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职校,职校招生和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择校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择校网

>

职校资讯

>

高考信息

12月10日林学与园林学院林学高峰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林业外来入侵防控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时间:2024-12-18 11:44:21


报告时间:20241210日(星期二)8:00

报告地点: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二楼报告厅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森林和草原昆虫分会、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中国昆虫学会林业昆虫专业委员会、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林学高峰学科、安徽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真菌生物技术工程中心、安徽省林木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科技处


报告题目:松材线虫共生入侵与微生态调控

报告人:赵莉蔺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赵莉蔺,女,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特聘研究岗位,国家级人才、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主持。《昆虫学会》编委,Frontiers of Plant SciencesAgronomy客座主编,中国昆虫学会副秘书长,理事。以外来入侵种松材线虫共生入侵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聚焦“本地生物如何协同入侵种暴发成灾”的科学问题,解析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互作关系的信息网络,从化学通讯这一新视角探索了共生生物快速适应生态环境的灾变规律。提出并阐明了“种间化学信息适应”入侵机理,形成跨四界化学信息互作模型,揭示了化学通讯驱动病原和媒介发育一致性和免疫共存的机制,将传统病虫防控理念转变为以微生态生境改造和种间互作干扰的主动防御防控理念。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urrent BiologyThe InnovationTrends in ParasitologyThe ISME JournalGlobal Change Biology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Ecology等刊物共发表论文84篇,其中SCI论文45篇。

报告题目:白蜡窄吉丁的成灾机制、扩散风险和防控技术

报告人:王小艺 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王小艺,男,1974年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林学会森林和草原昆虫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昆虫学会林业昆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林业重大害虫的生物防治工作,近年来针对林木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包括白蜡窄吉丁、松褐天牛、栗山天牛、光肩星天牛和美国白蛾等,探讨天敌与寄主之间的生态关系,揭示了寄主植物与害虫种间互作关系,明确了共享寄主的寄生蜂种间竞争共存的生态学机制,发现了寄生蜂利用振动定位寻找隐蔽性寄主害虫的机制,测定了寄生蜂的生存策略与寄主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天敌对寄主的适应机制等。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瑞典国际科学基金2项、中美国际合作项目6项等。累计发表论文220多篇、其中SCI论文60多篇;合编国际会议论文集1本;授权发明专利11项;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报告题目:森林入侵真菌病害的发生现状、趋势及研究进展

报告人:吕全 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吕全,男,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森林病理学科组首席专家。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常务理事,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第二届青工委常务委员。获国家有关人才计划的入选者、林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十佳优秀青年和中国林科院杰出青年称号等荣誉称号。

从事森林病原物群体分化及其与害虫的复合危害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近年来,以小蠹虫及其共生长喙壳类真菌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托我国广泛分布的针叶林构建跨区域大尺度研究平台,开展小蠹虫共生长喙壳类真菌研究,主要包括我国小蠹虫-长喙壳类真菌区系及空间分布格局,小蠹虫共生长喙壳真菌的系统演化与生态适应性,小蠹虫与长喙壳类真菌的共生机制,以及针叶树寄主与长喙壳真菌的互作机理等。

主持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课题和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在IMA FungusiScienceTree Physiolog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方案和指南编制专家、项目跟踪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会议评审专家等。

报告题目: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重大林业入侵害虫适生区及生态位的影响

报告人:宗世祥 教授北京林业大学

宗世祥,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昆虫学会林业昆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林木有害生物防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林草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创新团队负责人、林业害虫防治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林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森林灾害绿色防控研究室主任,《应用昆虫学报》《植物保护》《西部林业科学》《中国森林昆虫》等期刊编委。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技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以第1完成人发布林业行业标准3项,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报告题目:林业害虫生物防控技术探索与实践

报告人:曲良建 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曲良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首席专家,兼任北京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森林和草原昆虫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等。林业科学、热带生物学报、树木医学、BIOCEL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

曲良建博士主要从事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的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在上述领域主持和骨干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草局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目前在Pest Management Science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DNA ResearchViruses、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园林绿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认定科技成果项8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

报告题目:红脂大小蠹虫菌共生入侵维持机制

报告人:刘芳华 教授河北大学

刘芳华,女,1990年生,山东烟台人,博士,河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林业入侵害虫红脂大小蠹的入侵机制和新型防控策略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河北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在PNASScience AdvancesThe ISME Journal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专著。并担任iMetaPest Management Science、《昆虫学报》等多个期刊的青年编委和审稿人。于2020年获得了萧刚柔森林昆虫奖一等奖和2023年获得了中国昆虫学会青年科技奖。

