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变迁与时代共进——写在中国海洋大学百年华诞之际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时间:2024-12-28 08:39:08
中国海洋大学因海而生,缘海而兴,历经百年的艰辛探索,成为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显著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自1924年成立以来,历经私立青岛大学(1924-1929)、国立青岛大学(1929-1932)、国立山东大学(1932-1949)、山东大学(1949-1958)、山东海洋学院(1959-1987)、青岛海洋大学(1988-2002)等六个时期,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拥有鱼山、浮山、崂山和西海岸四个校区,其中鱼山校区是学校的老校区。1924年至1937年,学校利用鱼山校区北部原德占青岛时期所建的俾斯麦兵营办学;1938年1月至1949年初,校园相继成为日军和美军兵营。1946年春,国立山东大学利用原日本中学为校址、校舍在青岛复校。1949年2月,学校收回被美军强占四年之久的校园校舍,由此形成了东自红岛路、北至登州路、西至大学路、南至鱼山路的完整校园,主要建筑包括原俾斯麦兵营及科学馆、化学馆、六二楼、胜利楼等。1958年秋,山东大学大部迁往济南,1959年3月,山东海洋学院在留青的山东大学海洋系、水产系等涉海学科的基础上成立,校址即为山东大学原校址。1977年国家恢复统一高考的当年,我考入山东海洋学院。毕业留校后,成为一名教师,后从事党政管理工作,先后担任数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学生处处长、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和校党委书记,见证并参与了学校办学空间的扩大和校园环境的治理整顿,目睹了校园的变化和学校事业的飞速发展。“文革”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丧失了至少三分之一的校园面积,主要是红岛路东侧至青岛山之间的区域。该区域除了学校在此建海洋仪器厂、印刷厂、教职工宿舍外,大部分土地被部队、青岛市商业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单位占用,学校的办学空间只剩下红岛路以西、大学路以东、鱼山路以北和整个八关山的区域,占地面积仅有480亩。改革开放后,学校百废待兴,亟需对校园环境进行整顿和解决教学、科研用房短缺等问题。当时校园环境十分混乱,八关山上还驻有部队营房和军官家属宿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也在校园占有多处办公用房,其中包括原设备楼、海洋馆旁边的原食堂,各500多平方米,同时还占用了六二楼的体育馆。校园内住有教职工的宿舍散落多处,其中学生宿舍1、2号楼40户,五一村20户,创造村楼房12户,创造村平房4户,六二楼南侧的平房12户,临近大学路的两栋筒子楼62户。同时因职工宿舍短缺,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系、海洋地质系、水产系的阁楼上也安排了近60户的结婚教职工居住。由于阁楼是木质结构,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2000年冬天水产系阁楼就发生一起火灾,幸好没有人员伤亡。因此,整顿校园环境、加快教职工宿舍建设工作迫在眉睫。鉴于此,学校从1979年开始全面展开基建工作,至1987年,先后在校园内建设了新教学楼、计算中心楼、图书馆、物理海洋实验楼、电教楼、测试中心楼;建成8栋学生宿舍楼;先后在鱼山路、阴岛路(今红岛路)、辛家庄二小区长汀路新建了教职工住宅。暂时缓解了办公用房短缺的状况,解决了部分教职工的住房困难。1977年至1983年,学校大力整治校园环境,清理垃圾、清挖水沟、粉刷房屋、种植花木、新建花园。经过整治,校容校貌大为改观,教职工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1983年3月,山东海洋学院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改革开放后,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仅1984年学校各类招生总数达到1028人,办学空间不足日益凸显,征地建设新校区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学校多方努力,1986年9月,国家教委批准学校建设新校区。学校在崂山县中韩镇大麦岛、王家麦岛、徐家麦岛三个村共征地388亩。1989年新校区开工建设,先后建成综合楼、经贸楼、信息科学与工程楼等主体建筑和一批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住宅以及其他辅助用房,至2002年,总建筑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1996年8月起,外国语学院、经贸学院、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相继迁入,学校形成两校区办学格局。在浮山校区建设的同时,学校在鱼山校区先后建成海洋药物楼、逸夫科技馆、师苑餐厅、学苑餐厅、基础教学实验楼、金海苑等一批教学、科研、生活建筑。伴随着办学空间的拓展,学校的办学规模同步扩大。学校招生规模由原定在校学生4000人扩大为6000人,其中指令性计划5000人(含研究生500人、本科生4500人),联合办学与委托办学1000人。在校教职工1700人,其中教师700人。其间,学校通过校园文明建设和房改,迁出八关山驻军和生活在校内的教职工,拆除了影响校园环境的违章建筑1260平方米,进一步优化鱼山校区办学环境。1991年至1993年,国家教委在直属高校范围内开展文明校园建设的检查评估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在教育部和青岛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支付部队239万元,用于部队另地建设营房,驻八关山的部队官兵迁出学校,同时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占用学校的办公用房也归还,至此校园里已无非学校的单位。与此同时,学校在1992年至1998年房改的基础上结合教职工实际,充分利用住房货币化措施出台后的优惠政策,抓住房改的有利时机,采用集资建房的形式集资在红岛路和浮山校区建设了33565平方米共375套住房,加之腾空周转房分配,一次性解决了600余户教职工的住房,彻底解决了阁楼和散住在校园各处的教职工的住房困难,大大地改善了教职工的居住条件。1995年10月,学校通过国家教委校园文明建设评估,成绩优秀,被授予“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00年10月,山东省高校工委和山东省教育厅再次对学校校园文明建设进行检查评估,成绩优秀。山东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将学校校园文明建设成果概括为“海大现象”和“海大精神”,给予高度评价。