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职校,职校招生和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择校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择校网

>

职校资讯

>

高考信息

潮新闻:评论如何“有效”推动文学发展?这场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时间:2024-12-20 22:33:45

7月14日,首届冯雪峰文论奖在义乌举行颁奖典礼,首届11部(篇)作品获此殊荣。颁奖开始前,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者和专家学者、作家、评论家代表共30余人,以“走向更广阔的生活”为主题,举行了座谈会。

冯雪峰是我国现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和诗人,从1926年起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介绍与传播工作,并与鲁迅先生结下深厚战斗友谊。以他为代表的一代文学工作者,与时代同频共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创作。

“如今,中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巨变,领会、认识这种变化,不仅对文学理论批评重要,对于新时代文学创作、对正走向未来的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来说同样重要。”座谈会现场,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发言称,要践行老一辈文学工作者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开辟道路的初心,在他们留下的文学延长线上继续向前。

座谈会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和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叶彤主持。

创作的明镜:文学评论


“作为文学研究者,我们评论家面对的更多是文本,而非现实生活。这份工作虽然具体而微小,却揭示了语言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联,对重塑我们的精神世界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福建社会科学院教授南帆从文学评论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语言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区别,以及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的促进作用。

茅奖作家东西认为,文学评论能够反映创作心理的微妙变化,也能够清晰呈现文学发展的脉络,让写作者在文学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好的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相向而行:“我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评论家的爱护。评论家是最懂小说的人之一,他们树立了文学评论的行业标准,达到这种标准,是我早期写作的重要动力。在众声喧哗的时代,文学要发展,就要让文学评论的标准更合理。”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葛亮结合自身创作经历指出,最好的评论家应兼有火与冰的质地,一方面能与作家产生共情,另一方面必然有严谨的个人价值批判体系,以及刚正不阿的文学评判标准:“创作者的审美取向乃至个性各具千秋,评论者的视野必须要包罗万象,进入到创作者的机理进行挖掘、整理,从而进行有力地提醒。”

作家蔡崇达曾从事过媒体工作,有机会直接感受到抵达现实深处的困难:“针对同一个选题,同时采访的记者能写出截然不同的文章,因为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他内心已经有所感知、有所感应的部分,做媒体工作试图抵达显性的真实或者已经显示为真实新闻事件的真实都能如此困难,更何况文学呢?文学中的虚构不是虚假,而是提纯的真实,更复杂的真实。要抵达这部分真实,需要文学评论家提供‘明镜’,供我披荆斩棘,去往现实深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从冯雪峰三篇关于丁玲的评论切入,谈论了文学判断的标准和尺度:“面对一个作家乃至是这样一位和他有着深厚情谊的作家的时候,冯雪峰依然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有强大的主体性和引领性。所以一个真正优秀的批评家要有效地介入文学现场,并且要有实际能力去推动一个优秀作家的创作转变。”

让作品走向更广阔的生活

优秀的文学评论能够引领高质量创作,让创作者扎根现实,拥有更广阔、多元的创作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认为,优秀评论家应该在作品中找到能与作家产生对话性的问题,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和艺术感受力,同时注意不脱离读者,“写批评很容易,写好批评很难,一定要去掉匠气,这点不容易,需要批评家富有才华,持续学习。”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赵刚结合他对陈映真的认识指出,文学评论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有必要鼓励一种于评论的评论,“评论者假如到了一个论述的阶段,需要把对论者所隐蔽的各种思想、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层次舒展开来,我觉得这也是新时代文学可能要展开的面向。”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俊表示,文学评论是城市中学术生产的场域,更多是透过天际线来想象理论空间,很少脚踏实地眺望地平线,这对学术和文学评论都是挑战,评论家需要传承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针对现实和当下的政治、社会、文化用文学的方式提问的精神,开阔视野应对现实的复杂性,从而走向更广阔的生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眼中,“更广阔的生活”不是表面上的宽广和眼花缭乱,而是一种兼具多样性和深刻性的生活,其背后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坚忍品质,“冯雪峰孜孜不倦地为自己的生命理想去写作,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扎根于劳苦大众的生活基础上,这才有了我们生活的广阔性、多样性和深刻性。我想,无论是应该承担的责任,还是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挖掘、坚持、开掘,雪峰先生都给我们做出了一种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召唤浙江文学新风景

拨开通往文学幽径的层层迷雾,文学评论正在为地域文学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和激励。

“希望广大评论家能够参与到建构、阐述‘文学新浙派’内在逻辑以及内在联系的过程中,推广好年轻一代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从文学意义上确认浙江,促进浙江文学事业蓬勃发展。”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说。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钟求是认为,浙江的青年作家应该有更大的格局,对创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浙江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这片地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往往思维比较活络,善于探索人的内心,但对于创作的思考不能止步于此,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来说,我们都应该走得更开阔一些,既把握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节点和脉动、关注全球化,也要对历史世界挖陈出新,善于写当下时代前驱的东西。”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哲贵指出,“文学新浙派”梳理的是自我和浙江山水间的关系:“通过文学评论梳理浙江作家的可能性是必要的。一个作家只有构成自我的世界之后才有可能写出不同于别人的作品,他如果完全地封闭在自我世界中,就可能放弃更大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学新浙派’的提出可能是一种召唤,也可能是一种提醒或者掌声。”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侃从评论家、学术界对文学中的浙江的研究现状出发,提出新的期冀:“浙江文学评论的队伍、文学评论的局面正在繁荣浙江文学生态,希望评论家、学术界的朋友对浙籍作家,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浙江作家笔下的浙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浙江省文学评论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翟业军用“啐啄之情”来意指心目中的文学批评:“母鸡孵小鸡,小鸡快出来的时候,会用它很嫩的嘴在蛋壳里啐,母鸡感觉到小鸡快出来的时候就会在外面啄,一个啐、一个啄,然后一个崭新的生命就诞生了。最美好的文学批评就是通过啐啄孕育新的作品,这个作品是批评家和作者共同创造的。”

杭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晴飞认为,文学创作的个性、独特性需要建立在对整个广阔生活的整体性的理解之上,这样才是更有价值、更有立意的,“创作受限于个人生活和感受,是当下青年创作者的普遍状态,但也可以发现,浙江很多80后作家正在有意识地突破个人生活,从熟悉的题材中撕开口子展现整个社会的伤口,这是一种通往更广阔、更广大生活的可贵状态。”

研讨会最后,李敬泽总结道,“文学新浙派”需要重振“走异路”的精神,激励创作者探索、创造,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姿态,书写这个时代中人的人性和形象,成为一个面向新生活、新创造、新观念、新认识和新美学的‘派’。与此同时,应该推动创作与批评形成高度有张力的关系,用好文学批评这块“磨刀石”,孕育真正好的文学,推动文学观念和艺术的不断发展。


链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2848400&source=1

标签:      

2024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chinazhen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陕ICP备20230103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