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职校,职校招生和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择校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择校网

>

职校资讯

>

招生百科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11-26 05:15:00

一、高一必修一地理的第一章重点

1.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3.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独立运行于宇宙中)

分类: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体、彗星、气体和尘埃等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只有在太空中运行才能称为人造天体)人造地球卫星、天空实验室、宇宙飞船、航天器等。

注:流星不是天体,流星体是天体

4.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

地月系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中心天体是地球。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银河系具有“铁饼”状的扁平外形,直径约为8万光年。

太阳系并没有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距银心约2.5万光年。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

5.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6.彗星:是在扁长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主体部分为彗核,距太阳越近,彗尾越长。哈雷彗星的周期为76年,其公转方向与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反。

7.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日地距离) 1.5亿千米,与月球的距离(月地距离)38.4万千米。

8.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体积、质量最大的是木星,距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距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距地球最近的是金星,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距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有光环的行星共有四颗(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中密度最大的是地球。

9.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也可以说位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

10.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在于有生命物质的存在。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八大行星的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地球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地外行星:火、木、土、

12.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①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有稳定的光照条件。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①充足的水分:(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加速了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随着地表温度的下降,形成了原始的大洋)

②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 b经过漫长的大气演化过程)

③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地表平均15℃):主要原因是日地距离适中

掌握新月(农历初一)、满月(农历十五、十六)、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形状和出现时间。

月相不断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月相的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下下东(上弦月上半夜出现在西部天空西边亮)

14.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波长由短到长)三部分。

太阳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0.4—0.76微米),约占总能量的50%.

15.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

①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辐射是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各种外力作用共同改变着地表形态

④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形成了自然带分布上的规律之一: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①作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③水能发电站利用的水能多由太阳能转化而来;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生物能也是太阳能转化来的。

④大棚农业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热资源而发展起来的。

17.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18.太阳大气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19.太阳活动是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层)

平时我们看到的明亮的太阳光盘是光球层

20.重点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光球层中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温度相对较低

③存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和低峰年的交替期

对气候产生影响,不同纬度的年降水量与黑子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 70-80°N地区二者呈正相关;60°--70°N地区二者呈负相关;50°—60°N地区二者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太阳活动高峰年激烈的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增加

①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②以射电爆发和高能带电粒子等形式放出辐射能

耀斑爆发时产生的强烈射电能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

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上的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日冕层的带电粒子脱离太阳飞向宇宙空间

21.黑子的实质: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其实质是它的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低而显得暗,其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

22.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23.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4.注意掌握课本16页太阳日与恒星日示意图

25.南北极点既没有角速度,也没有线速度。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到两极减小为零)

两极点角速度为零,其他各地均相等为 15°/时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2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度到南北纬30度为低纬度;30度到60度为中纬度;60度到90度为高纬度

28.地转偏向力只作用于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发生偏转。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29.任意一点的线速度计算:赤道处的线速度×COS(当地纬度数)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处最大,为1670千米/时,南北纬60°处为赤道处的一半,837千米/小时。

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晨昏线相对于地表的移动方向为自东向西。

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①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②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秒钟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

(经度差的计算:以零度经线为界,同相减,异相加)

①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占15个经度。

(得出的余数大于7.5,时区数就是商加1;得出的余数小于7.5,时区数就是商)

某时区中央经线经度数=时区数×15°

某时区的范围=中央经线的度数± 7.5°

③区时(标准时间):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做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一个小时。

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北京的地方时为(116°E的地方时)

④区时的计算:(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某地的区时=已知时间±时区差×1小时

公式中±的选用:若所求某地位于已知时间一地的东方则用 ;若所求某地位于已知时间一地的西方用—

(时区差的计算:“以零时区为界,同相减,异相加”)

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计算;第三步: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知西(时区)求东(时区)用加,知东(时区)求西(时区)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小时,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33.日期的分界线(划分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地球上一般有两条日期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地方时0时经线。

①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它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终点。

180°经线以东为西十二区,为昨天;以西为东十二区,为今天

自西向东跨越180°经线时,日期将会减一天

自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时,日期将会减一天

②为了避免一些国家或地区存在两个日期,实际上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是一条完全沿180°经线的直线,而是在某些地方有些曲折的折线。

读图地图册上11页,观察国际日期变更线在哪些地方出现了弯曲?

