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句难抵面谈情,心灵对话尽在“31分贝”—人文学院“31”分贝心理工坊建设侧记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时间:2025-02-22 02:13:14
谈生活,谈理想,谈文化,谈学业,听见不同,遇见共鸣,见字如面,不如见一面。
见师,见友,见自己,见面谈,就在“31分贝”心理工作坊。
当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发重视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育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协同性,人文学院根据学院心理健康中心要求,探索设立“31分贝”心理工坊,聚焦“一站两翼多支点”,从一个场地、两支队伍、“三心”模块,提升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建设实体场地,营造心理育人良好氛围。“31分贝”心理工作坊建有专门的场地(3A教学楼2楼),场地分为谈话区、书籍区和互动区,以黄、绿为基本色调,装修风格温暖治愈,让人倍感放松和亲近,同时配备沙发、茶几、挂画、茶水柜、解压玩具、绿植等,并设计了专门的周边文创产品。
组建两支心理育人队伍,推动心理育人全员化。组建主力师资队伍。“31分贝”心理工作坊由学工负责人牵头负责辅导站工作,心理专项辅导员负责具体事务。全体辅导员秉持“应参尽参”原则,不断提升心理助人能力。书院导师也不定期参与,协同育人。组建学生朋辈队伍。分别是心理委员联盟和红色网格员队伍。各班的心理委员和网格员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从而发挥辅导员队伍为主导,朋辈心理团体为辅助的联动模式,推动心理动态关注和精准帮扶。
围绕“三心”模块,推动心理育人常态化。以“启心、筑心、润心”三方面打造“心灵奇旅”心理健康适应季,开展了“语你唠一唠”师生餐叙、“颂钵之韵,身心之旅”瑜伽心理团辅、“丹桂迎秋韵,簪花展心颜”簪花心理团辅活动,“青春轨迹,聚力前行”CampusRunning活动等,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不断丰富心理工作站的活动载体。
后续,人文学院将以“31分贝”心理工作站验收为契机,进一步就专业特性与学生特点相结合,以学生需求为本,在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排查和预防机制、心理健康普查和辅导、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等方面精准发力,凸显品牌特色,丰富品牌内涵,构建多维心理育人体系,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