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江西崇义:一颗南酸枣变身致富大产业
来源:南昌大学 时间:2024-12-21 09:17:56
编者按:10月21日,央广网以《江西崇义:一颗南酸枣变身致富大产业》为题,报道我校食品学院“梅园之家”团队开展南酸枣果产学研用工作,助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详情如下:
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一颗颗成熟的南酸枣如宝石般闪耀在枝头,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近日,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梅园之家”团队赴赣州市崇义县开展以科技助力南酸枣果高质量发展研究示范活动。
工人正在对南酸枣进行分拣(央广网发 肖江峰 摄)
校企合作,共克难题
“南酸枣果实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风味独特。然而,高端产品开发的局限性、枣糕加工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足,以及加工副产物的浪费和污染问题,都制约了南酸枣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梅园之家”团队主要负责人陈军指出。
为了攻克难题,2008年起,南昌大学食品学院便与崇义县的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团队对南酸枣营养、质构、风味的关键组分进行分析,知道了南酸枣“为什么好吃”,奠定产品开发的理论基础,开发专利产品。攻克了南酸枣味酸涩、口感粗、营养保持难等技术瓶颈,发明了多级变温干燥褐变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了4款发明专利产品。
陈军正在进行实验研究(央广网发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供图)
同时,南昌大学食品学院还对传统南酸枣糕生产进行现代化改造,研发了南酸枣剥皮机、肉核分离机等关键设备,实现了南酸枣糕加工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发明了枣皮“脱涩—除糙—留营养”技术和枣核燃料化利用技术,实现了南酸枣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为南酸枣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酸枣进“百家”,成为“致富果”
“闲暇的时间,我就来这里捡南酸枣,再送去齐云山。现在,我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了。”崇义县扬眉镇扬眉寺村葫芦洞的村民曾庆议说道。
据了解,每年8月至12月间,农户们就在山里忙活了起来。他们每天都能在山上捡拾到100多斤的新鲜南酸枣,有100元至200元不等的收入。靠山吃山,如今,不砍树,也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和技术,茂密丰产的南酸枣树就能给他们带来不错的收益。
曾庆议在家门口捡拾南酸枣(央广网发 肖江峰 摄)
“别看这是一颗小小的果实,它现在已经成了我们这里一个年产值超5亿元,带动2000户农民增收的大产业了。”江西省南酸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继延说。
走进齐云山公司,记者看到各车间正开足马力、紧张运行,从采集到生产、销售各环节流畅高效,实现无缝对接。由农民采集的新鲜南酸枣果实从收购站送往这里,经过人工筛选、反复清洗后,再进行蒸汽煮果、自动化剥皮、去核、取肉,形成软糯柔韧的果肉,最后经过多级变温干燥工艺烘干成型,进行切割和包装后,由物流车辆运送往全国各地。随着酸枣糕系列产品在市场上的持续热销,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者,大批农民获益不小。
价值扩大化,将南酸枣“吃干榨尽”
从捡拾野果到科学种植,从手工制作到自动化生产,南酸枣产业的每一次蜕变,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近年来,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出台一系列助推食品产业发展的方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下到田间地头开展实验研究,把技术真正变成农民手中的真金白银,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我们通过科学处理将南酸枣核,从食品加工废料转化为高值化油炭产品。”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允圃说道,“比如对南酸枣核经过连续热解形成的生物炭,就是一种多孔材料,它可以在废水处理和油脂脱色的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了南酸枣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在王允圃教授看来,将一颗南酸枣“吃干榨净”是南酸枣价值扩大化的益处,也是做深农产品精深加工这篇大文章的关键。
王允圃和学生正在进行实验研究(央广网发 肖江峰 摄)
如今,随着深加工技术日益提升、市场需求多元化发展,南酸枣产品种类日渐丰富,出现了南酸枣糕、南酸枣饮料、南酸枣果茶、南酸枣醋、南酸枣果酱等多种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俨然成为江西省的特产名片之一。而南酸枣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动力。在科技和产业的共同推动下,南酸枣这一小小的果实,正成为当地实实在在的“致富大产业”。
原文链接:https://jx.cnr.cn/yw/20241021/t20241021_526947662.shtml
编 辑:欧阳仟
责任编辑:涂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