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姚传好教授团队在银团簇结构可逆转化与应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 时间:2025-01-07 00:19:21
金属团簇的结构转化必然会导致其性质的改变。由于超小纳米团簇(< 2 nm)的强量子限域效应,金属团簇的性质具有显著的结构相关性。操纵金属团簇的结构转换为研究其性质和探索其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途径。通常金属团簇的结构转化可通过配体、温度、光、pH和溶剂等外部刺激来触发,目前对金团簇结构转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银团簇结构转变及其伴随的性质变化的研究仍鲜有报道。这可能归因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银团簇表现出更高的化学活性,在苛刻的转化过程中,银团簇容易聚集成较大的纳米颗粒;另一方面,典型的硫银团簇中Ag−S键的稳定性对实现可逆转化提出了重大挑战。
近日,我校海峡柔性电子(未来科技)学院姚传好教授团队,制备了两种非硫配体银团簇:Ag2与Ag6,并通过调控溶剂实现了两种团簇的可逆结构转变。虽然两种银团簇表现出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能,但Ag2的X射线辐射发光性能远优于Ag6。由Ag2团簇制成的柔性闪烁体薄膜具有出色的X射线成像能力,实现了15.0 lp/mm的空间分辨率、检测限(0.58 μGy s−1)比常规医学诊断所需的X射线剂量(5.5 μGy s−1)低近10倍的良好性能。使用Ag2团簇制备的闪烁体薄膜将有望大幅降低X射线诊断(如CT)过程中辐射剂量,更大程度地保障患者安全。这项工作不仅实现了溶剂诱导银团簇的可逆转变,而且为开发高性能X射线闪烁体材料开辟了新的途径。相关研究成果以“Reversible Interconversion between Ag2 and Ag6 Clusters and Their Responsive Optical Properties”为题,在线发表在化学国际学术顶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上。
福建师范大学为该研究工作的第一完成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海峡柔性电子(未来科技)学院与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联培博士生向慧鑫,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博士生王岩泽,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硕士生徐新奇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海峡柔性电子(未来科技)学院姚传好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刘小网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得到福建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jacs.4c1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