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突破!学院张康博士在南大版学科卓越期刊《InorganicChemistry》上发表研究性论文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时间:2025-02-01 15:24:42
第一作者:张康
通讯作者:张康 Simon Duttwyler(浙江大学)
发表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
期刊5-Year Impact Factor:4.4
第一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论文DOI: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inorgchem.4c02280
研究简介
日前,我院张康博士在国际著名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 (JCR Q1, 中科院1区,Top期刊,NI期刊,南大版学科卓越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Monocarborane Magnesium(II) Acetylide and Its Use in the Synthesis of α,β-Unsaturated Ketones”的研究论文,这是我院首次以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为第一单位,在南大版学科卓越期刊上成功发表的学术成果,标志着我院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该团队首次报道了单碳硼烷阴离子炔基镁的晶体结构,并探索其与酮类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反应,成功合成了丙炔醇衍生物,随后通过Meyer-Schuster重排获得了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该研究开辟了[CB11H12]−功能化的新衍生化路径,为有机金属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支持。
图文介绍
碳硼烷阴离子[CB11H12]-(A)因其独特的立体化学特性和内置负电荷,与传统有机分子表现出显著差异。其分子轨道由纯σ轨道与π轨道的重叠构成,导致HOMO/LUMO能级间具有极大的能量差异。相比中性的[C2B10H12],碳硼烷阴离子A因其携带的负电荷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特性。本质上,A属于弱配位阴离子,其电荷在整个三维芳香簇的核心中高度离域化。因此,高选择性和高产率地合成A的衍生物,一直是硼烷化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挑战。
首先,以炔基碳硼烷1为原料,与格式试剂EtMgBr反应,生成碳硼烷炔基镁中间体2,并通过核磁和单晶衍射首次解析其结构。这一研究首次报道了碳硼烷炔基镁的单晶结构,为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后,利用中间体2与二苯基甲酮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碳硼烷基炔丙醇衍生物3。进一步通过加入盐酸,经过Meyer-Schuster重排,生成目标产物—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4。这一反应过程展示了碳硼烷阴离子在构建复杂有机分子中的潜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实验首次成功实现了碳硼烷炔基镁的全谱表征及单晶结构解析,为碳硼烷阴离子A在B(12)位的衍生化开辟了全新的反应路径。该研究不仅丰富了碳硼烷衍生化的理论框架,还为结构化学、合成化学及材料化学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重要指导,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