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故事】林下种“金”团队:乡村振兴路上的使命与担当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 时间:2024-12-20 13:37:18
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现场比赛在上海交通大学落下帷幕。由我校石艳、翁晨玮、蔡舒雨等师生组成的林下种“金”团队凭借《林下种“金”——黄精产业振兴武陵山区的“浙江方案”》项目荣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金奖。
科研逐梦奉献青春
2015年,从河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的石艳考入浙江农林大学的林学专业,成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药材团队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开始了与黄精的不解之缘。2019年,石艳考取浙江农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组建林下种“金”团队,利用专业技能为武陵山区提供农林类技术服务。2023年,石艳留校任教,用自己的力量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添砖加瓦。
在浙农林大,石艳在黄精领域的研究已经走过了第八个年头。这些年里,她和团队成员依托黄精共富学院与华溪村开展了全面合作,每年现场服务不少于五次,成功选育出多倍体大叶滇黄精“龙衔1号”,开发出“黄精一年成苗技术”等。他们在逐梦之途全力以赴,静待花开烂漫。
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为未来铺垫。秉持脱贫攻坚的时代使命,林下种“金”团队奔赴武陵山区,大力推广林下种植技术,创新研发出“共富学院”的双赢模式,并通过讲座、走访交流等多种形式,驱散了农户心中对这个年轻团队的疑云,推动了武陵山区黄精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该项目最终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金奖。
团结协作斩获金奖
备战全国大赛的征程漫漫,困难重重,林下种“金”团队遇到了各种挑战。在将近八个月的备战时间里,林下种“金”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面对繁重的工作,他们经常加班到深夜。
项目指导老师李聪和负责人石艳主动关怀每一位团队成员,为他们订咖啡、送餐食,筑造了一个开放包容、互助共进的温馨港湾。比赛的前一天,石艳在拷PPT时发现设备出现了问题,设备播放的音频多了一秒的空白时间,而这一秒的时间会严重影响演讲的完整度。“多亏了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紧急加入一秒的空白音频,才让音频顺利播放。”石艳表示,“如果没有团队的配合,大家各自为战,我们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成绩。”
比赛的整个过程中,学校一直给予石艳及其团队全方位的支持。石艳感慨:“这次获奖离不开学校的鼎力相助。”校领导多次听取大赛组织工作汇报,指导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慰问其团队,鼓励大家以赛促学、以赛促创。集贤学院、林生院负责人和老师们也对石艳及其团队开展了省赛模拟答辩和项目一对一打磨辅导。
此外,学校相关部门、学院还特地安排了老师对团队进行专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演讲信心、降低紧张感。
青春赋能心向乡野
目睹武陵山区脱贫攻坚的艰难历程,石艳的内心受到了不小的触动。荣获金奖的消息传来,石艳觉得获奖更像是一种激励,“我们将继续秉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念,为黄精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石艳认为,农村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是亟待挖掘与引导。她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使产业焕发新生机。“他们有林地资源、野生黄精,只是缺乏技术支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石艳倍感振奋。她感觉自己肩负的责任更重了,“那不再只是个人对知识和创新的追求,而是承载着国家对新一代的殷切期望”。石艳表示,未来将继续在田间地头深耕黄精研究,怀着“我们工作的地方就是希望的田野”的乐观心态面对所有困难,助力乡村振兴。
对还在追梦路上的广大学子们,石艳鼓励大家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一方面,要与老师和同学们保持良好沟通,在相互帮助与支持中共同成长。另一方面,不要浪费学校提供的科研机会,这是提升科学素养的绝佳契机。此外,“合理的时间管理也必不可少,大学四年转瞬即逝,切莫虚度光阴,强健的体魄是一切的基础。”石艳希望广大同学,要积极锻炼身体,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学生通讯社 林嘉怡 吕雅捷 周晨阳 新闻中心 郝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