱,化解奶奶的惶恐不安,也引发了我们对老年人的关注。《隔·言》则关注于穷苦的农村老人,言语不通造成沟通不畅和隐瞒,医生护士的不放弃与心系,被刻画得精彩至极,我们深受感染。
本次竞赛不仅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更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推进贡献了力量。未来,苏州医学院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的优秀医学人才。
附:《医学人文教育实践》课程之第七届医学人文竞赛获奖名单
奖项 | 作品名称 | 组别 | 组长 |
特等奖 | 《重生》 | 第九组 | 唐青艺 |
一等奖 | 《暮年失智海,拥抱作归舟》 | 第十五组 | 姚李清 |
《为下一次心跳》 | 第十三组 | 杨嘉妮 | |
《远山》 | 第三组 | 黄瀛瀛 | |
二等奖 | 《隔.言》 | 第六组 | 沈秋池 |
《第二份病历》 | 第七组 | 宋佳蔚 | |
《医者关怀传温暖,患者希望重点燃》 | 第二组 | 黄丽莎 | |
《记忆的舞蹈》 | 第五组 | 濮煜 | |
《蝴蝶之翼:生命的守护》 | 第一组 | 陈嘉怡 | |
三等奖 | 《肾命交响,医心谱曲》 | 第十二组 | 吴义康 |
《加沙救援》 | 第四组 | 龙岳扬 | |
《德米安》 | 第十一组 | 王子菡 | |
《乳此健康》 | 第八组 | 谭婕 | |
《天使的微笑》 | 第十四组 | 杨奕 | |
《医史长卷中的启明星》 | 第十组 | 王镜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