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第二届东西方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在杭师大举行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时间:2024-12-28 05:18:57
为加强东西方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共同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6月22-23日,第二届东西方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荷兰、韩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十多个国家6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融合东西方视角:推进高等教育中的博雅传统”这一主题,探讨了中西方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全球伦理型领导、跨文化教学法以及中西方高等教育等多个研究领域和热点话题。
杭师大经亨颐教育学院院长严从根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学习和自动化正在重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技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它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同情心和道德判断等。因此,作为博雅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通识教育,有助于为学生提供宽广的知识面、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确保技术的发展始终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在当今时代其独特价值愈加凸显。
本次大会主席,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特聘教授莱昂纳德·瓦克斯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诸如核武器、气候变化等当代危机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即能否以及如何培养出有智慧、有道德的领导者。他强调了复兴东西方文化中古老但先进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现如今各种文化之间不再泾渭分明,而是彼此渗透,我们更需要一种适合全球化时代的新型博雅教育。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许美德教授与浙江大学的吴寒天教授则探讨了中国师范院校在社会变革中的伦理参与。他们指出,中国师范院校作为亚洲高等教育的一种独特模式,体现了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他们继承了儒家传统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在道德培养中的重要性。此外,师范院校不仅承担着教育和研究的职责,还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通过培养教师来间接影响下一代的道德和社会观念,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
如何看待通识教育的跨文化现象?其实践现状如何?美国瓦萨学院的布赖恩·范诺登教授,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的马修·夏普教授,荷兰莱顿大学的道格拉斯·伯格教授,北师港浸大的郭海鹏教授,巴基斯坦哈比卜大学的瑙曼·纳克维教授以及晋中信息学院陈春苗教授,围绕着全球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中丰富多样的博雅教育实践进行精彩的分享交流。
芝加哥德保罗大学的贡萨洛·奥贝莱罗教授基于自身在美国创价大学中的学习经验介绍了该大学的博雅教育理念;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卡罗莱纳·苏拉斯基教授则介绍了荷兰乌德勒支人文研究大学的教育特色;而来自印度亚洲女子大学的西蒙·克拉克教授对该大学的博雅教育理念与实践进行了分享。
关于博雅教育,东西方各有特色,互为镜鉴。厦门大学的王洪才教授强调,中国的君子文化传统对当今大学通识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绍兴文理学院的游柱然教授则在中国哲学与教育背景之下阐释了谦逊与竞争的意味。西安交通大学的丁晓军教授以“什么是哲学实践”这一问题导入,提出了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哲学践行的路径。美国罗林斯学院的余洁教授以“林中路”为切入点,对老子、海德格尔以及杜威的思想进行了东西方跨文化比较反思。杭州师范大学的张悦分享了从自我到社会自我的空间教化方法。北师港浸大的陈颢哲指出,儒家六艺在强调治国必需技能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品格与素质教育,是真正符合当前全人教育的模式。另外两位来自北师港浸大的杨志翔与丁奕以现代的眼光分别论述了现代中国儒学教育的处境与中国社交媒体中青少年身份与隐私问题。
关于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莱昂纳德·瓦克斯教授强调在综合性大学里,如何将经验模式转换为价值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普切斯学院的马乔里·米勒教授强调如何在学习社区中加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重要性和博雅教育学习社区的多样路径与形式。
作为交流平台,第二届东西方教育国际学术会议探讨和分享中西方教育的智慧和经验。会议由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以及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经亨颐教育学院副院长许建美教授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加强对中西方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探索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共性与差异,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链接:https://www.eol.cn/zhejiang/zhejiang_news/202406/t20240624_26189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