通过“211工程”建设,学校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跻身名校之列,随着办学规模和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办学空间再次出现严重不足,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举个例子,当时为给引进的人才安排一个实验室,校长亲自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逐个学院检查办公用房情况,想方设法解决人才用房。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国内许多高校合并扩大办学规模,贷款征地建设新校区,学校也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计划,其中建设新校区成为当务之急,下定决心贷款征地扩大办学空间。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学校于2002年决定建设崂山校区。崂山校区位于崂山区松岭路,占地1642亩。2004年10月奠基,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理工科院系楼、学生生活区、图书馆、教学楼等,各类校舍面积总计31.4万平方米。2006年9月崂山校区启用,海洋环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迁入,入住学生8000人;二期工程于2010年建成,包括行政办公区、文科院系楼、综合体育馆约27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建成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社科部迁入。之后,又相继建设了海洋科技中心楼、工程实训中心楼、中海苑学生宿舍等,崂山校区总建筑面积达66.899万平方米。经过十多年建设,崂山校区已基本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教学、科研、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为学校立足“985工程”“双一流高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喜迎百年华诞的崂山校区凯旋广场 (刘邦华 摄)2014年6年,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发布,批准建设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学校审时度势,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响应青岛市人民政府从空间上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发展的意向,决定建设西海岸校区。2016年11月,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大学签署协议,确定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西海岸校区)。西海岸校区主要规划布局工科、应用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定位为濒海实验基地和海上试验场、工程技术学科群和研发基地、海洋发展战略研究领域协同创新中心、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并为学校长远发展留有较大空间。西海岸校区按照“百年校园、总体规划、分步推进、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分期建设。西海岸校区位于青岛市三沙路1299号,规划占地约2800亩,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容纳在校生总体规模20000人,教职工2000人。2019年9月,西海岸校区奠基并开工建设。2022年9月,一期项目约60万平方米的校舍建成,包括学习综合体、电子信息楼、计算机楼、工程楼、食工楼、材料楼(一期)、西区学生宿舍与食堂、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中心(一期)、教工公寓(一期)、东区学生宿舍与食堂。2022年9月,西海岸校区启用,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内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整体迁入,共计7000余名师生进驻。西海岸校区建设的不断完善,为中国海洋大学下一个百年发展提供了战略性保障。中国海洋大学建校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办学空间由鱼山校区拓展到浮山、崂山、西海岸四个校区,校园面积由480亩扩大到5000余亩;学校由6个系1个基础部发展到现在有1个学部、2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学生规模由1000余名本科生发展为现有在校生369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890余人、硕士研究生14950余人、博士研究生3800余人、外国留学生320人。现有教职工4100余人,其中,住鲁院士11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164人,省部级以上人才610人,形成了2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学校校区的增加,土地面积的扩大,办学空间的优化改善,办学规模和师资队伍的扩大、质量的提高,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4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迎来百年华诞,百年沧桑,百年树人,百年硕果,百年辉煌,向海图强,谋海济国,学校所取得的成就是几代海大人努力拼搏的结果,共同谱写了辉煌的蓝色华章。回眸过往,我作为海大的一员,能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倍感欣慰。作为退休老同志,我仍时刻关心学校的发展,学校在建设海洋强国,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和人才培养取得的辉煌成绩,使我感到无比的振奋和自豪!我相信学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三亚海洋研究院的重要讲话精神,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作者:冯瑞龙 (中国海洋大学原党委书记)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第2267期(2024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