报告题目:入侵病虫关键控害因子解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报告人:周宏威 教授东北林业大学

  周宏威,男,工学博士,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感专委会副主任。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等项目30项,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进行农林草无人调查和病虫害监测预警。

报告题目:对松疱锈病防控的思考

报告人:刘会香 教授山东农业大学

刘会香,女,汉族,陕西富平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齐鲁学堂)副院长,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首批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兼任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认证专家组成员、国家林草局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林学会森保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植物病理学会、植物保护常务理事。山东农业大学教学名师、最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主要从事重大林果灾害的成灾机制、快速高通量检测预警技术研发和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和企业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制定地方标准2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9项,获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淮海科学技术科技创新类一等奖1项,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等。

报告题目:红叶杨对北美栅锈菌的数量抗性机制

报告人:余仲东 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余仲东,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森林病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森林病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20余项目,研究方向为:森林锈病、林木内生菌、大型真菌。

报告题目:重大外来入侵害虫松树蜂化学通讯关键气味分子及其识别机制

报告人:陆鹏飞 教授(北京林业大学)

陆鹏飞,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保护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工会主席、森保教研室副主任。中国林学会森林和草原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昆虫学会理事及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中法欧亚森林入侵生物联合实验室核心成员。

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英国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Research、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s Centre访问学者。从事昆虫学教学和森林虫害综合治理研究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化学生态调控、外来种入侵机制、扩散规律及风险评估。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优质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森保专业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研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等多个教学项目。发表论文110 余篇。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林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9-2020年前往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于科右前旗第三中学支教一年;2022-2023年前往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挂职副场长一年;均以优异成绩完成任务。

报告题目:华南地区林木青枯病发生现状与绿色防控技术

报告人:马海宾 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马海宾,男, 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华南地区林木重大病害寄主-病原互作机制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重点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4部,成果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奖一等奖和南粤林业科技奖一等奖。兼任广东省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常务理事、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报告题目:互惠共生特性增强促进了外来植物的入侵?

报告人:盛敏 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盛敏,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曾多次赴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美国蒙大拿大学、法国科学院南锡研究中心交流访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长期从事菌根真菌资源及其功能解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ISME JournalEcological Monographs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现任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期刊的编委及多个SCI期刊的审稿人。

报告题目:新型纳米农药研制及在农林业应用

报告人:钱坤 教授西南大学

钱坤,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北碚区政协委员。2024年获得重庆市缙云英才高技能领军人才、重庆市创新创业优秀指导老师及西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纳米农药缓控释剂研究,获重庆市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

报告题目:桃红颈天牛的发生与控制

报告人:魏建荣 教授(河北大学)

魏建荣,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教育厅百名科技创新人才;河北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中国昆虫学会林业昆虫专业委员会委员、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和草原昆虫分会委员;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旱区灌木造林及产业开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动物学会理事。《树木医学》和《中国森林病虫》编委。主要从事森林昆虫学研究,尤其是针对蛀干害虫的防控理论与技术研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将、中国林学会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林科院等多项科技奖励。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获得7项发明专利。

报告题目:林业害虫信息素鉴定及应用研究

报告人:刘福 副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刘福,男,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2015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药物研究所,获药物化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一)重要林业害虫信息素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以化学生态理论为基础,研究我国主要林业害虫的引诱剂、驱避剂等监测和控制技术;已完成杨小舟蛾、落叶松尺蠖、灰拟花尺蠖、高山毛顶蛾、切梢小蠹和松瘤小蠹等信息素引诱剂的研发;(二)活性天然产物的鉴定、合成与修饰:以昆虫源或植物源信息化学物质为模型为开发新的高效害虫防控技术。已完成舟蛾科、尺蛾科昆虫性信息素及小蠹虫聚集信息素的合成、修饰。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各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林科院院基金项目3项。代表性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Pest 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 14 篇;授权专利 5 项。

报告题目:松材线虫的繁殖与松材线虫病防控

报告人:刘振宇 教授山东农业大学

刘振宇,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林木病理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植物保护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理论基础与应用、外来生物入侵机制与防控。生物防治方向重点围绕生防资源发掘利用、以细菌生物膜和进化为主体的生防机制研究,外来入侵生物控制方向重点开展松材线虫入侵适应性与进化、发育与生殖生物学,以及松材线虫病监测与防控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益性行业项目课题、山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山东省公益类行业重点项目等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参编出版教材、著作20余部,获得梁希科技进步奖、山东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山东省林业科技进步等科研奖励多项。





标签:      

2024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chinazhen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陕ICP备20230103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