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堂中华好家风教材课程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在我校举行
来源:济宁医学院 时间:2024-12-30 23:56:56
为进一步推动中华好家风教材课程编撰工作,促进孔子学堂高质量发展,12月8日,孔子学堂中华好家风教材课程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在我校召开。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主任周静,学校党委书记张建华,济宁市教育家协会会长刘宝之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曲阜市副市长、孔子学堂负责人周凯参加会谈交流。
中国孔子基金会好家风传习基金管委会主任、北京地球村与乐和机构创办人廖晓义,学校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张贤雷,山东教育报刊社原总编辑陶继新,济宁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杨义堂,中共济宁市委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超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孔子学堂负责人代表、济宁市教育家协会代表、济宁医学院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开幕式,共同探讨孔子学堂中华好家风教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会议在嘹亮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
张建华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根植孔孟之乡的地域优势,传承儒家思想,作为山东省高校首批“孔子学堂”挂牌单位,中国孔子基金会第39号孔子学堂于2015年落户我校,成为广大师生、家长学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公益平台。我们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将孔子学堂建设与“大爱济医”文化品牌相结合,增强医德教育,弘扬儒医文化,彰显大爱精神;坚持有形与无形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融合,小学堂与大学堂相贯通,促进“学校即学堂”“文化+思政”有机融合,着力打造时时、处处、人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为的共建共育共享泛在“孔子学堂”,营造了浓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氛围;坚持将“孔子学堂”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把“孔子学堂”建设嵌入微环境润心、中环境陶染、内环境淬炼、外环境协同的全环境育人体系,实现了小学堂向大学堂延伸、育人维度全覆盖、立体空间全场域、课程体系全链条、医德培养全过程,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本次会议的召开,将为济宁医学院孔子学堂的建设和整体规范化特色化提升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周静在致辞中感谢好家风传习专项基金管委会、济宁教育家协会、济宁医学院和学堂同仁们的大力支持,高度赞赏各单位学堂工作的有力推进。她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明确了家风在家庭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更为推进孔子学堂中华好家风教材课程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她要求,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公益事业,务必守正创新,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秉持高度严谨负责的态度,深入挖掘中华好家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巨大价值,在教材课程的构建与编撰过程中,以传习经典为基础,注重系统性与科学性,精心规划内容架构,梳理逻辑脉络,确保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形成有机整体;同时,加强实践性与创新性,积极引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实践,采用为广大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线上线下的教育教学方法,让中华好家风真正成为滋养心灵、塑造品格的精神源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筑牢家庭根基、汇聚磅礴力量。
刘宝之在致辞中表示,济宁市教育家协会作为全市教育界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自愿结成的社会团体,对于中华好家风教材课程建设,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协会愿在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好家风、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济宁市教育家协会孔子学堂主任、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育人中心书记、教授姚洪运,济宁市教育家协会孔子学堂名誉主任、中共济宁市委党校教授时鑑做《孔子学堂中华好家风教材课程方案(草案)》和《教材大纲(草案)》的说明。廖晓义等专家围绕方案作重点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
会上,周静为5家孔子学堂新成员授牌。济宁市教育家协会分别向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北京乐和公益基金会、济宁医学院赠送著名书法家王超的书法作品。济宁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杨义堂向中国孔子基金会赠送个人新书《千古家训》。山东世源圣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京武向孔子学堂赠送定制徽章。
会议接续举办儒医文化建设主题沙龙。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我校“孔子学堂”、论语长廊、生命科学馆、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以及以古圣先贤、“儒家”五常命名的孔子路、弘仁桥等校园景观,并参加了由学校荷韵杏林科创协会举办的中医药文化科普讲解交流活动。周静、廖晓义等专家对我校深入推进儒医文化建设、打造儒风校园给予充分肯定,对儒医文化的内涵提炼、师资培训、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着重指出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以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挖掘儒医文化的时代内容和价值,兼容并蓄传统医学、现代医学的优秀成果,利用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儒医文化,认同儒医文化,传承儒医文化,培养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医道通明的济世大医。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康复医学院等部门、单位相关负责人就学校儒医文化建设具体情况进行汇报。
下一步,学校将在此次会议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落实,聚合校内外专家资源,组建儒医文化研究团队,加快构建儒医文化课程体系,认真研究、大力践行、广泛推广儒医文化,让儒医文化在济医发扬光大,在一代代济医学子心中落地生根、传承发展。
【信息来源:宣传部 统稿:蒲丽娜 责编:蒲丽娜 终审:张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