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克己复礼 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是什么意思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11-15 05:18:18
一、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解释
1、⼀天做到克制⾃⼰⽽⾔⾏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就会称作为仁⼈。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颜渊请教如何行仁(仁,人生正途),孔子说:“能够克制和约束一己私欲,让自己的行为回复到礼的要求上,就是仁(的做法)。一旦人这样做了,那么天下人间的人都会赞许他是仁人。做仁义的事情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
4、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不够聪敏,请你允许我去实行这番话。”
5、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可惜英年早逝(营养不良)。颜渊的死对孔子打击非常大,孔子曾恸哭颜渊,旁边的学生都觉得孔子哭得过分伤心,因为孔子的儿子死时,孔子都未曾像这样痛哭过。
6、孔子反驳,有吗。我不为这样的学生恸哭,又要为谁这样恸哭呢。(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7、足见颜渊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因为孔子认为颜渊才是了解孔子思想的人,能为孔子传道,而颜渊却先孔子一步离开人世,等于是断了孔子的“后路”,实属“不孝”。因为曾有“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8、曰:“子在,回何敢死?”(孔子被匡城的群众所围困,颜渊后来才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遇害了呢?”颜渊说:“老师活着,回怎么敢死呢?”)”可见孔子与颜渊的关系非同一般,犹如父子,难怪子恸哭。
二、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是什么意思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任,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4、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
5、孔子还对以执政者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克己”的要求。这就是有名而也有误解的那句话:“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这句话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纲要,涉及到了礼、仁,而以“克己”作为复礼归仁的实践要求。对于“克己”的“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释为“胜”、“克制”,一是释为“能够”、“堪能”。从《论语》的有关论述看,把“克”解释成“克制”似乎更符合孔子的本意。其实,孔子自己对“克己”自有一套论述的。
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出自哪里
1、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整个语段如下: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
克者胜也,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礼字即是理字,礼乃固理之不可易者,复礼就是要恢复到合理化。克己工夫,全在一个勿字。
朱子解克己复礼,其言曰:“克是克去己私。己私既克,天理自复,譬如尘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则室自清。”又曰:“克己复礼,间不容发,无私便是仁。”又曰:“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得人欲,乃能复礼。”又曰:“敬如治田灌溉,克己如去恶草。”王阳明有云:“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克己就是要灭此心中之贼。礼对人生行为,具有指导、节制、综贯、衡断诸作用,而能促进人与人间关系之圆满,有礼便是行仁,孔子之以礼为教,可见其由来。故论语子罕篇又载颜渊之言曰:“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四、克己复礼为仁是什么意思
1、意思是克制自己,使言行举止符合于“礼”,就是仁。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颜渊曰:“口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5、“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6、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7、《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8、《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
五、一日克己复礼的一日是什么意思
1、一日克己复礼的一日的意思是一旦
2、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朱熹注:“复,反也。”“反”即“返”,回返,还原。盖朱熹以为“礼”乃“理”,人道本该如此,然私欲常使偏离,克制自己回到正轨,所以训“复”为“反”(返)。
4、而事实上,“礼”乃“圣人”所制,虽说“圣人因人情而制礼”,但毕竟是为了约束人,规范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未必尽合人性之本真,只是“圣人”以为美好而应该如此而已。
5、且孔子所言,未必想到理学家所说的那些“义理”来,只是认为那些“礼”“郁郁乎文哉”(《八佾》),希望人们实行而已。我觉得,当训“复”为“履行”“实践”。“复礼”,就是实践“礼”,践行“礼”。
6、《说文》:“(复),行故道也。从夊,畗省声。”段玉裁注:“,行故道也。‘彳’部又有‘复’,复行而废矣。疑彳部之复乃后增也。”
7、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 fú)的省形。后来繁化,加义符“彳”( 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其本义是“行故道”,即回来,返回。
8、“行故道”也是行,故引申有履行,实践,践履之义。如《论语·学而》:“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朱熹注:“复,践言也。”
9、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未行此道,何言复?孔子主张礼有所损益,并非步趋旧礼。礼乃人之行为规范,如“邻有丧,舂不相”
10、“礼闻来学,未闻往教”之类。古人见面行揖让之礼,今人见面行握手之礼。时代不同,礼也会有所不同。复礼,不是回到旧时代,而是践行新时代的礼。
关于一日克己复礼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