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职校,职校招生和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择校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择校网

>

职校资讯

>

招生百科

如何填报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怎么填报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12-26 17:27:09

一、如何填报高考平行志愿

1、平行志愿中的第1志愿重在确定“安全”位置

由于平行志愿是分数优先从高分到低分的进行投档,一般实行一年后学校在某一省市录取分数线年度间的差异会较小(除非学校招生计划变动过大),因此,上年度学校的录取分数分布就有了更为实际的参考意义。考生在3--5个平行志愿中填报第1志愿时,应该重在对“安全位置”的判断及选择。假定某考生总分595分,根据上年度学校录取分数分布统计,可以分别选择3所学校的任何一所作为第1志愿。

第一种选择属于“攀高”选择,考生的高考分数刚刚达到或接近于学校上年的录取分数范围的下端。首先,这种选择是以学校的量级为重,专业的选择余地不大,这对报考研究型大学的考生本科毕业后再作其他求学考虑时,意义较大,对于只能报考一般本科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考生,学校量级的意义要小于专业意义。其次这种选择落入105%排队位置的可能性最大(比如学校计划招生100人,该生排队位置在105名),学校提档后一旦退档,则在所报全部志愿内落选几成定局,因此作这种选择时一定要事先咨询学校提档比例会定在多少,一旦排在105%的位置被提档后学校增加招生计划的可能性有多大。一般来说,学校所在地与考生本人所在地一致时,并且招生计划达百人以上时,只要被学校提档大都会照单全收,除非考生不服从分配、不服从专业调剂或其他个人原因。一旦做出这种选择,那么一定要在后边的平行志愿中做出保底的选择。

第二种选择属于“恰当”选择,考生的分数大体落在学校上年录取分数分布的中间位置。这种选择即兼顾了学校的量级又兼顾了专业的选择,乃至入校后考生本人学业能力的适应程度等。这种选择对于本科重点批次分数分布后半段以及本科二批的大部分考生都是适宜的。

第三种选择属于“安全”选择,考生的分数可以达到学校上年录取分数分布的上端。这种选择实际上是专业优先,因为分数比学校上年录取分数高出许多,所以专业选择余地大。这对于报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很实际的意义,对于本科二批后半段分数范围的学生也是很明智的选择,即便对于重点批次的考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兴趣选择录取分数不高(对自己高考成绩而言)但其某一专业在同类高校中较有地位的学校也是不失理智的选择。对于毕业后在一线从事常规性技术工作、技术管理工作、技能性工作的大部分考生而言,从就业的角度看,选择更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专业更具实际意义,至于学校的量级,一旦进入这些工作岗位,则是英雄不问出处。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学校量级仅是根据学校在某一省市录取分数所作的一个“表达”,并非学校本来意义上的量级。一所学校在各地招生时的录取分数线差异可能会很大,甚至都不在一个批次内录取,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作为考生,对此应有明智的清醒的认识。适合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平行志愿中各个志愿的排列关系

“平行志愿”的本意,是指在投档过程中,当轮到对某一考生投档的一刻,其他所有考生的投档动作都处于停滞状态,如果考生填报了4个志愿学校,并非同时向4个志愿学校同时投档,而是依照4个志愿学校的顺序,从第1个开始,逐一投档,哪个学校有空余位置就投进哪个学校,只有当这位考生有了投档结果(包括几个志愿都没投出去变为死档),再轮到下一位考生投档。简单的说就是从高分到低分逐一顺序进行投档,从第1志愿到第4志愿逐一顺序投档。可见,考生的4个志愿(一般都设计为3--5个)其实是不平行的。因为4个志愿是按顺序投档的,这就产生了4个志愿如何排列的问题。

我们把某一批次分数范围的全部考生,按分数大体上分为三组,高分段,中间分数段和低分段,不同分数段的考生在排列自己的4个平行志愿时应有不同的考虑和选择。

对于高分段的大部分考生,第1志愿可作上述的“攀高”选择,第2、3、4志愿可依次作“恰当”和“安全”的选择。唯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使自己处于105%的非安全位置,一旦估计有可能落入,事先一定要向学校咨询。一般说来,对于高分段考生,特别是对于在高分段中又处于前半段的考生,学校一旦提档则增加计划录取的可能性就很大,退挡的可能性很小。当然,如果第1志愿就作“恰当”的选择,综合考虑学校及专业,选择某个录取分数不是很高(相对于考生本人成绩)但其中某些专业在全国较有地位的高校,实际上也是很明智的选择。

