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人物丨高树基:海南大学“海洋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团队:“碳”索海洋“氮”生奥秘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12-18 16:29:44
本站讯(记者 廖丹丹 范宇婷 郑凯文 邓群)在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下文简称南海国重)的一张办公桌前,身着实验服的学生们把南海国重主任高树基围了起来,他们手里抓着刚刚“出炉”的实验数据。
“地下水的储存量就像你口袋里的一百块钱,抽地下水就是花钱,降雨入渗就是挣钱。如果只花不挣,那地下水不就没了?这也是大三角洲城市下沉的主因。”高树基正在以打比方的方式向同学们解释地下水的储存与污染问题。
今年,是高树基来到海南大学的第4年,也是他从事陆海碳氮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的第32年。
科研逐梦,跨越海峡两岸
1995年,他在台湾大学博士毕业,之后便潜心投入了台湾造山带高山河流碳循环与台风影响研究。
2007年,高树基获台湾地区“青年学者著作奖”,是该奖项在1996年至2010年间海洋学科的唯一获奖者。
45岁,他带着对未知的渴望,毅然跨越海峡,来到大陆,继续追寻科研突破。在厦门的日子里,高树基将研究方向拓展至海洋氮循环领域。他成功创建了国内首个能够全面研究海洋氮循环的实验室,研发技术还辐射到了国内其他研究团队。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站在原地,团队的发展和平台的搭建,才是我真正要做的事。”他说。
2021年,高树基决定响应国家建设海南自由自贸港的号召,前往海南大学,担任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人生的下半场,他选择了深耕南海。
“在我的眼里,海南以及南海区域是块‘璞玉’,有底蕴、有潜力,值得科技工作者投注精神心力。”高树基说。
深耕南海,揭秘碳氮循环
海南省拥有广阔的海洋面积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南海国重、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等海洋科研平台建设完善,为海洋科研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高树基常说,“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团队科研突破的关键。”
他所提到的伙伴,就是“海洋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团队。他们主要聚焦海洋碳氮循环与气候变化、环境效应变迁和海洋生态系统安全等领域研究,是南海国重的重点建设团队。
在高树基的带领下,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14C同位素应用于河流颗粒有机碳的研究,并结合了现代过程和古环境气候,链接了陆海连续体的不同区间。研究结果成为区域和全球河流碳通量测算的重要依据,并被国内外学者在《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广泛引用。
基于全球变化响应与气候反馈,团队提出了海洋生物泵气候功能的全新理论。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预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海洋演变趋势,为制定碳中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高树基希望在未来能带领团队继续成长,在海洋碳氮循环方面产出更多科研成果。“时代给了我们机遇,我也想用学术为国家尽一份力。希望等到有一天,我可以站在实验室外,看着更多的年轻科学家带着团队出发,那时候我就可以放心‘退居二线’了”。
桃李不言,当“树基”做人梯
高树基深知,每一位学习海洋知识的学子都是未来海洋科研的希望。他认为,教书育人就像带孩子,要精细化喂养。他一直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用心教书育人,支持年轻学者,用纯粹的科学求真精神感染着更多青年一代投身海洋科研领域。
他说:“每次看到学生学有所成、站上更大的舞台,我都觉得这一切值了。”
在课题组学生的印象里,高树基是一个“恨不得把他的知识全部灌给你”的人。“刚进组的时候,高老师让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他会全力支持我们的发展方向”他的学生这样说道。
高树基总是告诉学生:“你们不仅要做‘聪明的’科学家,更要做‘有温度的’人。学术是一座灯塔,而人性则是它最温暖的光芒。”
他的学生们毕业之后,有些留在实验室继续从事海洋氮循环的研究,有些则走向深海开启科考旅程,他们成为一粒粒鲜活的种子,将所学所思带到海洋科研需要的地方。
他笑着对记者说“在海南,我不仅要做科研,更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海洋科学家。”
原文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7597100-500005973863
编辑:王一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