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奋进新征程|青岛大学医学部举办第二届叙事医学临床故事分享演讲赛
来源:青岛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5-02-04 02:19:53
为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叙事医学临床实践,更好地赋能医学人才培养,5月24日,青岛大学医学部第二届叙事医学临床故事分享演讲赛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15组来自医学部及各附属医院的参赛选手参与比赛,现场气氛热烈,看点精彩纷呈。本次比赛由医学部、医学部生命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第一临床医学院承办。领导致辞有看点青岛大学医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王有全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很多医学技术将被机器人取代,但机器人是没有温度没有感情的,人文作为医学的灵魂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叙事医学在内的人文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同时王书记指出:叙事医学不是讲好故事这么简单的事,它的底层逻辑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尊重和关爱。王书记肯定了近年来学部高度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和叙事医学发展的各项工作,也指出了我校医学人文教育还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今后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叙事医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王书记强调,叙事医学的临床实践是叙事医学未来要探索的主要方向。在这条道路上,希望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教师和医学生加入进来,与临床事业紧密结合,讲好叙事医学的故事,加强叙事医学的研究、宣传和应用,提升自我的叙事能力和素养,推进叙事医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比赛主题有看点去年举办第一届演讲赛是以“讲述温暖的医学人文故事”为主题,今年的比赛则增加了要“体现叙事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的高要求。参赛选手们经过切题的选材和组织,在讲述临床故事的同时,准确回应了“什么是叙事医学”“为什么要实践叙事医学”以及“如何实践叙事医学”的问题,将叙事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完美结合展现得淋漓尽致。选手表现有看点比赛现场像是一场医学与人文交织的盛宴。参赛者通过精美的PPT、流畅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用心讲述着疾病背后的故事,将复杂的诊疗、医患关系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用细读和观察理解患者的痛苦,用反思和行动来回应患者的需要,用情感传递着医学的温度。张淑婷从分享乳腺科临床故事入手,描述了医患之间双向的尊重爱护,同时向在场观众宣讲了红丝带关爱行动;梁子洁通过《冬日里的蝶变》讲述了在手术治疗中,如何通过医患共同决策来达到完美的治疗效果,从而充分体现医者“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杨东晓、房林通过角色扮演,展示了她们如何将倾听、理解、反思等叙事技术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刘琳娓娓道来,讲述了《有个小朋友叫小方》的动人故事,其中医生于患者的真切关爱,患者家属于医生的无限信任与敬意令人动容。“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传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是选手们引用最多的一段话,展现出医学生们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奉献;“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审慎而后行医。”“心中有病人,手中有技术,肩上有责任,服务有温度”,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传递着叙事医学的温暖和力量。评委点评有看点比赛的专家评委有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书记戚昕、青岛市立医院教育科王琳、青岛市中心医院信访与行风管理办公室主任孙晶、烟台毓璜顶医院教育处副处长刘肖宏、青岛市海慈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冯广青,威海市市立二院教育科科长林子钰、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教研室主任胡东明。他们对各位选手的表现进行了现场点评,给予参赛选手高度的肯定和鼓励,并从叙事医学演讲的核心要素,叙事故事的详实度、逻辑性,演讲时如何做到最佳的舞台呈现,演讲声音及情感的把控等多角度给出珍贵建议,强调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建议医学生加强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的学习,用好叙事医学这一有效的工具。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刘学、青岛市市立医院主任医师李园美、威海市中心医院助理研究员刘红芳、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马明明、青岛市中心医院科教科主任滕伟、青岛市海慈医院教育科主任胡勇、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教育科副主任刘晶等领导老师也参加了比赛。青岛大学医学部2022级妇产科学专硕单玉萍主持本次比赛。青岛大学医学部“生命暖阳”生命叙事实践团的工作也得到领导们的肯定,并选派主要骨干担任学生评委。本次比赛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附名单)END文案:彭艺编辑:武姿含校对:陈铭靖责任编辑:刘学 连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