对于中间分数段的大部分考生,4个平行志愿的组合至少可以有两种:一是第1志愿选择“攀高”,第2、3、4志愿直接选择“安全”;二是第1、2、3志愿选择恰当,第4选择安全。这两种组合的差异就在于考生本人是否要冒些风险,攀一攀高,要权衡自己攀高成功后的获得与攀高失败后的代价,这要对所选择的学校及专业做具体分析,不同背景情况的考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选择。但不管怎样,对于处于中间分数段的大部分考生而言,是最输不起的,一旦以相对较高的分数进入补录阶段,甚至降批录取,心里的落差会很大。

对于处于批次低端分数段的考生,因为回旋余地有限,还是首选“恰当”为宜。如果真心在本批次内选择学校就读,第3、4志愿就应做出“安全”的选择。当然,如果是一批重点批次低端分数段的考生,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第1、2志愿“攀高”,第3、4志愿“恰当”,如未能录取则放弃一批的录取,用相对较高的分数直接参加二批本科的录取,学校及专业的选择余地也很大。

综上所述,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考生在填写志愿时,第1志愿应以是否要确保“安全”排队位置为主要考虑因素;第1、2、3、4志愿的顺序应根据自己分数在总体分数中的位置,做不同的组合考虑。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就是对于已经是第2年或是第3年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来讲,上年度学校实际录取分数分布统计的参考意义更大些,对于是第一年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上一年学校录取分数分布统计的参考意义可能会受到一些变数的影响,考生要给出自己的判断。

二、平行志愿如何填报

1、平行志愿是不分省内、省外学校的,所有招生学校都是平行志愿。

高考填报平行志愿时,如果你要冲一冲,就按照报考学校专业录取的最低分,如果你想有把握的被录取到心怡的专业,就按照往年专业录取的平均分。

2、填报平行志愿的基本原则是:平行志愿的数个志愿之间要设置一定的分数梯度,一般情况下,各志愿之间相差5-8分为宜,最后一个保底志愿相差多一些,以保证本批次被录取。

3、高考成绩一般的考生填报平行志愿最好不要采用教育专家提倡的所谓冲一下的填报方式,以免被投档后退档调入下一批次。对于高考成绩较高考生,如果第一个志愿一定要冲一冲心目中向往已久的名校,就必须在第一个志愿填报专业服从调剂。

三、平行志愿怎么填报

平行志愿填报指在高考招生录取时,同一批次的多个院校或专业都可以同时参加投档和录取。以下是平行志愿填报的步骤:

1、了解院校和专业信息:在填报志愿前,要先去了解各个院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包括所在地、学科设置、教学质量、专业特色等方面。

2、确定报考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成绩和职业规划等因素,确定自己希望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并了解其录取要求。

3、制定志愿选择方案:根据自己的报考目标,制定出不同的志愿选择方案,包括优先选择哪些院校和专业,以及备选的志愿等。

4、填报志愿:根据自己制定的志愿选择方案,在网上填报志愿。填报过程中要注意填写正确、完整的个人信息和志愿信息,并确认无误后提交。

5、调整和确认志愿:在填报截止时间前,可以对已经填报的志愿进行调整和修改。同时,还需要关注院校招生信息公告,查看是否有补充录取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填报平行志愿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生群体情况合理选择,同时参考往年录取分数线和招生计划,制定出最佳的志愿填报方案。

高考报志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以下是高考报志愿应该考虑的几个方面:

1、个人兴趣和爱好:高考报志愿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只有选择与自己喜欢的专业相符的院校和专业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率。

2、学科特长和优势:在考虑报考哪些专业和院校时,还需要考虑自己的学科特长和优势。比如,如果自己数学强、语文弱,可以考虑报考理工类专业或翻译等语言类专业。

3、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选择院校和专业时,还需要考虑未来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要选择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的专业和院校,并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明智的选择。

4、学校和专业排名:学校和专业排名也是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可以关注各种媒体和机构对院校和专业的评价,以及往年的录取情况和分数线等信息,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志愿选择方案。

总之,在高考报志愿时需要全面考虑自身情况和外部因素,做到权衡利弊、科学合理地制定志愿选择方案。同时,要关注招生政策和各院校的录取标准,及时了解信息并调整志愿选择方案,以获得最优录取结果。

关于如何填报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怎么填报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2024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chinazhen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陕ICP备2023010308号-3