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职校,职校招生和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择校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择校网

>

职校资讯

>

学校动态

全国教育大会在全校干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   时间:2024-11-28 15:50:50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校师生热切关注大会召开盛况,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反响热烈。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斗志和热情。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努力奋斗,为实现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校党委书记于祥成表示,学校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多措并举组织广大干部师生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悟、联系实际思、真抓实干做,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学校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要聚焦大会关于高等教育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将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党纪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增强支撑国家战略、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持续深化人事人才评价体制改革,为奋力谱写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校长郑磊表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要自觉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各环节,系统加强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培养造就一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要积极践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时代担当,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力争在更多基础前沿领域和战略性领域拿出工大方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令人深感振奋、备受鼓舞。”已经从教40多个年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教授,至今仍然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师的关心关爱。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教育大会指明的方向不断奋进,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满怀豪情信心,矢志献身党的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队伍,紧盯国家重大需求培育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4年度全国模范教师、数学学院朱士信教授表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作为一名基础学科教师,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力争用最简洁的语言讲述最深奥的理论,传播好知识、传递正能量,努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更多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邃,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和对教师队伍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彰显了教师队伍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人事处处长、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吕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持续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大先生”培育工程。要顶格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现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和青年教师强基工程落地落实,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学院办学活力与发展潜力,激发全体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们要珍惜为人师表的光荣,爱惜教书育人的职业,用最执着的精神全身心投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汪惠丽教授表示,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作出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紧盯健康中国战略需求,以“食品+健康+智能”的学科建设为抓手,努力推动学术氛围更浓,学科交叉更融,为强国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方向任务,对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使命光荣、重任在肩。”管理学院丁帅教授表示,将深刻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的里程碑意义,继续坚持面向大众健康和航天、航海、军事等特殊场景的智慧医疗系统及高端装备研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突破以载人航天导向的“首望——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系统”为代表的探索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以顶天立地的学术视野和管理、信息、医学多学科前沿知识,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以实际行动和育人硕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在第40个教师节之际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对于广大教师是极大的鼓舞,尤其是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既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诠释与传播,又肩负着当代青年人世界观塑造与价值观养成的时代重任。”宣城校区思政教师王建表示,“在优秀教师典型事迹的感召下,我深刻领悟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的深刻道理。倍感使命在肩,从而树立起向这些优秀典型努力学习的责任意识,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和第40个教师节让我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从学生到教师,我亲身经历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怀与支持。”2024年新进青年教师张清政表示,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知识的重任,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信仰的责任。“今后,我将继续以大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致力于培养更多有思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化2022级本科生王张璟表示,“身处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倍感荣幸能够见证我国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将不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全身心投入学习与实践中,激励身边同学共同进步,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彰显了国家对教师及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特别强调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完善乡村教师补助,保障教师尊严与权利。作为一名亲历贵州支教的乡村老师,我深受鼓舞。”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媒体计算实验室研究生党支部书记、2023级研究生张振兴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铭记‘工业报国’初心,矢志探索科技与教育的融合路径,在教育中学习本领,在实践中磨炼意志,为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2022-3班本科生艾力卡尔·艾司卡尔江表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我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自觉肩负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与使命,学好专业知识、增长本领才干、专注国家城乡建设、挺膺担当作为,彰显工大学子应有的青春风采。”

(综合/文)

责任编辑:夏瑞

标签:      

2024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chinazhen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陕ICP备20230103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