思考:0时经线以东为今天,以西为昨天

因此,地球上今天的范围是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度经线;昨天的范围地方时0时经线向西到180度经线

34.地球上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上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昼夜长短变化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公转

赤道面是指通过地心与地轴垂直的平面;黄道面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

35.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6.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为59′/天,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地球公转一周360°,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1恒星年

37.地球的公转特点: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38.黄赤交角的度数=23.5°(或23°26′)=回归线的纬度数=90°-极圈的纬度数。

39.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太阳直射点,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导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

40.太阳直射点就是日地中心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3日 0º

注: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从秋分到下一年的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

4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回归年。

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恒星年

43.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

44.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45.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南、北极圈之内为寒带,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

46.若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五带的范围的变化: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47.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是6点,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是18点。

昼半球最中间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夜半球最中间经线的地方时是0点或24点

朝鲜(东9区)、中国(东8区)、东京(东9区)、伦敦(零时区)、纽约(西5区)。

49.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0、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0-|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同半球相加,不同半球则减)。

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

5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晨昏线随之来回摆动,使得地球在运动过程中,除赤道外的其他地方,昼夜长短都在变化。

52.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反映了该地区昼和夜的长短。

若昼弧大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夜弧大于昼弧,则昼短夜长。

5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昼长=(12-日出时间)×2

54、晨昏线与某一条经线重合时的节气为春分或秋分,晨昏线与两个极圈相切时为冬至或夏至,无论何时晨昏线都过地心,且与太阳光线是垂直。

55、在北半球的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这一天北回归线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56、赤道上昼长总等于夜长,为12小时,春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57、地球公转造成地球中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

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二、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1.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如右图: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第一、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地理学科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去培养。比如诗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为何会写出如此诗句呢?明白后,原来“春风”是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玉门在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凉。如此这般,便可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二、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有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不要相信天才怎么怎么样,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懂就问同学或者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会非常喜欢粘着自己的学生,内心会倍感欣慰,就怕不懂还愣愣的自己研究,闭门造车,那样很可能问题越积越多。

第三、课前认真预习要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课上要认真听讲,聚精会神”课下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查漏补缺。课上的一时打小差儿、分心,很可能会落队而难以弥补。有时候,当堂理解的知识,课下花几倍的时间也可能难以突破,这时就是事倍功半了。

第四、中学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特别强调理解记忆,硬背的方法终究没有理解层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涉及到时区时差,多画图,多理解,多动脑才能把题目做对的。另外也可以记忆一些顺口溜等,比如记忆亚欧分界线时可以这样来记—“两乌里大黑土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第五、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辅助。地理的学习脱离图来说话那是很难走远的,多看大、小地图,注意不同类别的图,河流、山脉、城市等位置是需要在脑中有图存在的。特别是初中地理离开了图,那知识点基本也就没有依附了,初中地理可以多描图,比如描下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图,然后根据图填写发源地和入海口、沿江主要城市、流域内主要地形区等。

第六、我做题实战,是骡子是马,到题目上见。题目浩如烟海,一定要多注意自己薄弱环节所设计的题目,做题当中一定要独立完成,切忌翻书抄袭等,自欺欺人害得还是自己啊!老师讲解完题目后要学会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呢?是粗心大意还是真有知识漏洞存在呢?粗心大意失荆州,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再犯此低级的错误!真有漏洞的话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总结整理,比如某地的农业发展条件,那就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类,自然条件又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农业技术、国家政策、劳动力等,如果答题丢了某一点,要在笔记本上有所体现,后不再犯。

第七、自己要经常我做阶段性总结,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周考或者月考等考试结束后,要针对自己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所总结,分析一下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从而进行调节和完善。

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例如南亚地型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做成思维导图,会让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掌握。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公式、定理那样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和要点,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行星地球)

三、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3、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 99.86%

2、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组成---地月系:地球和月球

2、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3、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

4、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波长范围: 0.4~0.75为可见光波段。

太阳常数: 8.24焦/平方厘米?分。

3、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源

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3、对地球的影响: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 11年)。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周期: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0°59’所需的时间。

速度:角速度为 15°/时。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①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2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

2、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分钟。

3、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

4、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5、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

6、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

7、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180°经线穿行的折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

8、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1、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1月初位于近日点, 7月初位于远日点。

3、角速度约为每天59’,近日点时较快,远日点时较慢

4、周期为 1年,约为 365日 6时 9分

5、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做赤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面。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 23.5°。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 66.5°的夹角。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1、名称: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2、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1、原因:(黄赤交角)存在,地球的公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春分时间:3月 21日直射点位置:赤道移动方向:向北 B

夏至时间:6月22日直射点位置:北回归线移动方向:向南A

秋分时间:9月 23日直射点位置:赤道移动方向:向南 D

冬至时间:12月 22日直射点位置:南回归线移动方向:向北 C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

2、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太阳直射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昼就(长),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四季的更替:中纬度地区明显。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

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2024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chinazhen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陕ICP备20230103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