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走进“明远讲堂”,展望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前景未来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时间:2024-12-01 10:31:25
5月10日下午,“明远讲堂”第二十三期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教授走进“明远讲堂”,与师生探讨引爆“第二次量子革命”的世纪争论,在回溯量子力学发展沿革中,分享量子技术最新进展,展望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前景未来。副校长张杭君主持讲座。
“上帝不会和宇宙掷骰子。”20世纪20到30年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与玻尔就量子力学展开了一场“世纪争论”。玻尔主导确立了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主张量子力学只能计算实验的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爱因斯坦拒绝接受这个观点。
郭光灿在讲座的开场就介绍了这场跨越近百年的讨论,他说:“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颁发给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和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用纠缠光子验证了量子不遵循贝尔不等式,开创了量子信息学’至此这场讨论有了最后的答案。”
郭光灿表示,随着世纪争论落下帷幕,人类社会进入了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新历史时期。他和现场听众分享了量子计算机领域的最新进展,并预测了量子人工智能的新学科发展前景。
“量子技术的出现来源于量子原理,但技术本身是量子的,所以我们称为第二次量子革命。”郭光灿解释说,“第二次量子革命产生的最重要的技术就是量子计算,这是一项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机如果得到普遍应用,人类社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算力会提高到新的层次,量子算力会以指数级增长超越现有的经典算法,超越现在的超级计算机。”
作为量子信息领域的领军人物,早在上个世纪,郭光灿就看到了量子技术的重要性。 1984年8月,郭光灿利用从学校(中国科大)申请到的2000元钱,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量子光学会议——这是中国量子光学发展的起点。此后,量子光学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延续至今。钱学森曾亲笔回信支持他:要集中力量攻克量子技术问题。
郭光灿建立了中国首个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纠缠网络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培养出一支源自本土的“量子人才团队”,成为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
讲座现场,年过八旬的郭光灿院士提到量子计算依然如少年般激情澎湃,也点燃了台下听众的热情。在互动环节, “怎样保证量子密钥的安全性?”“我对量子纠缠和量子关联非常感兴趣,量子纠缠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您认为量子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它和电子计算机究竟是什么关系?”……师生纷纷提问,郭光灿一一回答。
讲座中,郭光灿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时“将中国量子科技冷板凳坐热”的经历和思考,引起了在场师生强烈反响。青年教师王焱听完讲座后感慨,“郭光灿院士分享的经历让我收获良多。高质量的原创性、突破性科研成果要建立在潜心研究的基础上,未来我将继续坚守科研初心,以坐得住‘冷板凳’、攀得上‘新高峰’的精神潜心从事科研工作、追求科学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