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职校,职校招生和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择校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择校网

>

职校资讯

>

高考信息

【安农岁月⑥】方绪平:安农风雨路 一生情未了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时间:2024-12-18 19:28:37

受访人:方绪平,男,1936年出生,1959年由合肥林校毕业分配到安徽农学院森林工业系工作,196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安徽农学院林学系办公室人员、农学院滁县分院后勤组副组长、回迁合肥后农学院生活科科长、行管处副处长、总务处处长、工会主席,1997年7月光荣退休。

下迁岁月:艰苦卓绝的农村办学

1968 年,为响应农业大学要搬到农村去办的号召,安徽农学院开始了大规模的下迁农村行动。农学系迁往凤阳,与原有的分院合并成为院本部;而林学、茶叶、蚕桑三系则下迁至滁县,开始了艰苦的农村办学之路。1970 年6月,根据省革委会的指示,安徽农学院林学、蚕桑、茶叶三个系,迁至滁县北离城三十华里的沙河集建立分院。

方绪平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时光依然历历在目。他说:“滁州分院刚建立的时候,各方面基础都不完善,条件十分有限。举目望去,一片荒山,只有几间简陋的房屋和几块桑园。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没有人退缩,大家齐心协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省里是给了我们投资,但是所有建设都是我们自己动手的。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建设所需的砖瓦、水泥等物资都极其紧缺。当时寿县有个水泥厂,我们跑了一百多公里,找到当地领导好说歹说,才批了20吨水泥。建房子需要的砖块,也是我们自己动手烧制的,我的腰伤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

生活条件同样艰苦。肉、煤等物资都是计划供应,煤还需要自己开着拖拉机去拉。方绪平笑称:“我一开始开拖拉机的技术还不熟练,大家都怕坐我的拖拉机。不过后来,我也成了个熟练的拖拉机手了。”蔬菜是师生们自己种植的,大家自给自足,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回迁合肥:开启新的办学历程

1978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安徽农学院迎来了回迁合肥的曙光。4月,以老红军、时任农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靖武为代表的7位党员老干部联名给罗瑞卿将军写信,呼吁安徽农学院迁回合肥集中办学(这封信今天还保留在安徽农业大学档案馆内)。同年,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同意”。安徽农学院回迁合肥,开启了新的办学历程。

回迁之路同样不易。时任安徽农学院滁州分院党委副书记的杨祺瑞回到合肥主持交接工作,应杨书记之邀,方绪平第二个回到合肥,时任安徽农学院生活科科长,专门负责食堂工作。回忆起那段时光,方绪平说:“回迁之初的校园可谓百废待兴,当时我们职工自己动手根据需要修建食堂;亲手制作各种用具,像蒸笼等;还自己印制各种票证。那个年代很艰苦,你们这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当时学校要到合肥市有关部门申请水电、副食品等各种计划,粮食很紧张,定量供应,学生是要凭饭票吃饭的,大家都很关注饭菜的分量。食堂还自己养猪、加工副食品等,努力改善伙食质量,让师生们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记得那时我每天六点前就要到食堂,确保如果有事情发生能及时解决。”

回迁之后:见证安农的蓬勃发展

1981年,方绪平担任安徽农学院行管处副处长、总支委员、党支部书记,1984年3月,他被任命为安徽农学院总务处处长。1992年,方绪平又担任了安农工会主席。

期间,他主持了校大礼堂的改造工作。他说:“改造大礼堂学校是没有经费的,那怎么办呢?我们就想了个办法,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用大礼堂放电影,一个礼拜有时候放好几场,就这样筹措了改造大礼堂的经费。”

从初识安农到下乡办学,再到回迁合肥、见证学校的蓬勃发展,方绪平始终与安农同呼吸、共命运。他和他们一代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校如家、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一代代安农人的努力奋斗下,学校能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采访:崔桧莉 编辑:何小佳 审核:方绪平 葛红)


标签:      

2024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chinazhen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陕ICP备20230103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