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指的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指的是什么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5-02-20 09:59:43
一、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瀚海是指什么
1、“瀚海”指:沙漠。“瀚海”原本指的是“海”,即北方的大湖,后来指沼泽,北方广大地区,戈壁沙漠。属于古今异义词。
2、瀚海阑千百丈冰”意思为: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磺,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二、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指的是什么
1、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指的是沙漠。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7、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8、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1、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12、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13、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14、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15、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16、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17、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18、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19、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20、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21、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2、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23、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情形。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飞雪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24、中间两句为第二部分,描写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25、最后三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26、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间,急缓相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三、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是指
1、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是指北海,即北方的大湖。
2、"瀚海"原本指的是"海"即北方的大湖,明后指广大戈壁沙漠。一作瀚海。含义随时代而变。
3、两汉六朝时是北方的海名。汉武帝时霍去病击匈奴左地,出代郡塞二千余里,登临翰海而还。
4、唐以前人注释《史记》、《汉书》,皆解作一大海名。
5、《北史·蠕蠕传》数见"翰海"一词,方位不一,其一与《史记》、《汉书》所载,其一当在高原北境,疑即今贝加尔湖。
6、唐代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
7、西夏称灵州(今宁夏灵武市西南)南一带沼泽地为翰海,见《西夏书事》;元代或以今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翰海,见耶律楚材《西游录》,或以今阿尔泰山为翰海,见刘郁《西使记》。
8、(1).地名。其含义随时代而变。或曰即今呼伦湖、贝尔湖,或曰即今贝加尔湖,或曰为杭爱山之音译。唐代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亦多用为征战、武功等典故。
9、《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瀚海。"
10、南朝梁虞羲《咏霍将军北伐》:"飞狐白日晚,瀚海愁阴生。"
11、唐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2、唐陶翰《出萧关怀古》诗:"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
13、明赵振元《为袁氏祭袁石寓(袁可立子)宪副》:"落韵飞英,天惊雨逗。挥纥濡发,鹤唳风生。瀚海知名,词坛听玉。"
14、郑观应《盛世危言·邮政上》:"元宪宗于瀚海中间,沿途设卡。"
15、陈毅《长城词》:"革命真有千般巧,各族人民团结了,瀚海戈壁将变宝。"
16、贞观中置瀚海都督府,属安北都护府。龙朔中以燕安都督府改号瀚海都护府。
四、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指的是什么
1、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指的是广阔无垠的海洋上结满了厚厚的冰层。
2、此句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作。但所表达的意思是在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广袤无垠的海洋景象。瀚海像一片无边无际的蓝色大海,给人无限遐想;阑干百丈冰则说明海洋表面已经完全冰封,形成了一片银白色的冰海。
3、这一景象,既给人带来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又将冰冷的海洋与广袤的蓝天融为一体,赋予了深刻的哲理意味。在中国文化中,海洋一向被看作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这句话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意义。
4、这句话还蕴含着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认识和敬畏。瀚海阑干百丈冰的景象犹如泰山压顶,表现了自然环境所展现出的威力和广阔。唐代是大唐盛世的时期,但玄奘提及的瀚海阑干百丈冰,让人不禁想到那个时代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未知之地尚待探索。
5、作为文学经典语句,瀚海阑干百丈冰通常出现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以自然景观为切入点,反映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命运。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经常利用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形象,表现人物独自行走在这片冰海上的孤独与无助,或者是面对沉重的困境,必须跨越瀚海阑干,克服困境,化险为夷的决心和勇气。
6、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关于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指的是和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指的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