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安徽省植保科技交流活动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时间:2025-02-05 19:30:59
时间:2024年11月23日上午9:30
地点: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西区会议厅209会议室
报告人1:张杰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报告题目:新型生物农药创制与应用
报告人简介: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生物杀虫剂的创制与应用”团队首席科学家。1987年、1990年在原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专业分别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农学博士学位。2002-2003年美国Cornell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兼任植物保护学会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农业分会常务理事,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细菌分会理事,《中国生物防治学报》主编,《植物保护学报》副主编,《微生物学报》等刊物编委。
一直从事Bt菌株、基因资源挖掘与应用、蛋白杀虫机制研究,先后主持承担973课题、863课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个项目;相关研究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已有38项获得授权,其中一项专利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源论文90篇。曾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大北农科技成果奖,获得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称号。
针对我国重要农业害虫,基于高效的新基因克隆及鉴定平台,获得了一系列针对鳞翅目、鞘翅目和刺吸式害虫高毒力的Bt新基因;构建了广杀虫谱、无芽胞、生物微胶囊等不同特性的工程菌株,获得了国际第一个鳞翅目、鞘翅目兼杀的Bt工程菌G033A,也是我国首个获得农药登记证的防治鞘翅目害虫的Bt菌株;先后与中科院遗传所、中国农大等7家科研单位及奥瑞金、中国种子集团、美国杜邦先锋等国内外公司合作,构建转基因抗虫作物,为我国Bt生物农药的应用及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研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报告人2:李永平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正高级农艺师
报告题目:我国病虫害抗药性基本状况
报告人简介: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药药械处 正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用喷雾助剂等产品和使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抗药性监测和治理等工作。
报告人3:陈雨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玉米小斑病高效安全防控技术研究
报告人简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佰仟萬人才工程”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专家指导组成员,第十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知名专家获得者,“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际植物病理学专业期刊《Plant Pathology》编委,《农药学学报》青年编委(常务编委)。
多年来从事植物病害化学防治、杀菌剂应用技术、毒理及抗药性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子课题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安徽省教育厅重大专项1项,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4项等;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5)、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3),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4),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2和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