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定中:为植物提高免疫力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时间:2024-11-11 01:42:32
人物简介:唐定中,福建农林大学植物免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入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入选2016-2017年度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项目。长期从事植物抗病分子机制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
人有免疫力,植物有免疫力吗?其实,植物有着极为复杂、精细调控的免疫系统,帮助它们抵御来自病毒、细菌的侵袭。长期以来,唐定中一直在植物免疫领域上下求索,试图破解它们的秘密。
与植物免疫的不解之缘
“植物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是生物学领域中较为复杂和重要的问题,研究与探索相关问题,是让我觉得非常有趣的事情。”谈及踏入生物领域进行植物免疫方面研究的原因,唐定中说道。
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唐定中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在福建农林大学的前身之一的福建农业大学农学系完成了硕士和博士求学生涯,师承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著名专家卢浩然教授和李维明教授。在本科实习期间,对植物病原菌逐步产生清晰了解的他,开始摸索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从生物研究这一复杂且多元化的大范围中,寻找到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植物免疫。从此一往直前,始终在这个领域内摸索前进。
谈及研究植物免疫的原因,唐定中认为:“它既是重要的生物学问题也是重要的农业问题。”植物病原菌种类繁多,危害严重,作物病害每年导致全球减产至少30%,直接影响粮食安全。传统防治手段通过农药进行杀灭,造成严重环境和安全问题,研究植物免疫系统如何抵抗病原菌入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对改良农作物抗病育种,减小降低生态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农业领域的前沿热点。
“就像我们人类,为什么有的人身体好,不容易生病也很少吃药?如果我们能让植物自身提高抗病性,抵抗病原菌的入侵,就可以尽可能做到少喷施农药。”唐定中解释。为了让植物能够抵抗病原菌的入侵,唐定中致力于寻找植物中的相关机理,探究其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利用植物本身具有的抗病性,力争将分子机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最终落实到生产实践中去。
在来到福建农林大学之前,唐定中在美国工作多年,回国后在中科院从事植物免疫方面研究,这些年,他一直希望能按自己方式组建研究团队,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直到在海峡联合研究院安营扎寨,他的研究打开了新局面。
对于为什么放弃 “国家队”的中科院,选择了“地方部队”的福建农林大学,唐定中有自己的理由:“一方面我在这里学习、生活过,有很深的感情。另一方面,确实是被这里的科研环境吸引,感觉可以做更多感兴趣的事。” “在这里我可以按自己方式组建研究团队,根据需要引进年轻团队成员,自由选择方向,政策比较灵活,对科研人员来说是干事创业的好地方。”
“做科研的人总是不断有新想法,总是想去探索一下。新的环境会促使你思考新的问题。” 近五年来,唐定中作为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此外,还在Science、Nature、Plant Cell等SCI杂志上合作发表论文10多篇,应邀为Plant Cell、EMBO Journal等知名学术杂志撰写综述和点评文章,多次应邀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并作大会报告。
科学家的“名士风度”
在植物免疫研究中心,所有人都知道“唐老师的办公室”,这是一间简单的隔间,里头是唐定中的办公室,空荡荡只有一方书桌;外间是小型会客室,茶几上只有一套简单的茶具。颇有一种时下流行的“极简主义”风格。乍一看很冷清,却总是“往来无白丁”。
在实验室
不仅是办公室,在他的影响下,植物免疫研究中心呈现出一种“低调”的风格,走廊里一览无余,没有丝毫的装饰;墙壁上除了实验室必须的挂钟别无他物;网站上,连他的照片都是助手随手拿手机拍的。唐定中说话声音不大也很温和,颇有古代名士的风度,许多学生、同事甚至其他实验室的老师都喜欢到唐老师的办公室坐坐,因为在这里,“整个人都能安静下来”,交谈中许多迷惑往往不经意间就解开了。
“路过他办公室时他永远是在伏案工作,门永远是敞开的,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他。不仅是我们,就连其他老师有工作上科研上的烦恼,都是愁眉苦脸来、开开心心去。会客时会用到茶几以示尊重,其他时候他都不用,更别说闲来无事坐着喝喝茶。”2018级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生于世波分享他眼中自律且透彻的唐老师时,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唐定中是学生眼中温文尔雅的人生导师,更是学生混沌时光中拨开迷雾的曙光。于世波初入实验室时,前两年实验反反复复地失败,那是他最黑暗的时光。每逢这时候,唐定中就会鼓励他:“不要紧,相信你自己,一直朝这个方向走,我相信这个研究在植物免疫中一定会起很大作用的。”最终在第三年,于世波找到了关键的突破口。直到现在,于世波最想感谢的就是这位每逢困难时就会拉自己一把的导师。
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孕育出的是创新的果实,唐定中从不给学生设置当天的实验内容,到实验室的时间也由学生自行规划,隔周开组会汇报进展即可。组会上,实验结果若不符合预期,他便会为实验小组提出建议和可行的方向,并将每位学生的实验进展一一写在工作日志中,因此实验室四十名学生的科研进展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可以随时调出研讨。他从不吝啬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分享给他人,当其他老师的学生发言时,他也会详细记录,给出适当建议。闲暇之余,唐定中常常在研究中心走动,当发现学生由于个人原因未及时当场后,他立刻关心地询问去向,四十名学生的姓名他挂在口中、记在心中。甚至对于刚进实验室的一年级研究生,他也是一视同仁、关怀备至,常常询问学习生活的情况,有时候在走廊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唐定中的亲切和蔼感染了研究中心的氛围,耳濡目染下研究中心的学生们也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唐老师从来不会要求我们,‘不行’‘不能’诸如此类字眼和他沾不上一点边,他完全尊重我们的想法,一直是以先行者的姿态一步一步引领着我们在科研路上前行。”2020级生命科学院生物学博士刘成玉说道。
愿迎来更多青年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021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名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毕业生拨穗
唐定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培养学生时,一要注重科学严谨态度的养成,例如数据处理精度的准确性、实验的流程严格等,二要注重培养学生踏实的作风,切勿犯原则性错误,再就是要培养多元型人才,学生需要涉猎广泛,宽阔的知识面是必备条件。”此外,在唐定中看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他反复向强调学生多思考的重要性。
在学生眼里,唐定中平日里喜欢与学生进行探讨,积极推动课题的发展进程。他常常将自己的团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在各自擅长的研究领域进行探索,促进团队在不同方向的涉猎与提升。每当团队挖掘出新的基因,或是揭示新的机理时,唐定中都会格外喜悦。
科研之余,他还开设了科普类的基础课,也常常受邀做专题报告的分享。唐定中总是尽量简化枯燥乏味的理论原理,更多地让学生了解研究的意义和现实运用。“能用自身广阔博学的知识面帮助后继青年人,这也是我的荣幸。”唐定中说到。
“病原菌在不断进化,植物免疫的研究也在不断随之发展,这是永无止境的事业。”唐定中认为植物免疫处于国际前沿的位置,发展也十分迅速,他鼓励有兴趣、有理想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勇于踏入生物领域,“做科研就要做有挑战、有突破性的工作,我希望他们可以做的更加出色。”谈及对青年人的期望,唐定中笑着回答。
“不论世上已是什么季节,希望总在沃土之中。”唐定中始终坚守“研究植物抗病,助力生产实践,缓解粮食危机”的初衷,与植物病害相抗衡,渴望守护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