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职校,职校招生和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择校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择校网

>

职校资讯

>

招生百科

古代日晷介绍(日晷是什么意思解释)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01-27 20:33:22

一、日晷是什么意思解释

2、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也叫“日规”。

1、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1、日影。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亦称“日规”。

1、现在,历史学家提出了一个引人好奇的解释,认为万神殿实际上是一个巨型日晷仪,用于让阳光在重要场合照射到罗马皇帝身上。

2、机械计时器的发展促使人们寻求更为精确的日晷以便于调较他们。

3、像一面自然天成的日晷,硕大无比的晷盘铺满落雪,反射着昏沉的日光,倒是给这昏暗的天际,平添了些许光明。

4、日晷、漏刻等计时仪器的发明和应用,证明中华民族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

5、日晷是已知的最古老的一种测算时间的装置。

6、你已完成日晷,现在,让我们来实地测试一下吧。

二、日晷是什么意思

如:唐代方干《赠上虞胡少府百篇》诗:「日晷未移三十刻,风骚已及四千言。」

(日影还没有移动三十刻,文学佳作已经超过四千言。)

2、指时光。如: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臣以浅陋,误承圣问,迫于日晷,不敢久留,语不及悉,遂辞而退。」

古代日晷介绍(日晷是什么意思解释)

(臣子我因为浅陋,辜负了圣上的厚爱,迫于时光的流失,不敢停留太久,说的话都不能做到,于是告辞而退。)

3、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由晷盘和晷针组成,也叫做“日规”。

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

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

三、日晷的作用是什么

1、日晷的作用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2、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因为我们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3、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由于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它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来与之相配。

4、日晷仪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

5、隋书·天文志中记载了耿询的成就,“观测日晷和刻漏,是测天地正仪象的根本”。“明史·天文志”对日晷的形制,定时之法都有详细的记载。较之圭表,它已复杂多了,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仪器了,发展到清代,不仅可以计时用,日晷本身已成为一件装饰艺术品。

四、什么是日晷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文章分享结束,古代日晷介绍和日晷是什么意思解释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2024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chinazhen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陕ICP备20230103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